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
2025年10月24日,首位諾貝爾獎華人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
當天上午北京天氣陰沉,早晨的氣溫降到了7度。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師生,及北京近千名群眾早早趕到石景山區的八寶山殯儀館,送楊振寧先生最后一程。
自從10月18日丈夫楊振寧去世后,翁帆一直沉浸在痛苦中。
![]()
次日,翁帆飽含淚水在《光明日報》上發文:楊先生離開的時候一定很欣慰。他的一生,為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強盛,人類的進步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大師雖逝,風范長存。連日來在北京清華園,10月24日的八寶山殯儀館,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場景……
10月18日,楊振寧教授逝世當天,清華大學為方便師生緬懷楊先生,在學校高等研究院科學館一樓的119教室,專門設立緬懷室。
緬懷室內墻壁上懸掛楊振寧先生的巨幅照片,講臺前擺放鮮花。
![]()
楊振寧先生在國人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得知楊先生仙逝后,北京各界群眾紛紛趕赴清華大學,緬懷這位科學巨擘。
清華大學的南門、西門、東門,及周邊有10多家花店。到19日當天,多家花店菊花售罄。
10月20日中午,清華大學東門附近一家花店。一位40多歲的中年男子急匆匆進店,一次要買60朵菊花悼念楊振寧教授。
女店主面露難色:能不能少買點,讓后來的人也能買到花。
![]()
中年男子誤解了她的意思,以為老板要坐地起價,急切地說:我給你出雙倍的價錢。
女店主動情地說:這時候我要高價售花,就對不起楊振寧先生,不配做個中國人。
聽了這句話,那位中年男子感動得眼眶泛紅。
連日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科學館前天天排長隊,大家神情肅穆、面容莊重,排隊緬懷楊振寧先生。
緬懷室內的鮮花根本擺不下,后來鮮花干脆排在走廊里,綿延幾十米。
在這些緬懷者中,有年逾九旬的老教授,也有七、八歲的孩子。
![]()
人群中,清華大學85歲的教授過靜珺哽咽著說:楊振寧院士是我們非常敬佩、非常尊敬的老前輩,他的一生都獻給了科學事業。這樣偉大的科學家離世,我一定要來悼念他。
一位中年女性帶著6歲的兒子前來緬懷楊振寧先生。她表示,要讓兒子感受楊先生的偉大風范,從小種下科學的種子,將來也像楊先生一樣熱愛祖國,用知識和智慧回報祖國和人民。
10月24日,楊振寧教授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
當天是霜降后的第二天,天氣陰沉,早晨6點室外氣溫只有7度。
![]()
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師生,及上千名北京各界市民早早起來,冒著深秋的寒意,自發趕赴北京西郊的八寶山,送楊振寧教授最后一程。
清華校友陳多雨顧不上吃早餐,一大早就帶著上六年級的女兒趕到了。
他動情地說:路上悼念楊先生的人特別多,還有些堵車。楊振寧教授生活在動蕩年代,孕育出如此偉大的靈魂讓人敬佩,我們能與他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是非常大的榮耀。
![]()
![]()
湯家豪教授哽咽難語
在八寶山大禮堂外,清華大學湯家豪教授眼含熱淚,聲音哽咽:楊振寧先生是一個很偉大的人,在我內心給物理學家排序:牛頓、愛因斯坦,第三個就是楊振寧先生。雖然我不是搞物理的,但我就是這樣認為的。
中午11點30分,楊振寧教授遺體告別儀式已經結束,很多人依然不愿離開現場,彼此交流對這位科學巨擘的崇敬與懷念。
大師雖逝,風范長存!楊振寧教授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的家國情懷,科學精神、人格魅力、精神財富,永遠激勵后輩努力奮斗,不斷前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