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10月25日凌晨,俄羅斯別爾哥羅德水庫大壩突然傳來爆炸聲,打破了夜空的平靜。
這場襲擊是烏克蘭軍隊發起的,一下子引發了一連串麻煩;結果才過了一天,普京就公開宣布,他們新研發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試射成功了。
短短兩天里,這兩件大事連著發生,讓本就很緊張的俄烏沖突,變得更棘手了。
![]()
烏軍突然炸大壩,看似冒險,背后卻藏著小心思
烏軍這次專門挑別爾哥羅德水庫大壩下手,可不是隨便選的,而是根據戰況特意安排的戰術。
據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州州長格拉德科夫的官方消息稱,烏軍此舉把大壩的閘門控制區和技術設備區都炸壞了。不難看出,烏軍這看似冒險的舉動,實則是為了三方面的“勝利”。
![]()
首先這個水庫離俄軍的主力防線特別近,要是大壩炸出洪水,能直接沖毀俄軍靠河道運輸物資的通道,逼得俄軍從烏東前線調防空部隊和工程兵回來救災,這樣烏軍在主戰場的防守壓力就能小一點。
![]()
從長遠影響來看,這個大壩關系著別爾哥羅德州很多農田的灌溉,而且周圍糖廠、乳品廠的生產用水都靠它,一旦水利設施受影響,那么俄羅斯打持久戰的能力就會被削弱。
另外從心理上看,這次襲擊也打破了“俄羅斯本土很安全”的幻想,畢竟早在今年3月,就有無人機襲擊過莫斯科,這次炸大壩,就會讓俄羅斯國內的人更擔心安全了。
![]()
這次襲擊的影響挺廣,對俄羅斯來說,除了要調整軍隊部署,還有1000余名居民面臨洪水威脅;對烏克蘭來說,雖然表面上確實牽制了俄軍,但用美國的武器炸俄羅斯本土的民用設施,已經引起了美國民眾的不滿。
更嚴重的是,這種打法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畢竟俄羅斯西部和南部有幾十座蘇聯時期建的水庫,早就老化了,安全隱患不容小覷。
![]()
普京亮出新型武器:升級威懾的信號
就在別爾哥羅德州還在忙著排洪水的時候,10月26日,普京在國防會議上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俄軍已經在10月21日成功試射了“海燕”新型核動力巡航導彈,這款武器的作戰能力堪稱“全世界獨一份”。
![]()
從官方透露的信息來看,這款導彈確實很厲害,不僅能飛很遠,還能在空中待很久,測試的時候還順利完成了各種機動動作,這就足以證明它能躲開敵方的反導系統。
而且它最核心的優勢就是核動力推進,靠著這個,再加上能貼低空飛行,能繞開全球大部分現有的防空反導網絡。
![]()
普京雖然沒直接提大壩被炸的事,但背后還是暗藏三重考量。首先他說“新型武器能確保俄羅斯在任何安全威脅下,都能守住主權完整”,大家都覺得這是在強硬回應烏軍的襲擊。
而且現在烏軍常用西方的先進武器突破底線,俄軍只有拿出這種“顛覆性”武器,才能重新掌握主動權。
同時通過亮出這種“終極威懾武器”,俄羅斯還能警告那些援助烏克蘭的西方國家:再這么幫下去,可能會有嚴重后果,想讓他們動搖援助的決心。
![]()
這款導彈一亮相,對沖突的影響很復雜,盡管短期能起到威懾作用,但長期來看,不確定性也增加了。
對烏克蘭來說,直接面臨的風險是“威懾力變弱了”,以后就得更小心了;對俄羅斯來說,雖然多了談判的籌碼,但也會刺激西方更快給烏克蘭送更先進的防御武器。
![]()
其實烏軍炸水庫大壩,本質上是想升級“不對等作戰”的手段。
因為在正面戰場打不過俄軍,就想通過炸俄羅斯本土的重要民用設施,花小錢辦大事,既能牽制俄軍,又能給俄羅斯施壓。
但這種炸水利設施的行為,已經違反了日內瓦公約的規定,肯定會惹得俄羅斯強烈反擊。
所以普京這時候公開“海燕”導彈,就是專門針對烏軍的這種升級行為進行反制。
![]()
俄羅斯心里清楚,用常規軍事手段反擊,根本攔不住烏軍這種“牽制戰術”,必須讓對方知道“再這么干,后果你承受不起”,才能真正起到威懾作用。
這種“你小打小鬧,我用大殺器回應”的模式,雖然短期內可能讓烏軍不敢再冒險。
但長期來看,會讓雙方和談的機會變少,還會陷入“你升級一步,我就升級兩步”的惡性循環里。
況且無論局勢如何變動,百姓永遠是受傷最深的人,因此,如何才能避免局勢惡化,就成了首要任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