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的地緣格局中,新加坡的角色始終引人注目,這個國土面積不足700平方公里的城市國家,既是中國在區域內的關鍵經貿伙伴,又是美國在亞太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支點。
這個缺乏自然資源的城市國家,其經濟命脈與中國市場的深度綁定已超越簡單的貿易往來,17萬從業者的生計直接依賴于中國相關業務。
然而在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地帶,新加坡卻長期為美國海軍提供戰略支點,這種經濟與安全的雙重關聯正面臨深刻調整。
![]()
貿易動脈中的中國依賴
作為全球四分之一海運貿易的必經通道,馬六甲海峽每年通行10萬艘船舶,其中60%的貨輪與中國相關。2024年新加坡港處理的4112.4萬標箱貨物中,2400萬箱直接關聯中國貿易,占比達64.8%。
這種依賴在能源領域更為顯著,中國80%的石油進口需經馬六甲海峽,新加坡的燃油年銷量達5492萬噸,占全球六分之一份額,其中25.8%的成品油出口至中國。
![]()
港口碼頭的晝夜運轉印證著這種共生關系,新加坡港務集團的8萬名員工中,40%負責處理中國貨物,從電子產品到日用百貨的集裝箱在自動化起重機下流轉。
跨境電商服務商Lazada的60%營收來自中國商家,直接帶動2.3萬人就業,中遠海運2019年收購港務集團20%股權后,投入12億美元升級自動化設備,使碼頭運營效率提升30%。
中國對新加坡的投資,進一步鞏固了這種經濟依賴,截至 2025 年 9 月,中國對新直接投資存量達 450 億美元,涵蓋房地產、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多個領域。
![]()
新加坡標志性的濱海灣金沙酒店,中國企業持股比例達 30%,在新加坡科技園區內,字節跳動、騰訊等中國科技公司設立的區域總部,雇傭本地員工超 1.2 萬人,平均月薪達 8000 新元(約合 4.2 萬元人民幣),遠高于新加坡平均工資水平。
這種投資不僅帶來就業,更推動新加坡產業升級,中國新能源企業在新建設的氫能研發中心,帶動當地 300 余家配套企業發展,形成年產值超 50 億新元的產業鏈。
新加坡經濟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若剔除對華經濟合作貢獻,新加坡失業率將上升 2.5 個百分點,GDP 增速至少降低 1.2%。
![]()
軍事支點上的美國存在
與經濟領域的中國依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加坡在安全領域與美國的深度綁定,樟宜海軍基地自2000年擴建以來,已成為美軍在東南亞的核心據點。
這座占地86公頃的深水港可停靠航母,配備自動化彈藥庫和地下導彈貯藏設施,東向監控南海,西向輻射印度洋。
![]()
2025年部署的4艘瀕海戰斗艦與P-8A反潛機形成立體監控網,日均12架次的反潛巡邏覆蓋馬六甲海峽中線。
軍事合作的實質性進展在2025年3月達到新高度,第27屆“英勇標志”聯合演習中,600名新加坡陸軍與2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人員組成聯合特遣隊,在現代化軍訓城開展城市攻堅訓練。
美軍東南亞輪駐部隊成為首個在該基地訓練的外國部隊,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史密斯上將的到訪,進一步鞏固了兩軍合作關系。
![]()
這種安全合作具有明確的戰略指向,2025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授權在馬六甲海峽實施“海上封鎖”行動,樟宜基地成為遏制地區影響力的前沿堡壘。
新加坡雖未公開承認,但其配合美國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的舉措,包括要求臺積電新加坡分公司限制先進制程芯片對華出口,已暴露其安全戰略的實質。
![]()
新加坡的平衡術
新加坡的“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模式正面臨雙重挑戰,經濟層面,中國構建的替代通道正在削弱馬六甲海峽的戰略價值。
北極航線2024年實現常態化運營,中遠海運“天恩”輪從上海至漢堡僅需18天,較傳統航線縮短23天,運費降低30%。2024年經馬六甲的中國至歐洲貨輪數量同比下降12%,貨量減少9%。
![]()
在基礎設施領域,中巴經濟走廊的瓜達爾港2024年吞吐量突破1000萬噸,分流馬六甲原油運輸量的8%,規劃中的中泰鐵路將連接中國西南與中南半島,預計每年分流15%的農產品和礦產運輸量。
中歐班列2024年開行量達2.4萬列,運送貨物220萬標箱,其中60%原本依賴海運經馬六甲海峽,這些變化直接沖擊新加坡經濟。
為應對財政壓力,新加坡2023年將外國人購房印花稅從30%大幅提高至60%,2024年消費稅從8%上調至9%,中資在房地產的投資同比下降45%,零售業因消費稅上漲出現1.2%的負增長。
![]()
而面對傳統優勢的消退,新加坡開始調整戰略布局,在科技領域,新加坡國立大學與清華大學合作的量子計算實驗室,試圖在半導體材料研發上突破美國技術封鎖。
在能源領域,與中廣核合作的浮式核電站項目,旨在降低對馬來西亞供水的依賴,這些舉措顯示,新加坡正試圖在經濟合作中增加對華技術依存度。
安全層面,新加坡參與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同時維持與美國的《諒解備忘錄》軍事合作。

這種雙重身份在2025年東盟峰會上表現明顯,新加坡既支持中國提出的“南海行為準則”加速談判,又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供應鏈重組討論。
但這種平衡正變得愈發困難,美國對華科技戰升級背景下,新加坡半導體企業面臨二選一困境,要么遵守美國對華出口管制,要么失去美國市場。
![]()
2025年第二季度,新加坡電子產業出口同比下降14%,其中對華出口減少22%,顯示技術管制已開始反噬自身經濟。
現在新加坡的“雙依賴”模式正面臨根本性重構,中國通過北極航線、中巴走廊、中歐班列構建的多元貿易網絡,正在重塑全球地緣經濟版圖。
![]()
而新加坡若繼續在經濟上依賴中國、在安全上依賴美國的分裂戰略,終將發現這種平衡術的成本越來越高。
結語
從長遠來看,中新經濟的相互依賴仍將持續深化,中國 “一帶一路” 倡議與新加坡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對接,將為雙邊貿易與投資創造更多空間,預計到 2026 年,依賴對華經濟的新加坡就業人口可能增至 19 萬。
![]()
而美軍在新加坡的存在,短期內也難以改變,美國 “印太戰略” 中將新加坡定位為 “關鍵支點”,計劃未來 5 年增加對樟宜基地的投入,包括部署更多先進裝備。
這種 “經濟合作” 與 “軍事制衡” 并存的格局,或將成為中新關系長期面臨的現實,如何在大國博弈中避免利益沖突、實現良性互動,既是對新加坡外交智慧的考驗,也是影響區域穩定的重要因素。
![]()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