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眾在“盛世重光,汲古潤今——全國古籍修復優秀作品邀請展”現場參與體驗活動。 南京圖書館供圖
為推動古籍保護技藝傳承與創新,增強公眾對古籍文化的認知與參與,由南京圖書館(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與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聯合主辦的“盛世重光,汲古潤今——全國古籍修復優秀作品邀請展”日前在南京圖書館落下帷幕,為期半個月的展覽吸引了眾多古籍愛好者的關注。
本次展覽是南京圖書館推出的又一古籍修復盛會,展覽規模由江蘇擴展至全國,內容也從古籍裝幀與修復,延伸至書畫、碑帖等多種文獻類型的修復技藝,全面展現了古籍修復師的高超技術與多元修復方法。展覽不僅為全國古籍修復工作者提供了展示、交流與互鑒的專業平臺,也成了南京圖書館面向公眾普及古籍保護知識、傳播古籍文化理念的重要窗口。
展覽現場,“紙煥清輝”板塊展示了高超的古籍修復技藝,其中國寶級藏品《永樂大典》“湖”字冊電子圖片和修復過程的展示頗為引人關注,難得一見的雍正武英殿銅活字印本《古今圖書集成》、藏文《納格拉洞藏經》等優秀修復作品的實物展出也廣受好評;“墨綻光華”板塊主要介紹了書畫修復技藝,以實物形式分步展示了破損字畫的修復全流程;“石現神采”板塊主要呈現碑帖拓印技藝,展出了多種宋代以來重要碑刻的精拓本;“薪火相傳”板塊則展出了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江蘇傳習所第一批出師學員的修復作品。
為突出“可感、可觸、可參與”的策展理念,除實物陳列與圖文解說之外,本次展覽特別設置三大區域,以及多項沉浸式體驗項目。傳統技藝體驗區由專業修復師現場演示拓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漆扇制作等非遺技藝,觀眾也可親手操作,感受中國古代印刷技藝的智慧與魅力;古籍修復互動游戲區放置了南京圖書館今年新開發的“古籍修復”“古籍裝幀”等互動游戲屏,觀眾可通過互動了解古籍裝幀及修復的各個環節,在沉浸式體驗中學習古籍知識,理解修復工作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打卡集章區提供展覽專屬套色印章及碑帖風格紀念章,供觀眾收藏打卡。
江蘇現有古籍450多萬冊,有1422部珍貴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占全國總量的10.9%。為讓流淌在古籍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地發掘、保護、傳承和弘揚,近年來,江蘇各大公共圖書館、古籍收藏單位紛紛創新古籍數字化與活化利用方式,將古籍中的精髓以展覽、體驗、數字化等不同形式提煉出來,有效地為古籍“延年益壽”,真正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通過分級保護、典藏修復和整理研究,南京圖書館逐步建立了科學有序、持續發展的歷史文獻保護體系,同時堅持‘古籍服務當代,面向社會’的宗旨,采取各種手段促進古籍的開放共享。”南京圖書館歷史文獻部主任周蓉介紹,除提供館藏歷史文獻原本的閱覽、咨詢、預約等服務外,南京圖書館還利用現代技術手段,豐富數字資源,開放近萬種本館珍貴歷史文獻原本數字掃描資源、萬余盒歷史文獻縮微膠片。此外,為進一步拓展服務范圍,提高古籍利用率,南京圖書館還建設了多個可供遠程訪問的特色數據庫,讓優質資源更好地服務大眾。
深耕“融文物鑒賞、學術分享與藝術熏陶于一體”的辦展理念,南京圖書館推出“冊府千華——江蘇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等多場重量級專題展覽。這些展覽通過“講古籍故事、講中國故事”,持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此外,南京圖書館還拍攝古籍文化短視頻、微電影,通過演繹典籍、典故背后的故事,激發公眾深入了解古籍的興趣。
“以打造文化傳承陣地為目標,南京圖書館將古籍推廣融入多元場景,通過品牌活動、精品展覽、創新形式加強傳播,讓千年典籍從‘館舍’走向‘大眾’。”南京圖書館館長、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主任陳軍介紹,目前南京圖書館形成了“古籍探秘”“陶風誦讀”“惜陰學堂”“玄覽聚珍”等特色品牌矩陣,每年針對少年兒童、普通讀者、專家學者等群體,舉辦專題展覽、講座參觀、修復體驗、互動交流等活動,既滿足了大眾對古籍文化的認知需求,也為專業研究者提供了交流平臺。
2025年10月28日《中國文化報》
第3版刊發特別報道
《古籍展有新體驗》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