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最近不好當。
曾經被捧為“營銷教父”,如今卻被老用戶罵“耍小聰明”“毫無敬畏”。這不是黑粉攻擊,而是信任的崩塌。
過去,小米靠“性價比”和“發燒友文化”起家,一句“為發燒而生”,讓無數人甘愿排隊搶購。
![]()
可現在,同樣的套路,卻換來滿屏差評。為什么?
浙江金華車主10 月 12 號剛提的小米 YU7,兩天后就發現地板隆起,拆開竟掏出個 “不明物體”,找售后要說法,對方只敢口頭敷衍,連份書面檢測報告都拿不出。
評論區里,一位曬出小米 1 到小米 17 全套手機的老米粉阿凱留言:“當年搶小米 1 要定鬧鐘拼手速,現在看小米發布會得帶放大鏡 —— 不然根本找不到藏在角落的‘免責小字’。”
這話戳中了無數人的心,那個喊著 “為發燒而生” 的品牌,怎么就成了網友口中 “玩文字游戲的高手”?
![]()
要說最讓消費者窩火的,當屬小米 SU7 的 “尾款門”。杭州一位用戶 2024 年 4 月交了 5000 元定金訂車,原計劃 7 月提車,結果當年 12 月突然被通知 “7 天內必須交全款,不然定金不退”。他乖乖交錢后,車卻推遲到 2025 年 4 月才到,足足等了 9 個月。
更荒誕的是博主 “徐里里” 的遭遇,他明明申請了 360 天延期提車,2025 年 1 月卻被強行催繳尾款,沒按時交,訂單直接作廢,5000 塊定金打了水漂。小米客服還嘴硬:“流程各地不同”,可翻開《車輛購買協議》才發現,早就埋了坑 ——“就算車沒下線、交付延遲,尾款逾期仍不退定金”,這條款還必須勾選同意才能下單。
![]()
這邊定金糾紛沒平,那邊 SU7 Ultra 車主又炸了。5 月提車的高先生花 4.2 萬選裝 “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拆開一看當場懵了:宣傳說 “復刻紐北原型車散熱設計”,里面竟是泡沫填充,連導流槽都沒有。有博主拿鼓風機測試,對著 “風道” 吹風,紙巾紋絲不動,“這哪是性能件,分明是最貴的裝飾品”。
更氣人的是 “馬力鎖喉” 操作。宣傳的 1548 匹最大馬力,居然藏在 “排位模式” 里,想解鎖得先去官方賽道刷圈速,日常只能用 900 匹。300 多名車主聯合錄視頻維權,有人曬出血檢報告:“等車 4 個月熬出甲亢,結果等來個半成品”。
![]()
老米粉們最寒心的,是小米態度的轉變。2011 年小米 1 發布時,1999 元的高配機讓年輕人瘋狂,論壇里全是米粉自發研究的刷機教程,用戶提的續航建議,一周就會出現在系統更新里。那時候小米有個規矩:“用戶罵得對,工程師就得改”。
可現在呢?雷軍 9 月的年度演講上,對著巨幕講 “團隊拼到凌晨三點”,臺下卻響起噓聲,直播間彈幕全是 “別灌雞湯,說提車要等多久”。阿凱盯著屏幕氣得手抖,他從小米 1 用到小米 17,家里還擺著初代紀念版,“以前出問題雷軍會鞠躬道歉,現在只會說‘這是設計目標’”。
這種 “小聰明” 早就有苗頭。小米 17 Pro 宣傳 “逆光之王”,海報大字震天響,右下角卻藏著 3 毫米小字 “產品設計目標”。網友扒出一堆套路:“地表最快” 是 “目標速度”,“百公里加速 1.98 秒” 不含起步時間,羅永浩都忍不住吐槽:“這哪是廣告,分明是免責聲明合集”。
更可笑的是 “16.8 億種駕駛模式” 的鬧劇,后來才露餡:是把加速、轉向等十幾個參數反復組合出來的。有網友調侃:“按這邏輯,我家電飯煲能算 10 億種煮飯模式 —— 放水多一勺少一勺都算新花樣”。
![]()
讓人費解的是,小米汽車銷量還在漲。2025 年 Q2 單月交付就破 8 萬臺,累計交付超 30 萬臺,汽車業務毛利率高達 26.4%,實際汽車毛利率可能近 30%,快趕上全球第一水平了。可銷量越火,罵聲越兇,投訴量暴漲 23%,六成都是因為 “宣傳不符”。
對比其他車企,小米的操作顯得格外苛刻。特斯拉、蔚來都是 “驗車后付款”,唯獨小米逼著用戶沒見車就交全款,還把所有風險甩給消費者。董明珠直接點名小米 “低價攪局”,特斯拉一年三次降價應對 SU7 沖擊,可小米賺著高端車的錢,卻連基礎品控都兜不住。
3 月那場小米 SU7 高速碰撞爆燃事故,更讓信任裂痕雪上加霜。調查顯示涉事車有電子門鎖失效問題,可小米遲遲拿不出讓人信服的解決方案。直到 6 月雷軍才表態要 “重塑安全標桿”,可股民不買賬,他演講次日,小米股價暴跌 8%,一天蒸發幾百億市值。
![]()
“我花 50 萬買的是性能車,不是貼了碳纖維的泡沫玩具”“我不需要補償,就想知道那個多余零件會不會影響安全”“以前信雷軍,現在信他不如信廣告里的小字”…… 維權群里的這些話,道出了核心訴求。
老百姓對企業的要求從來不是 “便宜”,而是 “安心”。汽車載著一家人的性命,家電關乎日常安全,這些都不是財報上的數字,而是實打實的責任。當年小米靠性價比起家,可現在毛利率都快 30% 了,還在用 “低價” 當擋箭牌,用 “隱藏條款” 坑人,早就忘了 “國民企業” 該有的樣子。
有老米粉把收藏的小米手機掛到二手平臺,備注 “再也不見”。從搶著買單到集體罵街,小米只用了十幾年。其實用戶要的真不多:承認泡沫機蓋是失誤,說句對不起;把提車時間講明白,別畫大餅;把藏在角落的小字換成臺面上的真誠。
![]()
可小米現在忙著在手機、家電、汽車三條戰線開火,卻忘了最該守住的底線 —— 信任。
雷軍曾說“站在風口,豬都能飛”。現在風還在,可豬已經落地了。接下來,拼的不是誰嗓門大,而是誰更踏實、更負責、更值得信賴。
別再耍小聰明了。老百姓要的,從來不是“便宜”,而是“安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