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音樂人Yulan與蘭以其全新EP為載體,在北京舉辦了一場深度與溫度并存的試聽會。這不僅僅是一次新作的聆聽,更是一場純粹而有力的音樂宣言。Yulan與其樂隊以近乎完美的現場掌控力和真摯的情感投射,證明了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扎實的創作與精湛的演繹依然是直擊人心的不二法門。
![]()
![]()
演出環節無疑是當晚的高潮。沒有繁復的噱頭,Yulan與樂隊成員逐一登臺,以一曲《A Man’s Chest》奠定了整晚的基調。這首歌在錄音室版本中或許已顯磅礴,但在現場,鍵盤與鼓點交織出的低頻仿佛叩擊在觀眾的胸腔上,而Yulan的嗓音則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剝離了所有偽裝,展露出歌詞中所探討的、關于內心脆弱與堅韌的復雜內核。這種始于開場即爆發的強度,不僅瞬間抓住了所有觀眾的注意力,更展現了她對舞臺氣場強大的掌控能力。
![]()
![]()
![]()
緊隨其后的《MY OWN MIND》,則切換為一種決絕而堅定的姿態。Yulan在演唱時,眼神中的篤定與聲音的力度渾然一體,高頻段的吟唱自由婉轉,中低頻的敘述厚實堅定,其聲音的動態范圍和對麥克風的控制力令人印象深刻。她并非在簡單地“唱”一首歌,而是在用聲音“演繹”一種精神狀態,這種強大的共情能力,讓歌詞中的“自我主張”成為了全場觀眾的共鳴。
![]()
![]()
在密集的能量輸出后,樂隊帶來了《The Place That I Know》等相對內省的曲目。此時,Yulan收束了力量,展現出她聲音中細膩、敏感的另一面。如同繪畫中的留白,她在樂句間的喘息、尾音的細微處理,為音樂注入了豐富的敘事感,這首還沒正式發行的作品,讓聽眾充滿遐想,得以在她構建的聲場中,看見屬于自己的回憶與風景。
![]()
![]()
演出的編排頗具巧思,形成了張弛有度的呼吸感。下半場的《Rock Bottom Griever》展現了樂隊出色的即興配合能力,鼓手與吉他手的配合與Yulan充滿戲劇張力的演唱交相輝映,將陷入谷底的悲慟與試圖掙脫的掙扎渲染得淋漓盡致。而《Penelope》則可能融入了些許民謠的元素,在律動中講述著一個古老而現代的故事。正如 Yulan 所說:“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女人的靈魂,她讓我們去愛別人愛萬物,我為她取名Penelope。”
![]()
![]()
最為動人的時刻,莫過于在壓軸曲目《I’m a Song That You Never Learned to Sing》上演時。正如演出開始前的采訪中,她的言談如同她的歌詞,真誠而富有詩意。當這首歌的前奏響起,整個空間陷入了靜謐。Yulan的演唱回歸至最樸素的狀態,沒有炫技,只有流淌的情感。這首歌仿佛一個精巧的隱喻,既指向人與人之間永恒的理解困境,也指向了音樂人與作品、與聽眾之間微妙的關系——那些無法完全傳授、只能用心感受的旋律與情感。
![]()
![]()
![]()
整場演出,Yulan成功地將其“創作人格”與“現場人格”合二為一。她的演唱,不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靈魂的袒露。無論是爆裂的搖滾曲風,還是靜謐的敘事 ballad,她都能精準地找到情感核心,并通過聲音毫無保留地傳遞給觀眾。這場試聽會清晰地宣告:Yulan不僅僅是一位唱作人,更是一位用音樂構建完整世界、具備強大現場感染力的音樂家。她的新EP《I’m a Song That You Never Learned to Sing》,因這場演出而變得立體、可觸,充滿了生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