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有網友討論,房子都跌成這樣了,為什么沒人斷供?
那些年入幾十萬、貸款上百萬的中產,看著市值腰斬的房產,明知道賣掉能止損,卻依舊一邊罵房地產,一邊老老實實把每月還款打進銀行。
![]()
其實,這不是蠢,這是現實,斷供在鍵盤上很容易,在生活里卻代價巨大。
你以為“斷供”是跟銀行攤牌,其實那是一場對抗整個社會體系的冒險。
在中國的語境里,“斷供”不僅僅是財務問題,更是社會性“死亡”的開端。
01
很多人對斷供的想象太浪漫了。
以為房價跌了、我不還了就能拍拍屁股走人,其實根本不是那回事。
中國的房貸是個人無限連帶責任,意思是,不管房子跌到什么價,你欠的錢都要還,拍賣價不夠,差額還得你自己補。
舉個最現實的例子,你買了一套200萬的房子,貸款220萬。
現在房價跌成150萬,如果你選擇斷供,銀行走法律程序,拍賣價可能只有120萬。
加上罰息、律師費、評估費,你不僅沒解脫,反而欠銀行幾十萬。
![]()
更可怕的是連環效應,法院會限制你消費,飛機高鐵不能坐,孩子上不了貴校,連信用卡都用不了。
在網絡征信時代,失信人名單就像一個無形的“黑名單”,一旦上榜,連朋友都可能敬而遠之。
別忘了,中國人講“面子”。
在單位被發現成了失信人,同事議論、領導避嫌,那種尷尬比房貸更窒息。
所以,大多數人不是不想斷供,而是不敢,斷供不是躲債,是毀滅信用。
一個人在中國社會混,沒有信用,寸步難行。
02
從賬面上看,房價下跌的確讓人心里發涼。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虧是紙面虧,只要不賣,就還在。
你手里拿的不是股票,是房子,它能住、有產證、有實際使用價值。
只要還得起月供,虧損就是暫時的數字波動。
就像你買了輛車,第二天掉價30%,你也不會因為心疼就退掉它。
因為它每天在跑、在用,帶來的是便利和安全感。
房子也是,它承載著家庭的安全邊界,你可以裁掉欲望,但不能丟掉屋檐。
![]()
再說一句現實的,中國人買房,很多時候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身份。
一個人有沒有房,是社會分層最直接的標簽,哪怕房價跌一半,有房者依舊比沒房者更“穩”。
在心理層面,大多數人把房貸當成了終身責任,房子不只是資產,而是家的象征。
一旦斷供,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承認自己輸了。
這種面子壓力很中國式,也很真實。
我們是一個極度重視體面、害怕被看低的社會,哪怕再苦,也要咬牙撐著。
03
房貸是中國人最沉重的枷鎖,但也是最牢的契約。
這一代中產,幾乎被房貸捆在了同一條船上。
一個城市的樓市,就像一場大型心理博弈,沒人敢率先放棄游戲,因為那意味著放棄自己的全部籌碼。
很多人嘴上罵開發商、吐槽政策,但手里的房貸一分不敢斷。
因為他們知道,房子不僅是自己的,還牽連著父母、孩子、工作。
父母那一代人省吃儉用幫你付首付,孩子的學區、戶口綁定在這套房上。
你的社會地位、婚姻穩定、親戚評價,都和這套房子掛鉤。
![]()
這就是房子的社會性,在中國,房子早已超越了居住屬性,是一種社會關系的坐標。
斷供,不只是斷了銀行的賬,還可能讓整個家庭陷入漩渦。
父母會覺得你不負責任,配偶可能因此埋怨;孩子會被迫換學區,連親戚都可能拿你當反面教材。
所以,在這種高強度的社會綁架之下,斷供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不是沒人想,只是沒人敢,大家都在硬撐,寄希望于總會好起來。
而這種集體堅挺,恰恰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底層邏輯之一。
04
今天的樓市問題,不在于有沒有斷供,而在于太多人已經被債務馴化,變得習慣忍受。
房價跌了,工資沒漲,生活成本還在上升,可大家仍然一邊焦慮、一邊還貸,一邊在朋友圈曬“理性樂觀”。
這是一種集體幻覺。
很多人以為,只要熬過去,市場會反彈,房子還能升值。
但時代變了。
過去房子是“增值資產”,現在更多只是“保本工具”。
年輕人不愿背房貸,結婚觀念也變了,房子不再是婚姻的前提。
供需邏輯變了,買房者的心理也變了。
![]()
然而,那些已經上車的人,很難下來了,他們既怕房價再跌,又怕被貼上“躺平”的標簽,于是只能在負債的軌道上繼續跑。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才是現代城市人的真實困境。
不是買不起,而是退不出,不是不敢斷供,而是沒法斷供。
那種一身債、卻依舊笑著發早安朋友圈的狀態,看似穩定,其實是被債務馴化后的溫順。
中國人的理財觀,從來都不是數字游戲,而是命運安排。
我們被教育要“負責任”“講信用”,于是很多人寧可把生活掏空,也不肯讓信用破產。
這種精神值得尊重,但也讓人心疼。
05
房價下跌讓人焦慮,但斷供從來不是主流。
因為在中國,房子不是商品,是信仰,它代表了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面子,是一代人把未來寄托在磚瓦上的執念。
這一代中年人,也許賬上不富裕,但精神上被房子鎖死。
他們知道,斷供可以斷債,但斷不了責任。
這正是當下中國社會的縮影,在失衡的經濟與現實之間,人們用還貸維持尊嚴。
![]()
所以,當你看到“沒人斷供”時,別以為是大家傻,而是因為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著最后一點秩序和希望。
房子跌價,可以重建,可是信用塌陷,就再難爬起。
最終讓人活下去的,從來不是房子,而是那股不肯放棄的勁。
這,也是中國人骨子里最倔的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