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荷蘭經濟部長卡雷曼斯意氣風發,宣告是他讓安世半導體脫離中國,“一切為了歐洲”。
然而僅僅不到一個月,德國《圖片報》的頭版卻一片愁云,大眾、寶馬、奔馳的生產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陷入停滯。
一場本該是“保護者”的行動,為何反而成了“破壞者”?
![]()
10月下旬的德國,秋意漸濃。
但在沃爾夫斯堡,空氣卻仿佛凝固了。
這座年產60萬輛汽車的工業心臟,第一次因為小小的芯片而全面停擺。
高爾夫、途觀,這些大眾的搖錢樹,生產線靜得可怕。
![]()
這致命一擊的源頭,要追溯到一個月前荷蘭那場高調的“護歐”行動。
9月30日,荷蘭政府動用了一部1952年頒布、塵封73年的冷戰法律,閃電般凍結了安世半導體的全球資產。
理由冠冕堂皇,為了保護歐洲的經濟利益。
![]()
安世,這家由中資聞泰科技100%控股的企業,是全球車規級芯片的巨頭,德國、法國、美國的汽車里,到處都是它的影子。
它也是歐洲唯一能達到此規模的芯片企業,地位舉足輕重。
![]()
卡雷曼斯將這次干預描繪成一次無奈但必要的自救,他甚至暗示安世的CEO正試圖將企業掏空轉移。
說起來,這故事聽起來充滿了英雄主義色彩。
![]()
但有意思的是,就在2023年上半年,荷蘭政府還對聞泰收購安世一事進行了追溯審查,結論是未發現實質風險,予以批準。
可才過半年,畫風突變,荷蘭反悔了,要求安世建立具備一票否決權的監事會,這無異于變相索要控制權。
遭到中方股東拒絕后,他們似乎就在等待一個時機。
![]()
這個時機來得恰到好處,9月29日,美國商務部發布新規,將聞泰科技持股超50%的子公司納入制裁范圍。
僅僅一天后,荷蘭的法律閃電戰就打響了。
這種時間上的精準銜接,讓“維護歐洲利益”的說辭顯得無比蒼白。
![]()
更快的還在后面,10月1日,安世的三名外籍高管向荷蘭企業法庭提交緊急請求,指控公司治理存在問題。
荷蘭法庭未經庭審,立即采取臨時措施。
10月7日,正式裁決,暫停中國籍CEO張學政的職務,還指派一名外籍人士擔任非執行董事,并授予決定性投票權。
從提請到裁決落地,全程僅用七天,這效率,在歐洲堪稱奇跡。
這一切,似乎都在為一場宏大的“護歐”大戲添磚加瓦。
然而,這出大戲的劇本,好像寫錯了方向。
![]()
沉默之后,是雷霆萬鈞的反擊。
面對荷蘭的強權干預,中國的應對,沒有停留在憤怒的譴責上。
那套老路子,太慢,也過時了。
這一次,中國打出了一套眼花繚亂的組合拳,招招都打在了七寸上。
![]()
10月4日,中國商務部一紙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中國公司出口特定成品組件,供應鏈的齒輪,第一顆開始卡殼。
緊接著,安世中國宣布獨立運營,切斷了與荷蘭安世的直接聯系,完成了物理層面的“斷舍離”。
這兩步,還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
但第三步,真正讓世界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10月23日,安世半導體中國公司宣布恢復供貨,但附上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條件,所有訂單,必須用人民幣結算。
世界為之失聲。
這已經不是商業對抗,這是金融戰。
![]()
人民幣,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成了這場博弈中,最鋒利的劍。
這看似是一個商業決定,實際上卻是一次直指要害的戰略反擊。
它宣告著,當美元體系被武器化時,人民幣就是我們的盾牌和新的長矛。
在更深遠的層面,這標志著中國的反制,已經從被動應對,躍升到了主動塑造規則的全新高度。
聞泰科技也在另一條戰線展開行動。
![]()
10月12日,他們發布公告,強烈譴責荷蘭以合規之名行奪權之實,已啟動行政復議與訴訟程序。
更重要的是,他們將依據《中國—荷蘭雙邊投資保護協定》,提請國際仲裁。
商業、行政、法律、金融,四條戰線,同時出擊,構成了一個立體化的、無死角的防御反擊體系。
這套組合拳打出來,荷蘭的態度,很快就軟化了。
![]()
10月17日,卡雷曼斯主動釋放信號,尋求與中方會面。
10月21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應約與卡雷曼斯通話,雙方圍繞安世半導體問題交換意見。
但荷蘭方面,始終回避撤換高管、凍結資產等核心問題,通話并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國的姿態,從容而堅定。
這不再是忍氣吞聲的抗議,而是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一種大國自信的體現。
![]()
![]()
中方的反擊為什么能如此精準?
因為荷蘭搶走了一艘船的圖紙,卻發現這艘船的引擎、燃料和船長,早已在另一個港口。
安世的核心價值,從來不在于荷蘭的那棟辦公樓,而在于它在全球產業鏈中無可替代的位置。
數據是最好的說明,安世在車規級晶體管領域,占據了全球40%的市場份額。
![]()
寶馬、奔馳、大眾這些歐洲車企的巨無霸,核心車型都依賴它的芯片。
更致命的是,安世全球70%的封裝測試產能,都集中在中國的東莞工廠。
它最終的80%的終端出貨,也是在中國境內完成的。
荷蘭拿走的是一個“殼”,真正的“魂”,早已深度融入了中國強大的制造和市場體系。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中國的管制令一下,歐洲的汽車業立刻就感到了切膚之痛。
![]()
10月18日,有媒體在安世東莞工廠實地探訪,發現該廠已實施出貨限制,并計劃推行“上四休三”的生產安排。
這只是一個開始。
很快,多米諾骨牌開始倒塌。
![]()
10月22日,大眾汽車正式確認,將于本周三停止沃爾夫斯堡工廠的生產,涉及高爾夫、途觀等主力車型。
與此同時,寶馬慕尼黑工廠的新能源生產線,空轉率達到了10%,奔馳斯圖加特工廠也暫停了EQ系列車型的組裝。
![]()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緊急發出預警,稱車企目前的庫存僅能維持幾周,而新的供應商認證,至少需要3個月時間。
如果僵局持續,產業鏈中斷帶來的損失,將超過百億歐元。
這場由荷蘭一手挑起的危機,迅速從歐洲蔓延到了全球汽車產業。
![]()
美國汽車創新聯盟也跟進呼吁各方盡快化解危機,連日本汽車工業協會都確認,收到了荷蘭廠商無法保證交付的通知。
三大洲的汽車工業協會,同時為了一家中企的歸屬而拉響警報,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荷蘭的“護歐”口號,成了一個國際笑話。
![]()
安世事件,像一面棱鏡,折射出了一個深刻的時代命題。
那就是,21世紀的經濟權力,正在發生一次靜悄悄但根本性的轉移。
過去,權力在于工廠、設備、專利這些實體資產。
誰擁有它們,誰就擁有了話語權。
![]()
但現在,權力的載體變了。
它變成了產能、市場,以及最重要的——金融和規則的制定權。
荷蘭的行動,是典型的舊思維,它以為搶到了股權,就掌控了一切。
這就像一個收藏家,以為拿到了一幅畫的契約,就擁有了畫本身的藝術靈魂。
![]()
而中國的反制,尤其是“人民幣結算”這一招,則完全是新思維的產物。
它直指權力的新載體,在更高維度上,對沖突進行降維打擊。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貿易戰,也不是科技戰,這是一場規則之戰。
![]()
安世事件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某些國家在產業鏈博弈中的短視,想靠政治手段強行切割經濟聯系,最終只會傷了自己。
未來怎么走,其實荷蘭和歐洲心里該有數了,合作才能共贏,對抗沒有好結果。
隨著中國芯片技術的持續突破和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全球科技格局的重塑,正在加速到來。
![]()
這不再是忍氣吞聲的抗議,而是王者歸來的宣言,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從這簡單的四個字中,讀出一個民族百年求索后的自信與從容。
當規則被打破,重構規則者,將擁有定義未來的最終話語權。
![]()
這或許是安世事件,給予我們這個時代最深刻的啟示。
面對加速到來的新世界,我們是該緊握舊時代的船票,還是勇敢揚帆,駛向那片充滿未知與機遇的新大陸?
![]()
安世事件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舊思維的荒誕與新現實的殘酷。
當規則被打破,重構規則者,將擁有定義未來的最終話語權。
面對全球變局,我們是該固守舊地圖,還是勇敢駛向新大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