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豆價格飆升】【中國與阿根廷大豆貿易總額創下新紀錄】【中美即將在韓國舉行會面】
中國不買美國大豆之后,巴西就成為了中國大豆買家的香餑餑,然而到手的訂單多了,巴西竟然動起了“歪心思”。
![]()
根據監測數據,10月初,巴西帕拉納瓜港的大豆報價,比芝加哥期貨市場高出了近3美元一蒲式耳,相當于每噸貴了20到30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墨西哥灣港的大豆溢價只有1.7美元。這意味著,同樣的一船大豆,從巴西港口出來要比美國貴出兩三成。
別小看這點差價,對中國油料企業來說,成本可是實打實地飆升。國內一家頭部糧油集團的采購總監透露,僅10月份上半個月,公司每噸巴西大豆的采購成本就增加了300元人民幣。以油脂壓榨行業的利潤水平,這幾乎等于“白干”,再加上匯率波動、海運成本上升,一筆筆賬單算下來,每加工一噸巴西大豆,中國油廠就要虧200元。
面對這種赤裸裸的哄抬行為,中國企業這次沒再忍氣吞聲,而是選擇了“集體出手”。據國內貿易渠道消息,近百家大型油廠聯合決定,暫停采購12月及明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訂單,總量高達800萬噸。
![]()
而這筆原本要流向巴西的錢,很快就被中方“反手”轉到了阿根廷。阿根廷國家統計局(INDEC)最新數據顯示,中國9月份一舉取代巴西,成為阿根廷最大的貿易伙伴。中阿雙邊經貿總額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8.16億美元,其中大豆出口占據了主導地位。僅9月一個月,阿根廷對中國出口額增長了三倍。
當然吸取了巴西的教訓后,中方大豆自然也不會集中在阿根廷一家。目前,俄羅斯遠東地區也在向中方拱火,每月出口到中國的大豆量至少有20多萬噸,同時,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貨源也能通過中歐班列在20天內抵達國內。
這種多渠道、分層次的供應結構,讓中國在全球糧食鏈中多了幾張底牌。即便哪一方“出幺蛾子”,也能迅速切換渠道,不再被人掐脖子。
而且別忘了,中國自己手里也有牌。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數據,中儲糧手握4500萬噸大豆儲備,足夠全國使用三個月以上。今年10月份,中儲糧剛拍賣了4萬多噸陳豆,11月還要繼續投放儲備豆,確保國內市場平穩。
![]()
更關鍵的是,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在東北、黃淮海地區擴大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到1億畝,預計可多產1500萬噸大豆。這意味著未來幾年,中國大豆的“自給率”將穩步提升,對外依賴進一步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外交部近日官宣了中方訪韓的消息,這也意味著中美會面也將進行,如果中美會談能取得進展,中方對美豆的進口限制可能放寬。
目前,美國倉庫里堆著超過2000萬噸滯銷大豆,價格已經跌至十年低點。一旦中國恢復美豆采購,市場上會立刻出現新的“比價效應”,屆時,巴西再想漫天要價,就得考慮美豆的競爭力,而中方則能用兩邊博弈,進一步壓低采購成本。可以說,這一進一退之間,中國重新掌握了談判的主動權。
回頭看這場“大豆風波”,其實是一場很典型的市場教育課。巴西因為貪心想多賺一點,卻忘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在全球化的時代,沒有誰能離開中國市場。
未來的大豆市場,中國的話語權只會越來越強。誰懂得合作共贏,誰就能吃到中國市場的紅利;而誰敢試圖拿中國當“肥羊”,那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訂單流向別人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