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行業里,總有人從山頂滾下來,這次輪到泰禾。
那個曾經喊出“要在全國造城市客廳”的公司,如今成了最新的暴雷樣本。
負債1881億,資產被凍結、股票退市,董事長黃其森被留置調查。
消息一出,整個地產圈都炸了鍋。
![]()
畢竟,這家公司前幾年還連續兩年沖進全國房企20強,手里拿著一堆豪宅項目,怎么突然就“塌房”了?
說實話,泰禾的故事,幾乎濃縮了這一代房地產公司的宿命。
起于瘋狂擴張,盛于資本加持,敗于債務泥潭。
01
如果你去過上海徐匯,你可能見過那棟玻璃幕墻大樓,就是“泰禾大廈”。
幾年前,它是泰禾集團在上海的總部,是黃其森進軍一線的標志。
而現在,這棟大樓已經換主人了。
今年7月,上海舜晟集團以6.6億元的價格拍下了它,要知道,當初評估價接近9億元,等于打了個七折。
這只是開始。
泰禾旗下幾十處房產,從福建、北京到深圳,全被法院陸續查封、拍賣。
![]()
原因很簡單:沒錢。
公開數據顯示,泰禾集團未償還的借款高達734.9億元,加上被查封凍結的資產,負債總額直接飆到1881億。
而公司的資產總額只有1600多億,連“賬面都填不平”,更別提現金流。
連員工工資、供應商賬款都成了懸賬,黃其森本人,也在8月被證監會調查并留置。
消息一出,不少老股民感嘆:“他不是跑得快,是跑不動了。”
02
早在2017年,這家公司就種下了禍根。
那一年,房地產市場瘋狂,融資幾乎不要成本。
黃其森喊出口號:“未來三年,銷售額要突破2000億!”
當時沒人覺得夸張。
泰禾在北京、上海、廈門、南京等地不斷拿地,項目遍地開花,光2017年、2018年兩年,銷售額連破千億。
一時間,黃其森被捧成“福建地產教父”,他出入各大論壇,談理想、講戰略、接受采訪,說要“做最懂城市的開發商”。
問題是,拿地容易,消化難。
![]()
地產行業講究高周轉,你得快進快出,但泰禾主打的是高端豪宅,項目周期長、成本高,回款慢。
為了繼續擴張,公司不斷加杠桿,結果就是:借新債還舊債,越滾越大。
到了2020年,疫情一來,資金鏈徹底斷了,黃其森開始拆東墻補西墻。
賣資產、賣股權、引戰投……幾乎什么都試過。
可再高明的財技,也敵不過現金流的枯竭,到2022年,公司利息都還不上了。
債務逾期公告接二連三,甚至連項目施工都停了,那時候市場上已經傳出風聲:“泰禾撐不住了。”
但黃其森還在堅持,“我一定會守信履約”。
只不過,現實沒給他時間。
03
最風光的時候,泰禾幾乎是資本的寵兒,銀行、信托、券商、基金,都愿意給它放錢。
一方面,泰禾項目遍布核心城市,抵押物充足。
另一方面,黃其森在圈內口碑極好,他出身銀行系統,會講財務語言,也懂得討資本歡心。
于是,錢源源不斷地涌進來,債券、信托、ABS、永續債、海外美元債,各種融資工具堆成了“債務金字塔”。
這種模式,在房價持續上漲的年代非常管用。
![]()
因為房子賣得快,現金流充沛,誰都不怕負債。
但當市場拐點出現,這套模式瞬間反噬,房子賣不動、價格下滑、銷售回款斷裂,原本的正循環變成了死循環。
黃其森的聰明,用錯了地方。
他不是不懂風險,而是太相信自己能渡劫。
他以為,房地產的寒冬會過去,他沒想到,這是整個行業的“冰河期”。
04
那份公告出來時,所有泰禾的投資人心都涼透了。
公告里寫得干巴巴,公司董事長黃其森因涉嫌違法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現已被留置。
但業內人都明白,這意味著什么。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行政調查,而是“暴雷到頂”的標志,企業經營、資金流、信息披露都有嚴重問題。
![]()
據知情人士透露,泰禾在此前的多起訴訟中,存在未披露重大債務、隱瞞訴訟標的的行為。
這在資本市場上,幾乎等于“自殺”。
監管出手,只是時間問題。
這家公司從2020年開始就已處在債務危機邊緣,只是靠拆騰、賣資產、延期,一直在續命。
現在黃其森被帶走,也宣告了泰禾徹底失去自救的機會。
05
如果不是這次暴雷,黃其森的人生履歷其實挺勵志的,他是福建人,15歲考上大學,畢業后進了銀行系統工作。
90年代末,他辭職下海,帶著積蓄進入房地產。
那時候,中國樓市剛起步,他靠幾塊地起家,
2002年拿下北京的第一個項目——泰禾紅御,從此,泰禾的名字開始在北京、福州、深圳頻繁出現。
他擅長造勢,也善于包裝,“院子系”“中國院子”“東方人居哲學”,聽起來很高級,賣得也確實貴。
![]()
他提出做最懂中國文化的開發商,把豪宅概念玩成了文化標簽。
那幾年,他風光無限。
座駕勞斯萊斯,出入論壇都是“地產思想家”級別,員工年會在人民大會堂開。
可惜,企業做大了,人的野心也跟著膨脹。
從“福建豪宅王”到“全國擴張”,從百億銷售到千億負債,黃其森一步步走進了自己設的局。
而現在,留給外界的,是一地碎賬和凍結的資產。
06
其實,泰禾的崩塌早有前車之鑒,恒大、花樣年、融創等等,哪一個不是相似路徑?
瘋狂拿地、靠債滾雪球、用營銷堆規模,表面是“盛世”,本質是“透支”。
過去十幾年,中國房企靠高杠桿成長為巨獸,但也在金融緊縮、樓市降溫的周期里,被反噬殆盡。
![]()
一旦房子賣不動,整個體系瞬間崩塌,銀行抽貸、投資人退場、供應商停工,每一個環節都是“連鎖骨折”。
所以,今天的泰禾,只是這場行業清算的又一個注腳。
07
泰禾集團的退市,其實是一種必然,它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從財務上看,它是資不抵債的結局,從行業上看,它是時代終結的注腳。
當年靠高杠桿、靠土地紅利的黃金年代已經結束。
那些曾經靠擴張贏得掌聲的房企,現在只能在資產清單里一點點清算過去的狂歡。
黃其森的故事,其實也是一代地產人的宿命。
他們趕上了最好的時代,也被困死在那個時代。
最終,留給市場的,不是一個名字的消失,而是一個行業的嘆息。
房地產的神話結束了,那些曾經叱咤風云的地產大佬,正在一個個落幕。
有的人退隱江湖,有的人東山再起,也有人像黃其森這樣,最終栽在了自己筑起的金字塔底下。
![]()
房地產的黃金二十年,讓無數人暴富,也讓無數人沉淪。
泰禾的崩塌,只不過是泡沫破滅后的一聲余響。
這場清算不止屬于黃其森,更屬于整個行業。
當土地不再是提款機,資本不再無底線地追捧,那些缺乏內功、靠杠桿續命的企業,終將被時間淘汰。
也許,十年后人們再提起泰禾,會記得它的“院子系”多漂亮,也會記得它是怎么從山頂滾下去的。
時代的車輪繼續往前,唯獨債,還得一個個去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