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花/文
3秒速熱、智能控溫的保暖馬甲,天然抑菌、持久透氣的海藻纖維面料,三防涼感休閑褲,“破風3.0”競速背心……日前,在2025國際先進纖維材料創新大會上發布的十大類紡織創新產品,展現出了強勁的開發水平和創新實力。這些創新產品從企業的織造車間,走到千家萬戶的衣柜,再到遙遠的太空探索,其中都離不開一根纖維的材料創新。
![]()
作為鏈接產業創新與美好生活、貫通供給變革與消費升級的關鍵力量,如何解鎖纖維材料的價值升級密碼,已成為行業亟待破解的時代命題。2025國際先進纖維材料創新大會邀請產業鏈各方代表,分享各自創新經驗和解題之道。
纖維材料
賦予產業創新智慧底氣
纖維材料驅動紡織行業質態躍遷的核心力量,它一頭連著科技突破,一頭系著消費需求,既是破解民眾多樣化品質消費需求的關鍵,也是紡織工業在新發展格局中實現突破的著力點。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孫瑞哲在會上指出,纖維創新驅動消費升級、延展消費空間、引領消費未來,希望行業通過“強源頭、穩鏈條、拓場景”,深化纖維材料的應用創新,以高品質供給引領消費需求,以高效能協同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副處長吳桐強調,紡織行業作為重要民生行業,在擴大內需、繁榮市場中使命重大,而纖維正是滿足消費新需求的破題關鍵。他提到,工信部正以標桿引領加速纖維領域創新成果轉化,并呼吁行業從三方面發力:深挖材料科技內涵、共筑協同創新生態、延展纖維場景邊界,以此構建全產業鏈價值共創格局,將先進纖維材料的 “科技勢能” 轉化為賦能消費升級的 “市場動能”。
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信州大學教授倪慶清展望道:“未來產業用紡織品在航空航天、組裝材料、海洋工程、醫療健康等各個領域使用非常廣泛。”他指出,目前碳纖維復合材料成為纖維增強體的制備技術有待加強,利用先進纖維的復合化、多元化,使立體織物達到構造材料的層間高韌性化,未來發展可期。以目前的研究成果看,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鏈的構建將極大促進輕量高強復合材料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廣泛應用,并對節能碳減排產生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協同“轉譯”
實現纖維價值躍升
從實驗室的技術源頭創新到生產線的原料升級,再到面料的創新轉化,最終通過終端品牌產品觸達消費者,通過設計語言來打動消費者,這正是先進纖維材料從產業創新走向價值的完整閉環,每一個環節的突破都離不開其他不同環節的協同,每次產業升級都需要全鏈條的共同努力。
![]()
在“材料創新的消費價值轉化”主題對話中,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研發總監徐錦龍與來自專業院校、纖維企業、面料面料和終端品牌的嘉賓代表圍繞產業痛點,共商突破方向,將專業領域的 “技術方言”,轉化為打動市場的 “消費語言”。
“低碳材料創新需通過多行業、多學科交叉滿足技術與加工要求。”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后張圣明指出,團隊當前重點攻關兩大方向:一是推動二氧化碳從排放物變為纖維原料,二是探索高效廢舊紡織品短流程再生。目前相關技術已實現工程化應用與產業化落地,未來將進一步拓展二氧化碳基原料在纖維領域的應用。
江蘇盛恒化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俊給出企業解法。他表示,公司深耕功能性復合纖維的技術研發,近年來聚焦產業效率升級,主動對接終端品牌廠家開啟協同開發模式,以品牌方的終端應用需求為導向,整合全鏈條資源定向攻關,讓產品研發更精準、產業價值轉化更高效。
“我們每個季度會開展市調,根據消費者穿衣感覺以及使用反饋,重新定義產品功能的開發方向。”吳江市涂泰克紡織后整理有限公司貿易部經理堵曉華介紹,涂泰克主要服務品牌和中高端貿易公司的功能性需求,每個季度都會為國內一線品牌客戶提供上百份提案,并持續跟蹤成衣開發直到消費端的最終落地。
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服裝材料高級研發經理董穩定的視角則更貼近用戶。他表示,材料開發正從注重性能參數轉向追求可感知的體驗感,功能從單一向復合型發展,且更關注原料來源及生產過程的可持續性。希望供應商不僅能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更能具備快速反應能力,共同推動新材料的故事傳播與成本優化。
產品研發很重要,單品破圈更是目標。對于廣大企業推出新品時都很頭疼的“如何讓消費者聽懂技術研發語言”這個痛點,蘇州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系副主任、教授洪巖給出了他的建議:科技和美學的結合才是終端呈現的結果。企業內部要實現企業、商品、設計、營銷等多部門的深度協調共創,通過前期企劃將技術語言“翻譯”成需求語言才能讓消費者得到良好的感知,形成消費增長。
需求牽引,
聯手打通產業發展堵點
創新之路未有窮期。當消費者對紡織品服裝功能的期待日益高漲,纖維材料的升級更需錨定需求精準發力。孫瑞哲對纖維材料行業寄予期望:通過 “強源頭、穩鏈條、拓場景” 深化應用創新,以高品質供給引領需求,一要筑牢根基,向原始創新要動力;二要需求牽引,向場景創新要活力;三要協同共生,向生態創新要合力,最終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先進纖維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朱美芳也指出,從“跟跑”走向“領跑”,紡織產業須構建一個開放、協同、共生的創新生態。第一要強化原創性基礎研究,形成更多“從0到1”的自主創新成果;第二要建立“需求驅動”的逆向研發機制,讓市場的真實需求、消費者的潛在痛點,成為材料研發的起點和靶點;第三要擁抱“數智化”的全面賦能,建設數據資源節點,為國家新材料大數據中心建設添磚加瓦。
落戶盛澤的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是工信部批復成立的1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之一,自成立以來圍繞功能纖維新材料、高端用纖維材料及紡織品、前沿纖維新材料等方向,在科技研發、產業化應用、合作創新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推動我國紡織纖維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吳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盛澤鎮黨委書記陳宇表示,盛澤將以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為引領,積極推動技術研發以攻克 “卡脖子” 難題,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并深化與高校院所的產學研協同,助力纖維材料走出實驗室、融入大市場。
![]()
面對綠色制造升級、智能化轉型、高端市場突破等多重任務,聚焦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創新,本次大會舉行了11個重點項目簽約儀式,覆蓋低碳材料研發突破、紡紗技術創新、功能性面料升級、人工智能賦能制造等關鍵方向。
![]()
會議還圍繞碳纖維材料的創新趨勢與童裝產品的升級方向進行了主題報告,聚焦纖維材料的技術落地與場景拓展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期,十大類紡織創新產品“持續創新單位”發布儀式在會上舉行,愛慕股份有限公司等85家優秀紡織服裝企業申報4年以上并成功獲選“十大類紡織創新產品”,展現出了強勁的開發水平和創新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