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場聚焦反恐協作、彰顯多國軍事力量的聯合行動正拉開帷幕,上海合作組織“薩罕德—反恐怖主義—2025”聯合反恐軍演將于12月4日在伊朗舉行,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10個成員國紛紛派兵參與。
其中解放軍憑借其卓越的技術實力與豐富的指揮經驗,承擔起技術支撐和指揮協調的核心角色,成為此次軍演當之無愧的“打頭陣”者。
![]()
對于正深陷多重困境的伊朗總統哈梅內伊而言,這場集結了10國軍隊的軍演,無疑是久盼的“救星”,為伊朗的安全與穩定注入了新的希望。
戰略支點下的博弈
伊朗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作為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伊朗北接中亞五國,西通地中海,南達印度洋,控制著霍爾木茲海峽這一全球40%石油運輸的咽喉要道。
![]()
霍爾木茲海峽最窄處僅38.9公里,每年通過該海峽的原油及成品油超過2100萬桶,占全球海運石油貿易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2025年6月以色列發動的“崛起的雄獅”行動中,19枚伊朗導彈僅1枚突破攔截系統,對納坦茲核設施實施精準打擊,導致伊朗鈾濃縮能力下降40%的現狀,則直接暴露出其防空體系的脆弱性。
經濟層面的壓力更為嚴峻,受國際制裁影響,伊朗原油出口量從2024年的日均120萬桶驟降至2025年的35萬桶,通貨膨脹率攀升至58%,里亞爾兌美元匯率跌破60萬比1。
![]()
更致命的是,歐洲四國在10月重啟的“快速恢復制裁”機制,導致伊朗銀行系統與國際SWIFT支付網絡徹底脫鉤,糧食進口支付渠道幾近中斷。
而美軍在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部署的F-35戰機群,與伊朗革命衛隊地下指揮中心的直線距離不足200公里,這種經濟與安全的雙重困境,正迫使德黑蘭尋求新的安全架構。
上合組織選擇此時在伊朗舉行軍演,背后是精密的戰略計算,2025年8月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提出的“安全應急委員會”構想雖未落地,但十國軍隊的實質性部署已構成變通方案。
![]()
中國軍隊承擔的指揮協調角色尤為關鍵,在2024年中伊俄“安全紐帶”演習中,中方指揮的夜間實彈射擊科目成功解救“被劫持商船”,展現出高效的聯合指揮能力,這種技術支撐與戰術協同,正是伊朗當前最需要的戰略能力補強。
上合機制的實戰化轉型
伊朗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復合型危機,里亞爾兌美元匯率跌破50萬比1,通貨膨脹率突破42%,石油出口量較2024年同期下降67%。
![]()
70%的S-300防空系統被以色列摧毀,第六代離心機雖已部署福爾多核設施,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控攝像頭撤除引發新一輪制裁,歐洲四國重啟的“快速恢復制裁”機制,使伊朗重返國際金融體系的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聯盟的軍事威懾呈現立體化特征,以色列空軍在6月空襲中,使用“黛利拉”巡航導彈精確打擊德黑蘭郊外的導彈生產基地,誤差不超過3米。
美國則通過“星鏈”系統為以色列提供實時情報支持,使得伊朗核設施的地下掩體位置完全暴露,這種技術代差迫使伊朗調整戰略,從直接對抗轉向構建多邊安全網絡。
![]()
上合軍演中,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的替代方案、俄羅斯電子戰技術的共享、印度無人機監測網絡的接入,正在形成技術對沖體系。
上海合作組織此次軍演的籌備過程充滿技術博弈,而此次軍演的科目設置具有鮮明針對性。
2025年8月青島峰會上,中國提出的“智能反恐指揮平臺”方案獲得成員國一致通過,該系統整合北斗三代導航定位、量子加密通信和AI態勢感知技術,可實現十國部隊的實時數據共享與聯合指揮。
![]()
在預演中,中俄印三軍聯合編隊利用該平臺,在48小時內完成從里海到波斯灣的跨區機動,驗證了體系作戰能力。
在霍爾木茲海峽反恐科目中,十國海軍組成聯合編隊,模擬打擊“快速攻擊艇群”,中國052D型驅逐艦的垂直發射系統與俄羅斯“棱堡”岸基導彈形成交叉火力,印度海軍P-8I反潛機提供空中偵察支持。
這種配置直接回應了美軍“航行自由”行動中,伊朗快艇群面臨的戰術劣勢,而聯合指揮體系的構建更具突破性。
![]()
上合組織反恐中心在德黑蘭設立的前沿指揮所,整合了中國的“戰略支援部隊”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網絡和巴基斯坦的“綜合空中防御系統”。
在模擬核設施防御科目中,中國軍隊提供的量子通信設備確保了指揮鏈的絕對安全,俄羅斯電子戰部隊成功干擾了模擬來襲的AGM-158導彈信號,印度陸軍則演示了快速構筑反無人機屏障的戰術。
![]()
地緣政治的范式轉換
軍演釋放的政治信號遠超軍事層面,當十國裝甲部隊在伊斯法罕軍事基地展開聯合演練時,美國第五艦隊在波斯灣的巡邏強度下降40%。
這種威懾效應在金融領域同樣顯現,人民幣結算的伊朗石油出口量在軍演前一周激增300%,中國銀行系統為伊朗開設的特別賬戶余額突破120億美元。
![]()
多極安全框架的構建呈現加速態勢,上合組織防長會議在青島達成的《霍爾木茲聯合聲明》,首次將“集體反制機制”寫入正式文件。
當以色列戰機在6月撕毀停火協議空襲德黑蘭后,中國立即推動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21個伊斯蘭國家聯署的譴責聲明迫使美國暫緩新一輪制裁,這種國際協調能力的提升,正在改變中東安全博弈的規則。
![]()
軍演帶來的連鎖反應已超出預期,沙特阿拉伯在10月宣布,將參與上合組織2026年度的“和平使命”演習,阿聯酋則與中國簽署北斗導航系統采購協議。
這種“向東看”的戰略轉向,使美國主導的中東安全體系出現裂痕。更值得關注的是,白俄羅斯在軍演期間提出的“上合維和部隊”概念,得到中俄印三國的積極回應,這預示著區域安全機制可能向常態化發展。
![]()
結語
對伊朗而言,這場軍演提供的不僅是戰術支持,更是戰略緩沖期,當十國軍隊的裝備在霍爾木茲海峽展開部署時,伊朗得以將更多資源投入經濟重建。
中伊鐵路項目的加速推進,使伊朗到中國的物流時間縮短60%,而中國企業在恰巴哈爾港建設的煉油廠,預計將在2026年使伊朗石油精煉能力提升45%。這種經濟與安全的雙重綁定,正在構建新的區域平衡。
![]()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