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京又一次為俄羅斯人口萎縮而著急。
盡管深陷戰爭泥潭又遭特朗普的新制裁,普京還是參加了一個與人口有關的會議。
10月23日,他在“國家人口與家庭政策執行委員會會議”上說,所有規劃、項目乃至國家所做一切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實現人口增長,這關乎國家的未來。為生育提供支持,是所有“國家項目中的關鍵優先事項”。
你瞧,生孩子這事兒,比前線打仗都“優先”。
在戰爭的籠罩之下,生孩子顯得更加緊迫了。畢竟,前線死亡傷殘的都是“精壯男人”。俄羅斯本來就女多男少,大約100個女性對應86個男性。
這不是普京第一次為人口萎縮著急。
2019年,俄羅斯新出生人口跌破150萬。普京在2020年1月發表年度國情咨文時曾說, “俄羅斯的命運及其歷史前途取決于我國的人口規模”。
盡管一再強調人口的重要性,還是沒有止住新生兒的減少。過去10年,俄羅斯的生育率下降了約30%。2024年俄羅斯只出生了122萬人。
與此相伴隨的,是最近幾年因為戰爭而導致人口減少。據《經濟學人》的報道,截至 2025年10月中旬,戰爭導致俄羅斯累計傷亡人數達到 98.4 萬至 144 萬人。
戰爭需要人口,戰爭又摧毀人口和“精子庫”;日趨緊張的征兵氛圍,不僅不利于營造催生氛圍,還會把有條件的年輕人“嚇跑”。
無論是蘇聯還是俄羅斯,一直為人口少而焦慮。當年蘇聯規模那么大,人口頂峰也沒到3億。蘇聯解體后,分裂出去的幾個國家帶走了約一半人口,給俄羅斯留下不到1.5億人。這么多年過去了,俄羅斯的人口不增反降,約1.45億。
1.45億是個巨大的數字,但相對于國土面積就太少了——俄羅斯面積是日本的45倍,人口只比日本多了兩千萬。
問題是,如此大的面積,俄羅斯并不嫌多,先是拿下克里米亞,如今又要拿下烏東。
用戰爭拿下更多土地,又因為戰爭失去更多人口,從人口與地理的角度看這有點像在“自殺”。如果對烏戰爭不能達到目的而結束,那么這次戰爭就像是一次“自殺式襲擊”。
緩解困境的方式有這么幾種:一,及時停戰。現在看馬上停戰是做不到的,沒有實現目標就停戰,等于政治自殺。突然停戰導致戰爭經濟停滯,等于經濟自殺;二,引入移民。這是癡人說夢,且不說普京反對移民,相反有條件的俄羅斯人在往外跑;三,鼓勵生育。目前看這是唯一可行的思路。
生育可以鼓勵,但是鼓勵生育快一百年了,蘇聯和俄羅斯都沒見成效。
由于二戰對人口消耗太大,蘇聯曾經立法禁止墮胎。然而效果適得其反,擋不住非法墮胎,進而導致女性健康嚴重受損而無法生育。
從斯大林到赫魯曉夫到勃列日涅夫時期,都曾鼓勵生育。斯大林時期設立了 “光榮母親”、“英雄母親”等榮譽稱號,授予養育5個以上子女的母親。他的繼任者搞過延長帶薪產假、擴大兒童福利、提供住房福利等“利誘”政策。
都效果不大。
軟的不行,要想到來硬的。
去年底俄羅斯立法禁止宣傳“無子女思想”。按照這個法律,你要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宣揚“不生孩子好”,最高可以被罰款40萬盧布。還有議員建議,立法限制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深夜強制斷網,迫使年輕人生育……如果立法強制可以解決人口問題,那就不會出現人口問題了。
可以禁止流產,哪能強制受精?循循善誘無效,強制生育不行。軟硬兼施都沒阻擋人口萎縮。
俄羅斯地大物博,能源、糧食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果人口充足且源源不斷,完全可以跟歐美死磕到地老天荒。問題是,這么廣袤的土地,好像就不適合“韭菜”生長。
即便有人出于愛國愿意當“英雄母親”,可是韭菜不能速成啊,剛出生的孩子18年后才能成為“一條好漢”。
“俄羅斯的命運及其歷史前途取決于人口規模”。5年前普京看到了問題的核心與嚴峻,但5年來只能眼看著問題日益嚴峻。
你看,決定未來的,不是陣營,不是戰場,不是核武器,不是意識形態,不是領袖的雄才大略,而是“韭菜”的長勢——再有雄才大略也做不到讓人強制受孕啊。
戰爭就是消耗,對立也是消耗。戰爭停不下來,對立緩解不了。消耗還將持續,現在的情況就是,看誰耗過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