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為期四天的第33屆中國?古鎮國際燈飾博覽會(以下簡稱“古鎮燈博會”)落下帷幕,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主會場及8個分會場累計吸引近16萬人次觀展采購;境外客商突破4800人,來自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兩項數據均創秋季燈展歷史新高。
在這份戰績背后,值得關注的是中山古鎮鎮黨委、政府的主動作為——從主導高規格行業交流會,到發布全國首個照明燈飾AI大模型應用平臺,再到推動“燈都?四季里”外貿綜合體落地,一系列舉措不僅為這場“燈飾盛宴”注入動能,更在悄然重塑著照明燈飾產業的發展格局,為年產值超千億的產業集群探尋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
第33屆古鎮燈博會主會場呈現人頭攢動場景。記者 繆曉劍 攝
燈博會“亮眼答卷”:產業實力的直觀呈現
作為“中國燈飾之都”的核心IP,古鎮燈博會早已超越普通展會的范疇,成為產業發展的“晴雨表”與“風向標”。第33屆燈博會的收官數據,再次印證了古鎮在全球照明燈飾領域的核心地位。
從參展規模來看,主會場1000余家企業與鎮內8大分會場形成聯動,展品覆蓋智能照明、家居照明、商業照明等核心品類,甚至延伸至陶瓷衛浴、智能鎖具等泛家居領域,構建起“一站式”采購生態。這種全品類覆蓋的背后,是古鎮40年培育形成的完善產業體系——在總面積僅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2萬余家各類燈飾企業,占據全國70%、全球50%的市場份額,從零部件生產到成品組裝,從設計研發到物流銷售,每一個環節都有成熟的企業支撐。
![]()
更具突破性的是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本屆燈博會境外客商數量同比增長6.47%,來源國家和地區達到144個,這一數據在全球貿易環境復雜的背景下尤為難得。事實上,古鎮燈飾早已“照亮世界”,產品出口至全球超180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外貿出口總額突破100億元,2025年上半年出口增速更是達到26.4%。燈博會上的境外客商熱潮,正是古鎮燈飾“國際化”布局的生動寫照。
政府“主動出擊”:產業生態的重塑核心
如果說企業是產業發展的“細胞”,那么政府的精準施策就是激活細胞活力的“催化劑”。從今年春季燈博會開始,古鎮鎮政府的角色悄然轉變——從“幕后支持”走向“臺前引領”,成為產業布局重塑的關鍵力量。
![]()
這種轉變首先體現在行業交流的“權威性升級”。往年,古鎮燈博會高峰論壇、生態交流會等均由展商平臺或行業媒體主辦,今年則改由政府牽頭主辦。以本屆燈博會為例,“家居照明智能化生態共創交流會”“2025智能照明綠色發展交流會”等活動,不僅邀請到小米集團、歐普照明、中國電信等頭部企業代表,古鎮鎮黨委、政府主要班子成員更全程出席,聆聽行業聲音、學習先進經驗,進一步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實際上,在今年春季燈博會上,政府已經組織了“AI賦能照明燈飾行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匯聚中國電信研究院、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等機構專家,共同探討AI與照明產業的融合路徑。這種“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讓行業交流更具針對性,也為產業發展指明了清晰方向。
政府的主動作為還體現在創新平臺與載體的搭建上。開幕式上發布的全國首個照明燈飾AI大模型應用平臺,是政府聯合中山電信及行業企業打造的“智慧引擎”。而在燈博會開幕次日,國內首個拓展型燈飾外貿綜合體“燈都?四季里”正式開業,政府主要領導親臨現場為企業站臺。
“長期以來,中山市及古鎮鎮政府高度重視照明燈飾產業發展。從科學的產業規劃、精準的定位布局,到實實在在的政策扶持,為‘中國燈飾之都’營造了良好的產業生態圈。”本屆展會上,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執行理事長劉升平對中山市和古鎮給予高度評價,認為產業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撐。
破局“雙重挑戰”:產業空間與轉型的雙向發力
當前,照明燈飾產業正面臨“內外夾擊”的挑戰:從外部看,今年前8個月全國照明產品出口總額344億美元,同比下降6.7%;從內部看,內需不足、房地產項目減少、工程回款壓力大等問題凸顯。對此,古鎮鎮從“空間拓展”與“產業轉型”雙向發力,為產業重塑破局。
在空間拓展上,古鎮鎮把“工改”作為核心抓手,念好“談、移、拆、建、引”五字經。2022年至2024年,三年間共拆除整理“工改”工地46塊,面積超過1600畝,建成高標準廠房80萬平方米。這些舉措不僅破解了土地碎片化的“空間困境”,更吸引了超百家優質企業“安家”古鎮,為產業集群注入新活力。
![]()
在產業轉型上,古鎮鎮推出億元企業“安家、回家、建新家”行動計劃,精準解決企業發展痛點:對本土億元或潛力億元企業,通過“安家”計劃解決用地用廠難題;對曾在古鎮起家的外地優秀企業,以“回家”計劃吸引其回鄉投資;對優質新興企業,則通過“建新家”計劃助力其扎根古鎮。與此同時,古鎮全力推進“智改數轉”,引入上下游優質供應鏈資源,目前全鎮近85%規上企業已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從“傳統制造”向“智慧制造”跨越。
錨定“三大方向”:產業未來的清晰圖景
面對產業變革浪潮,古鎮鎮并未止步于當下的“盛宴”,而是錨定“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三大方向,為照明燈飾產業繪制未來發展圖景。
智能化是核心賽道。從AI大模型應用平臺貫通全產業鏈,到小米、歐普等企業在交流會上分享的智能照明生態方案,古鎮正推動燈飾產業從“單一產品”向“智能場景”轉變。目前,古鎮鎮不少企業已推出具備恒照度調節、自組網調光功能的產品,覆蓋家庭、辦公、商業等多個場景,“AI+光科技”成為產業升級的新標簽。
綠色化是必然選擇。本屆燈博會上,裝飾燈具展區集中推出航空級鋁材、手工吹制玻璃等環保材質的藝術燈飾,既滿足消費者對美學的追求,又契合全球綠色發展趨勢。這種“綠色轉型”不僅體現在產品材質上,更貫穿于生產環節——通過“智改數轉”降低能耗,推動產業向低碳、環保方向發展。
國際化是長遠布局。除了“燈都?四季里”外貿綜合體,古鎮還針對性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帶”閉環生態,聯合亞馬遜、Shopee等海內外平臺舉辦官方對接會,提供物流、支付、合規等一站式服務,并為歐美及“一帶一路”市場提供海外倉對接,推動產業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升級。
![]()
從一盞燈到一個千億產業集群,從農業小鎮到“中國燈飾之都”,中山古鎮用40年書寫了產業發展的奇跡。第33屆燈博會的“盛宴”落幕,但產業布局與重塑的步伐從未停歇。在政府引領、企業發力、創新驅動的合力下,古鎮燈飾正以更智慧、更綠色、更開放的姿態,照亮全球照明產業的未來。
◆編輯:吳玉珍◆二審:張耀文◆三審:周亞平
來源:中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