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個看法,《一無所有》這種歌曲,最好在兜里還鼓的時候去聽。換句話說,如果你真的一無所有,是聽不了《一無所有》的,尤其是在被眾人包圍的場合。
近日,民謠歌手周云蓬在微博上宣布,明年不再巡演了,因為“失業者遍地,年輕人找不到出路”,“五六十歲的人了,像個猴子為了票房上躥下跳,覺得可悲滑稽”。
周云蓬描述的是事實,現在音樂節、演唱會市場似乎并不景氣,愿意消費的少了,票房賣不夠,歌手們只能白費工夫。如果成本都撈不回來,歌手還在舞臺上費力展現自己的演唱絕技,唱的時候估計也難受。不過周云蓬說的“失業者遍地”,倒也并不準確,我們顯然還有許多在校的大學生、研究生,自由職業者們。
![]()
![]()
無獨有偶,最近樸樹也宣布,明年不打算演出了,不過樸樹的原因倒是沒考慮到受眾的問題,只是“想過一段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年,趙雷也宣布過,不再進行大型巡演了,他更喜歡音樂節或是“livehouse”等小型場地。
三人中,以樸樹知名度最高,上的綜藝最多,他大概率也是最有錢的,所以不用太在意票房的問題。民謠畢竟屬于小眾,無論對于周云蓬這種老炮還是趙雷這樣馳名網易云的歌壇新秀來說,票房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這三位都是我很喜歡的歌手。我欣賞的歌手有一個特點,就是“歌如其人”,他們不會昧著良心為了商業目的或是別的什么目的糟蹋自己的羽毛,他們唱的就是他們自己的人格,就是他們平時的樣子。
在過去大家兜里都沒什么錢的時候,聽歌是一種理想主義,是種信仰,是一種輕松的生活方式。那會,年輕的朋友們都買不起房買不起車,大家聚在一起,聽聽《九月》,聽聽《一無所有》這樣的曲子,很有情懷,精神生活成為人們唯一夠得到的東西,因此要遠遠重要于物質生活。
如今,當你發現周圍的同齡人有一些過上了更好的生活,擁有了更多的物質的時候,你還“一無所有”,勉勉強強一日三餐度日,再讓你聽《九月》《一無所有》,那個心境就不一樣了。
我想,周云蓬說的也正是這個東西。民謠講究的是情懷,但是這個情懷無論是唱者還是聽者那里,應該是純粹的,內心深處要有跟歌曲精神相近的情緒,這樣聽歌的時候才會有共鳴。
但是一旦聽者的心思雜了,這種精神趣味就會變成一種多余的矯情。這也是當前民謠歌手的尷尬之處。互聯網音樂出現以來,人們的聽歌成本降低了,九塊九的耳機,再開個音樂軟件的會員,他們就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聽歌。他們的聽覺審美還未進化到區分現場和音樂軟件之間有很大不同的地步,夠用就行。
尤其是票價并不僅僅包括演唱本身,還包括來回的車票和住宿的費用,他們在聽歌的時候心里難免會嘀咕起來,只能草草拍幾張歌手演唱的畫面,發到朋友圈里,希望得到別人的點贊,證明他們過上不一樣的生活了。但是這一切跟音樂本身似乎沒有什么關系。
那種坐在草地上,篝火旁,一堆人,拿著吉他唱一下午一晚上,逐漸變為一種成本很高的生活,盡管這種高成本也不是音樂帶來的。
也可能是,音樂本身就是小眾的,像空氣一樣小眾,它是私密的,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會被忙碌的人們想起。它最好是面對面的,不然聽眾永遠無法知道,演唱者在唱出那一句的時候臉上細微的表情到底變了多少下。它是沒有價格的。但是免費的東西也最貴,貴到奔波忙碌為銀錢的人已經奢望不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