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不再選擇心善!”10月25日凌晨,俄軍對烏克蘭全境的轟炸,一個重大特點就是,俄軍動用了新式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據稱是伊斯坎德爾-1000彈道導彈,轟炸了烏克蘭基輔市,其中,基輔無線電廠、基輔6號熱電廠爆炸和燃燒最為猛烈,基本被俄軍導彈徹底炸毀了。
這并不只是一場突襲,而是俄軍計劃已久的行動,從九月底開始,俄方的戰略重心明顯轉變,不再和烏軍在前線僵持,而是專挑能讓對方“斷氣”的地方下手。
先是敖德薩的港口被炸,使烏克蘭失去了出口糧食換取軍資的通道;緊接著,第聶伯河鐵路橋被摧毀,西方運送的重型裝備到不了前線,如今,導彈直接瞄準基輔的能源與通訊系統,幾乎是在對烏克蘭的命脈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
伊斯坎德爾-1000的威力超出了外界的預期。它的射程可以覆蓋整個烏克蘭,精度誤差僅在數米之內,烏克蘭曾被美國稱為防空能力“樣板”的“愛國者”系統,在它面前卻毫無作用。
據英國智庫的報告,當天的攔截率為零,烏克蘭的防空部隊并非不努力,而是技術上的差距太大,這款新型導彈根本不給他們反應時間。
更關鍵的是,這場攻擊暴露出俄軍的兩層用意:一是通過摧毀基礎設施,切斷烏克蘭的作戰支撐,讓其社會運轉陷入停滯;二是借此機會實戰檢測新武器的性能。伊斯坎德爾-1000去年才完成測試,如今正式上陣,是一次近乎完美的武器驗證。
俄軍媒體稱,類似導彈已在克里米亞和白俄羅斯布防,接下來烏克蘭西部的軍火庫、補給線都有可能被納入打擊范圍。
而此時的西方,顯然有些心虛,美國的“愛國者”庫存幾乎見底,要到明年春天才能補充生產;德國只交付了之前承諾的一部分防空裝備,甚至因缺件運轉不全;歐盟本應撥付的50億歐元援助被突然擱置,理由是要“重新評估能源修復預算”,但實際上更像是一種退縮。
在看清俄羅斯的新戰法和打擊能力后,他們才發現,僅靠資金和裝備堆疊,遠遠不足以改變戰局。
普京的態度,也隨著局勢的變化變得更加強硬,今年早些時候,俄軍在攻擊烏克蘭能源系統時還保留余地,多數僅摧毀外圍設備,讓平民有時間撤離。
但從秋季開始,這種克制明顯消失,哈爾科夫、利沃夫的能源節點先后被破壞,基輔的電力中心再被炸毀,一連串行動無一例外地指向一個目的——讓烏克蘭在這個冬天無法維持正常的國家運轉。
普京幾乎是在通過這種方式發出最后通牒:要么談判,要么在寒冬中熬下去。
隨著導彈的不斷升空,烏克蘭的選擇空間正被一點點壓縮,西方智庫對此表示擔憂,他們意識到俄軍正在逐步掌握“非對稱打擊”的主動權。
如果烏克蘭的西部補給線和跨國運輸通道也被摧毀,那么西方的援助將難以維系,波蘭、羅馬尼亞的軍火庫都在射程之內,俄軍不必穿越邊境,僅需一次遠程打擊,就可能讓物流體系陷入停頓。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伊斯坎德爾-1000”進一步部署,俄軍的遠程打擊能力將成為戰爭的關鍵變量,烏克蘭能否挺過寒冬,西方是否會繼續撐下去,這些都將決定接下來的態勢。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