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艾文
2025年10月27日,東京機場,特朗普的“空軍一號”剛落地,一場暗戰已悄然拉開! 這不是普通的“外交首秀”,而是特朗普2.0時代的“印太圍堵”總動員!
![]()
特朗普亞洲行:笑里藏刀
就在特朗普飛機落地東京前數小時,《紐約時報》援引白宮消息爆出,美國正秘密推進對華貿易調查。這不是巧合,而是特朗普慣用的“胡蘿卜加大棒”伎倆:表面高調預告“友好會晤”,暗中備好關稅“彈藥”,意在亞太圍堵布局,處處透著針對算計。
10月26日,他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下機后,即興加入當地傳統舞蹈表演,鏡頭感十足。隨后,他會晤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出席東盟領導人工作晚宴,并主導柬埔寨與泰國邊境停火協議簽署——這份協議美方刻意排除中方參與。
27日轉場日本,特朗普拜會德仁天皇,與新首相高市早苗深談,并罕見邀其同乘“海軍陸戰隊一號”直升機,視察橫須賀基地的“喬治·華盛頓”號航母。這不只是美日同盟的“秀肌肉”,更是推動日本落實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承諾、提升防務開支至GDP 2%的施壓。最后一站韓國,29日他將與總統李在明會晤,出席APEC工商峰會,甚至可能獲頒韓國最高勛章“無窮花大勛章”。
專家評論:特朗普此行“有虛有實”,虛在形象工程,實則急需從日韓“榨取”經濟利益,緩解國內政府“關門”危機已拖入第四周的窘境。這場行程直指亞太“支點”,意在重塑“印太戰略”。
回想2017年特朗普首訪亞洲,高調拋出“自由開放的印太”試圖營造包圍圈。八年后的今天,亞太格局已轉向多極平衡,美國卻故技重施:在馬來西亞,美方推動中美經貿會談,卻在會前拋出“限制措施”。
軍事層面,美日韓互動暗流涌動:特朗普視察航母、敦促“責任分擔”,強化“小多邊”安全網,從QUAD到南海演習,美軍加速部署先進武器,甚至從加沙“國際部隊”計劃中抽調亞太資源。對韓國,他追討3500億美元投資細節,還試探與金正恩接觸,意在半島問題上制造事端。
而美國對東盟加征20%關稅、連續缺席峰會,已讓地區國家對美信任下滑,而中國作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去年出口超5000億美元,“一帶一路”合作如日中天。日本高市政府雖擬采購美福特皮卡,但拒絕對防務開支的具體承諾;韓國李在明更欲做中美“橋梁”,汽車業仍陷25%關稅泥潭。
![]()
中國三線出擊!
特朗普的單邊主義雖短期獲利,卻加速美國亞太信譽流失:盟友憂美軍駐扎承諾,東南亞經濟上更倚中國。面對特朗普的“攪局”,中方已展開“三線出擊”,以穩健姿態破局!
第一線,經貿:馬來西亞會談中,中國代表團據理力爭,堅守核心利益,對美“關稅圍攻”絕不妥協。
第二線,外交:李克強總理25-26日訪新加坡,27-28日出席東盟領導人會議、東亞峰會和RCEP領導人會議,直接搶占東盟話語權。新加坡親美卻熱情邀請中方,加拿大總理公開求與中國建戰略伙伴、擺脫美依賴,這都戳破特朗普“小圈子”的泡影。
第三線,APEC:中國領導人或停留三天兩夜,高于特朗普的兩天一夜,借機深化區域一體化,推動亞太繁榮。
亞太是全球經濟最穩最亮的板塊,得益中國實力:盡管美中貿易戰讓美國消費者年均多掏800美元,波音訂單銳減、芯片積壓,中國卻用對話換機遇,避免“掀桌子”。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所言,中方重視多邊機制,特朗普若一味投機,難敵中國的影響力。
亞洲,不再是美國說了算!
特朗普的亞洲行如一盤殘局,美國全球野心與資源短缺的矛盾暴露無遺:中東加沙部署未穩,亞太已現盟友裂痕。中國反制不卑不亢,強調平等互利,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已是鐵律。
展望前路,亞太不會重蹈“美獨霸”覆轍,多重平衡、多邊合作方是主流。中國已備好“樂章”,推動RCEP深化、穩固“一帶一路”,讓繁榮惠及各國。特朗普若收起“雙面”算計,回歸務實對話,或許可共奏共贏;否則,其布局恐成空談,中國定將以實力守護亞太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