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美團隊結束在馬來西亞為期兩天的新一輪經貿磋商,雙方各自都表達了樂觀情緒,宣布中美就很多重要領域達成框架協(xié)議和一些共識,等待最終確認和批準。
比如我們談判代表李成鋼對媒體介紹,中美建設性地探討了一些妥善處理雙方關系的方案,有初步共識。
![]()
美國人對此的態(tài)度更加積極。財長貝森特接受多家媒體采訪,聲稱這次磋商談判相當成功,不僅非常具有建設性,而且有利于中美關系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
根據貝森特和美國方面的說法,中美在雙方多個重大關切問題上各退一步,有一定的共識。其中包括關稅、稀土管制、大豆、芬太尼、TikTok等。
關稅僵局松動:從“加征威脅”到“框架共識”
![]()
關稅問題一直是中美經貿摩擦的“老疙瘩”。早幾年美國對中國不少商品加征關稅,不僅讓中國出口企業(yè)成本增加、訂單受影響,美國國內的消費者和進口商也得為這些額外的稅費買單,時間久了,兩國貿易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
而且眼下有個關鍵節(jié)點——中美之前達成的對等關稅暫停期,到11月10號就到期了。
![]()
在這次談判前,雙方的訴求其實很明確:中方希望能徹底取消之前加征的所有關稅,畢竟這些關稅本就不符合國際貿易規(guī)則,也影響兩國企業(yè)的正常合作;美方則有點猶豫,一開始還想拿“延長暫停期”當籌碼,想讓中方在其他領域多讓步。
不過從這次談判結果來看,雙方顯然都沒打算把僵局拖下去。貝森特在采訪里特意提到,美方“不再考慮”對中國加征100%的關稅,還說雙方針對關稅問題制定了“非常成功的框架”。
這話里的信號很清晰:之前懸在兩國貿易頭上的“加稅利劍”暫時收起來了,而且不是簡單延長暫停期,而是朝著更穩(wěn)定的方向邁進。
![]()
對中國企業(yè)來說,不用再擔心關稅突然加碼導致利潤縮水,出口計劃也能更穩(wěn)妥;對美國那邊的進口商和消費者來說,商品價格不會因為關稅波動而暴漲,市場預期也能穩(wěn)住。
這種“各退一步”的結果,其實是雙方都認清了“關稅戰(zhàn)沒有贏家”的現實,與其互相消耗,不如先把貿易環(huán)境穩(wěn)定下來。
稀土與大豆:各取所需,破解產業(yè)關切
![]()
除了關稅,稀土和大豆這兩個領域的共識,更能體現中美經貿的“互補性”——你有我需要的資源,我有你依賴的市場,這次談判算是把這種互補性落到了實處。
先說說稀土。中國的稀土產能占全球70%,而且稀土不是普通資源,不管是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手機芯片,還是軍工領域的精密設備,都離不開稀土。
![]()
之前中國出于環(huán)保和資源保護的考慮,加強了稀土出口管制,這一下就擊中了美國的“痛點”——美國的軍工、新能源產業(yè)鏈很依賴中國稀土,管制一出,他們的上游供應鏈就緊張了。所以這次談判,美方肯定是把“放寬稀土供應”當作重點訴求之一。
但中方也不是無條件讓步,畢竟稀土是戰(zhàn)略資源,得守住“依法審查”的底線,而且還得要求美方解除對中國高端芯片的出口限制——你想要我的稀土,就得給我的高科技產業(yè)松綁,這才是公平的對等交換。
雖然現在具體的協(xié)議細節(jié)還沒完全公開,但從雙方的表態(tài)能看出來,在稀土問題上已經達成了初步共識。
![]()
這對美國來說,能緩解他們產業(yè)鏈的“稀土焦慮”,避免因為資源斷供導致工廠停工;對中國來說,既守住了資源保護的原則,又通過談判爭取到了芯片領域的讓步,還能通過規(guī)范的出口合作,讓稀土產業(yè)的發(fā)展更可持續(xù)。
再看大豆,這是美國農業(yè)的“命根子”之一,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之前中美貿易摩擦的時候,美國大豆對華出口受了不小影響,很多美國豆農的大豆賣不出去,只能積壓在倉庫里,急得不行。
所以這次談判,美方肯定想讓中國多買他們的大豆,緩解國內農業(yè)的壓力。
![]()
而中方這邊,也有自己的考量:國內的飼料行業(yè)、食用油加工行業(yè)對大豆需求穩(wěn)定,多進口美國大豆,既能保障國內市場供應,還能通過增加采購量,在談判中爭取更多主動權。
根據目前透露的信息,雙方在大豆貿易上已經有了初步意向,大概率會在采購數量、價格波動機制、交貨周期這些方面做明確約定。
對美國豆農來說,有了中國這個大市場的穩(wěn)定訂單,不用再擔心豐收后“賣糧難”;對中國來說,能通過長期采購協(xié)議,鎖定大豆價格,避免國際市場價格暴漲導致成本增加,還能保障國內糧食供應鏈的穩(wěn)定。
![]()
這種“你供我需”的合作,其實是中美農業(yè)和工業(yè)產業(yè)鏈互補的體現,之前因為摩擦被打斷了,現在重新接上,對兩國相關產業(yè)都是好事。
芬太尼與TikTok:從爭議到合作,化解非經貿領域分歧
這次談判不只是聚焦傳統(tǒng)的經貿問題,連芬太尼、TikTok這些之前充滿爭議的非經貿領域,也達成了共識,這倒是有點出人意料,但也說明中美想通過這次談判,多解決一些“老大難”問題。
![]()
先看芬太尼。芬太尼是強效鎮(zhèn)痛藥,但濫用的話會變成毒品,美國這些年受芬太尼濫用問題困擾很嚴重,之前還曾以“芬太尼流入美國”為由,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把經貿問題和禁毒問題混為一談。
這次談判,雙方終于把這個問題拉回了“合作軌道”——不搞關稅威脅,而是聚焦“執(zhí)法合作”。
根據達成的共識,雙方會在芬太尼的非法生產、流通、跨境運輸等方面加強協(xié)作,比如共享情報、聯(lián)合打擊走私團伙,還會針對芬太尼關稅問題進行調整。
![]()
這對美國來說,能借助中國的執(zhí)法力量,堵住芬太尼流入的渠道,緩解國內的毒品問題;對中國來說,既能避免因為芬太尼問題被“甩鍋”,又能通過國際合作,提升自身的禁毒執(zhí)法水平,還能消除一個影響中美經貿的“雜音”。
畢竟芬太尼問題本質是公共安全問題,不是經貿問題,用合作代替對抗,才是正確的解決方式。
![]()
再說說TikTok。這款中國開發(fā)的短視頻APP,在美國有上億用戶,但之前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對TikTok采取了不少限制措施,一會兒說要強制出售美國業(yè)務,一會兒又限制在政府設備上使用,搞得TikTok在美國的運營舉步維艱。
這次談判,TikTok問題被擺上臺面,雙方最終達成了妥協(xié)。具體來看,應該是TikTok會進一步完善在美國的數據安全措施,比如把美國用戶的數據存儲在美國本土,接受第三方機構監(jiān)管,消除美方所謂的“數據泄露”擔憂;而美方則會取消之前的一些極端限制措施,讓TikTok能在合規(guī)的前提下正常運營。
![]()
這個結果對TikTok來說,終于不用再擔心“被強制出售”或“被下架”,能穩(wěn)住美國市場的用戶和業(yè)務;
對美國來說,既守住了“數據安全”的底線,又避免因為過度限制引發(fā)國內用戶的不滿——畢竟上億美國人都在用TikTok,真要是下架了,民眾的反對聲會很大;
對中國來說,這也是對“數字平臺出海”的一種保護,說明中國企業(yè)的海外運營,不用再面對無端的政治打壓,而是可以通過談判爭取到公平的運營環(huán)境。
![]()
這次吉隆坡磋商,雖然還有一些細節(jié)需要后續(xù)確認和批準,但從目前釋放的信息來看,確實是中美經貿關系的一次“破冰”。
不管是關稅、稀土、大豆,還是芬太尼、TikTok,雙方都沒有再執(zhí)著于“零和博弈”,而是選擇用“對等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問題。
這背后其實是兩國都意識到,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當下,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經貿關系不能一直磕磕絆絆,只有通過合作穩(wěn)住彼此的產業(yè)鏈、供應鏈,才能給全球經濟注入信心。
![]()
當然,后續(xù)還需要雙方把這次達成的框架協(xié)議落到實處,避免出現“談得好,執(zhí)行難”的情況,但至少從現在來看,這次談判釋放的積極信號,已經為中美經貿關系的長期穩(wěn)定,打下了一個不錯的基礎。
信息來源:
環(huán)球網——圍繞多項重要經貿問題,雙方進行“建設性的”探討,中美吉隆坡磋商達成基本共識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