什么樣的少年,才配得上“第一美少年”的稱號?
我覺得三個條件,必不可少。
其一當然是要顏值出眾,一張俊臉皎潔如月,清朗如風。
其二便是氣質獨特,一定要有一眼千年的驚艷感。
第三要有響當當的作品和影響力。
按照這個標準,伯恩·安德森被稱為“世界第一美少年”,毫無爭議。

他的確擁有一張完美無瑕的臉龐,像是被上帝親吻過一般。蜜金色的卷發如陽光般耀眼,碧藍的眼眸如湖水般清澈,精致的五官如雕塑般立體,仿佛是希臘神話里才有的驚世美貌,在他的臉上,得到了真實的體現。
![]()
他因這份美貌,獲得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但同時,這個“世界第一美少年”的名號,又成為他一生背負著的最重的負擔。
一、
1955年1月26日,伯恩·安德森出生于瑞典斯德哥爾摩。
他的母親長得很美,他將母親的美貌,繼承了下來。

但他的童年并不平靜。先是父親在他出生前就離世,然后母親在他10歲那年就因精神困擾而自殺。
所以伯恩·安德森是跟隨外祖父母長大的。

這樣的經歷,使得年幼的伯恩·安德森變得敏感而憂郁。孤獨和無助感,似乎伴隨了他的整個人生。
好在他有音樂相伴。他曾在斯德哥爾摩的一所古典音樂學校上學,對于鋼琴和大提琴都十分精通。那時他最大的心愿,是成為一名鋼琴家。
![]()
但他長得那么漂亮,他的外祖母認為這樣的臉蛋如果不能成為明星,被更多人所觀賞,那便是暴殄天物。所以帶著他四處試鏡和演出。
在伯恩·安德森13歲那年,他便已經正式出道,成為童星。在《瑞典愛情故事》、《尋找塔奇奧》等電影中,出演角色。
![]()
伯恩·安德森(左二)在《瑞典愛情故事》中
但他真正成為舉世矚目的明星,是在他15歲那年,參演了盧基諾·維斯康蒂執導的電影《魂斷威尼斯》之后。

維斯康蒂是當時歐洲非常著名的一位導演,他還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現和挖掘漂亮的男演員。比如我們所熟悉的都以高顏值著稱的阿蘭·德龍、赫爾穆特·貝格等,都是在他拍攝的電影中綻放異彩。
![]()
1970年,維斯康蒂計劃將托馬斯·曼的小說《魂斷威尼斯》搬上銀幕,從3000多名候選童星中,選中伯恩·安德森,出演貴族少年塔奇奧,只因他有一張天使般的面孔,和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美”。
![]()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德國作曲家阿森巴赫,因沉醉于對美和青春的追求,而不幸喪失生命的故事。

伯恩·安德森在影片中,主要的任務,就體現他那憂傷的、夢幻的,又跨越了性別的“美”。
![]()
《魂斷威尼斯》一上映,伯恩便成為維斯康蒂最大的發現。觀眾的視線被這張面孔所吸引,媒體紛紛用鏡頭,凸顯出這個少年“與眾不同”的氣質。
“世界第一美少年”的稱號,也就由此產生。

伯恩一夜走紅,并躍上神壇。
他在享受無限追捧的時候,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價。
人們習慣性地將《魂斷威尼斯》中的角色,與他本人聯系在一起。盡管他一再聲明他的取向與塔奇奧有著本質的區別,但他還是無法阻擋無數人對他的偷拍和尾隨,而關于他濫交、出軌、染上性病的謠言,依然甚囂塵上。
![]()
他的演藝事業,也并未因成為明星,而有所突破。他去試鏡,被強行要求脫掉衣服展示身體,甚至在劇組,還被帶入成人派對,遭到灌酒的霸凌。制片公司顯然已經將他定型,找他出演的角色,也全都是和塔奇奧氣質接近的“美貌花瓶”。
![]()
所以伯恩·安德森很快就厭倦了這一切。也許從一開始,做明星,就并非他的本意。
1976年,21歲的伯恩被無端卷入一樁謀殺案,被誣陷為殺人兇手,引發一片嘩然。雖最終警方查出真兇另有其人,但這對伯恩·安德森來說,卻給他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
他曾經前往日本發展,因為他的“美貌”對這個島國來說,很有利用價值。以他為原型的《凡爾賽玫瑰》、《風與木之詩》等漫畫紛紛出爐,在市場上大賣。但他在這些漫畫中的形象,卻并不是“美少年”,而是“美少女”。雖說他又隨之火了一把,可這種畸形的審美,對于始終想擺脫標簽的伯恩來說,是不是另一種“傷害”呢?
![]()
所以伯恩曾經嘗試改變自己,不再出演電影,而是以歌手身份出現,卻以失敗告終。
此后的十幾年中,他為了圓小時候的夢想,在瑞典組建過樂隊,但沒了大師的提攜和媒體的熱捧,他們的演出在市場上反響平平。
![]()
大概是為了反抗大眾給他貼上的“美少年”標簽,他蓄起了胡須,刻意改變自己的公眾形象,以“邋遢”的模樣現身,但還是難以擺脫他的宿命。
伯恩曾經有過一段婚姻,非常短暫,隨風而逝。
![]()
1983年,他和女作家蘇珊娜·羅曼結婚。婚后生下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但1986年,他剛滿9個月的兒子不幸夭折,令他痛不欲生。此后他染上酗酒的惡習,與蘇珊娜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
這之后伯恩有很長一段時間一蹶不振,但他對兩個女兒都很好,始終將她們帶在身邊,后來定居在斯德哥爾摩。
伯恩真正的改變,我覺得是在他步入晚年之后。
![]()
2005年,50歲的他,突然又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但此時的他,早已不再是“美少年”的模樣,而是形容消瘦,滿臉滄桑。
這一年,他一部叫《鵜鶘人》的芬蘭電影中,客串了一個小鎮長者的角色。
![]()
觀眾自然沒有將他與“美得驚人”的塔奇奧聯系在一起。
此時的他,更多的時間,是以教授兒童彈鋼琴謀生,收入微薄,時常需要好友的資助。
期間他斷斷續續的,又出演了《維蘭德》、《紳士》、《謝麗》等影視作品,可基本上也沒有再引起觀眾的注意。
直到2019年,他在阿里·艾斯特執導的《仲夏夜驚魂》中出演了那個長老形象。
![]()
阿里·艾斯特是《魂斷威尼斯》的影迷,之所以邀請伯恩出演,也是出于一種致敬式的情結。
伯恩在《仲夏夜驚魂》中的表現,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1971年,他在《魂斷威尼斯》中驚鴻一瞥,呈現了“美”的極致象征。
![]()
但48年后,他在《仲夏夜驚魂》中,卻老態龍鐘,甚至還遭人將那張面孔給鑿碎。

2021年,在《世界第一美少年》這部紀錄片中,他平靜地講述自己一生的故事——被動地被推上巔峰,但同時又被偷窺、被消費、被物化。他幾乎用了大半生的時間,來尋回真正的自己。
![]()
但誰能想到,沒過幾年,他就走了。
2025年10月25日,伯恩·安德森去世,享年70歲。
有太多人因為他的離去,感到痛惜。
當然不僅僅只是他那“世界第一美少年”的永恒符號,和他那驚世美貌在《魂斷威尼斯》中成為藝術史上美的極致象征。
![]()
更因這份美貌成了他一生夢魘——童年孤苦、被行業異化、中年喪子失婚,最終以“美貌無罪”道盡命運的唏噓。
他的離世讓世人既惋惜一個時代符號的落幕,也為這份被詛咒的美麗與堅韌人生的終結而悵然。
![]()
當大家都在追憶“世界第一美少年”的時候,我又想起了“中國的第一美少年”。
而他的選擇,就與伯恩截然不同。
也更加令人感到敬佩。
二、
這位被譽為“中國第一美少年”的人,就是翁斐然。
![]()
大家也用“一眼萬年”來形容他。
和伯恩·安德森相比,翁斐然無疑更加幸運和幸福。
他最幸運的,是他生長在一個不再將“美”異化的年代,和一個更為尊重演員人格的國度。
1996年,年僅9歲的翁斐然,在陳家林執導的古裝劇《漢武帝》中,搭檔周里京、于小慧等明星,出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熒幕角色——少年時期的太子劉據,戲份不多,但其表演卻受到關注。
![]()
1999年,12歲的翁斐然,又在閻建鋼執導的古裝劇《秦始皇》中,出演了少年時期的秦始皇嬴政。
也正因為這個角色,他被譽為“中國第一美少年”。

首先,他的確俊美且帥氣,容貌兼具東方深邃與帝王貴氣——但見熒幕上的他一雙秀氣的丹鳳眼狹長凌厲,高眉骨和挺直的鼻梁,又勾勒出立體輪廓,冷白皮配少年身形,靜坐時自帶陰鷙孤傲,含笑時又顯出明亮柔和。
![]()
有人說,他都無需臺詞,僅憑眼神與姿態便將千古一帝的霸氣、疏離與宿命感演繹得渾然天成。
所以他成為“小說男主臉”的初代模板,被網友冠以“中國第一美少年”的美譽,也就順理成章。
![]()
但與伯恩所不同的是,翁斐然并未因一夜爆紅而被劇組過度消費。
而且他顯然比伯恩更加擁有主動選擇的權利。
他和伯恩一樣,并不貪戀虛名。可被資本所控制的伯恩,根本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他作為“被凝視的符號”,只能被動地接受壓榨,美貌從一開始就與“剝削”綁定,直到將他的利用價值,全部榨干。
![]()
但翁斐然或者說翁斐然的家人,卻將他保護得很好。
《秦始皇》這部戲,是他利用暑期所拍的一部劇。前三集的戲份殺青后,他又回到校園繼續讀書。
![]()
雖然劇組可以利用他“中國第一美男”的稱號進行廣泛宣傳,然而并沒有。因為在大家看來,他所展現的“人物美”,僅是“角色魅力”一部分,而不應該被單獨異化。
而觀眾所記住的,也是“少年嬴政的孤傲銳利”,而不是對演員本人的持續窺探,他的俊美,成了“錦上添花的記憶”,而非束縛人生的枷鎖。
![]()
翁斐然的家庭和學校環境,也沒有因為他的“童星”身份而被打破原本的寧靜。
可是伯恩·安德森呢,他的悲劇就在于,他被淪為了資本和偏見的犧牲品,一部《魂斷威尼斯》搞砸了他的人生,“美貌”成了“詛咒”而非“饋贈”。
![]()
我們看到,在翁斐然成名之后,他并沒有被行業資本過度裹挾,而是保留了他個人成長的“純粹性”。
拍完《秦始皇》后,翁斐然也并沒有趁著熱度而接拍更多影視劇,而是從此息影,專心學業,并且未再涉足過影視圈。
![]()
2014年,翁斐然在中央民族大學完成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并獲得碩士學位。然后他成了一名公務員。
此時的翁斐然已經成為一名非常帥氣的小伙子,但他并沒有回歸演藝圈,而是脫離公眾視野,安心于普通人的生活。
![]()
遠離了名利場的紛擾,也就避免了行業所帶來的輿論壓力和各種不良影響,這使他的生活更加自由自在,更可以做回真實的自己。
伯恩·安德森的一生,都被“世界第一美少年”這個標簽所禁錮,所以他始終在在“逃離美貌”與“被美貌定義”中掙扎,只為擺脫這種符號化。
![]()
但翁斐然卻全無這樣的顧慮。
主動退圈的理性選擇,不僅使他守住了自我,而且更遠離了名利場這個“大染缸”。
![]()
如今算起來,翁斐然也已經有38歲了。翻看了他的社交平臺,發現他還是那么帥氣,但卻不像當紅明星那么張揚,看上去,也就是一個干凈清爽、熱愛生活的青年,并不油膩。
![]()
對比兩位“美少年”的命運,恰似鏡中雙影:翁斐然以退為進,斬斷繁華枷鎖,在煙火人間尋得生命本真;伯恩·安德森卻困于美貌囚籠,在聚光燈下耗盡一生,終成時代濾鏡下的悲劇標本。
這不僅是個人選擇的分野,更是對“被定義的人生”的叩問——當天賦成為桎梏,清醒的逃離或沉淪的追逐,究竟哪一種才是對生命最深刻的敬畏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