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巴西糧商當成“金疙瘩”的大豆,如今成了燙手的山芋,碰一下都心疼。
中方買家的暫停采購,對巴西而言是一個難以承受的打擊,巴西本以為掌握優勢,即便漲價三倍中方也得買。
如今巴西還能翻身嗎?中國大豆又該從何處采購?
![]()
本來還覺得巴西這波操作挺機靈,但后來發現,他們純粹是想多了。
2025年中美關稅摩擦升級,中國干脆暫停了美國大豆的新訂單,到9月份,直接一條都不進了。
這下,采購重心就完全轉向了巴西,巴西糧商的機會來了,他們徹底飄了。
數據擺在那兒,1到9月,中國從巴西買了5210萬噸大豆,占了總進口量的一大半,有些月份甚至飆到了93%,這個“獨家供應”的巨大優勢,就像一杯烈酒,讓巴西糧商徹底上頭了。
![]()
他們覺得中國的大豆需求旺盛得不行,而且除了自己家,別人家根本供不上貨。
于是,一個大膽的想法誕生了:漲價!
大豆單價,從每噸580美元,一路狂漲到650美元,漲幅接近12%,比同期的美國大豆還要貴上66美元。
這可不是小打小鬧的漲價,這簡直就是趁火打劫,妄圖在中國身上撈回過去三年的利潤。
![]()
但他們忘了,現在的中國,早已經不是二十年前那個只能被動接受價格的“軟柿子”了。
中國是全球大豆消費當之無愧的主力軍,2025年1到9月,進口量超過了1億噸,占了全球流通量的六成,這個體量,誰敢小覷?
國內近百家油料壓榨廠一算賬,火氣就上來了,按照1比7.2的匯率粗略一算,巴西大豆這么一漲價,每噸的加工成本就憑空多出了750元。
![]()
中企生死存亡
這意味著什么?
加工一噸巴西大豆,企業就要實打實地虧損超過200元,這已經不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了,這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換誰誰也受不了啊!
于是,這些企業迅速達成了共識,這不是一場賭氣,而是一次理性的集體自救,他們聯手取消了原定于12月到次年1月的巴西大豆訂單,合計800萬噸。
![]()
這一記強有力的重拳,像一道閃電,直接擊碎了巴西糧商的漲價幻想,把他們從盲目自信的美夢中狠狠地驚醒。
巴西糧商的“發財夢”徹底碎了。
他們沒想到中國企業這么硬氣,更沒想到自己的大豆會真的砸在手里。
200萬噸大豆堆在港口,每天的滯港費像刀子一樣割著他們的利潤。
![]()
搞不清楚他們當時怎么想的,中國市場占了巴西大豆出口的七成以上,這么漲價,這不是自斷后路嗎?
巴西不光是貪,更重要的是,他們嚴重低估了中國的準備,低估了中國的“后手”。
其實,巴西的失算,不僅僅在于他們的貪婪和短視,更在于他們忽視了中國早已精心布局的“后手”,早在2018年,中國就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啟動了大豆進口的多元化戰略。
到2025年,這個戰略已經結出了豐碩的成果,一張嚴密的全球采購網絡早已悄然鋪開。
![]()
中國的“后手”不是憑空變出來的,而是靠三張“硬核底牌”。
第一張牌,是戰略儲備,這可是定海神針,中儲糧在全國布局了6個大豆儲備加工基地,當前的戰略儲備量,足以保障全國好幾個月的供應。
有了這個“定海神針”壓陣,短期市場再怎么波動,中國都能穩如泰山,心里一點不慌。
![]()
第二張牌,是替代渠道,這就像一個減壓閥。
通過不斷的技術優化,現在菜籽粕、棉籽粕這些替代品,已經成功替代了豆粕15%的比例。
別小看這15%,每年能少用好幾千萬噸大豆呢!
這就從需求端,大大降低了對進口大豆的依賴,讓中國在面對供應波動時,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從容。
![]()
第三張牌,是技術替代,這是真正的破局創新。
從種植到加工的全鏈條技術都在落地推廣,目的就是從根子上,破解對單一進口品種的依賴。
這些準備,都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早在很多年前,就開始規劃、布局的苦功夫。
巴西那邊還在為滯銷的大豆發愁,阿根廷已經趁機“補位”了。
![]()
9月22日,阿根廷宣布了一項臨時性政策,在10月31日之前,或者出口額達到70億美元之前,免征大豆及相關制品的出口關稅。
這一招,就像一場及時雨,直接拉低了大豆到岸價格,每噸驟降70美元,瞬間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競爭優勢。
![]()
中國的企業反應也快得驚人,中糧、益海嘉里這些巨頭,在消息傳出后的短短48小時內,就迅速敲定了總計130萬噸的阿根廷大豆新訂單。
船期也安排得明明白白,11月就可以裝船起運,完美地填補了巴西留下的供應缺口。
從巴西訂單被取消,到阿根廷訂單被敲定,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只用了幾天時間就完成了自我修復,這個結局極具諷刺意味,也極具說服力。
![]()
即便2025年,美國和巴西的大豆產量加起來,仍然占據著全球70%以上的份額。
但這,并不能賦予他們絕對的定價權,更不能讓他們為所欲為。
中國,這位高明的棋手,已經可以在全球大豆貿易的棋盤上,根據自己的節奏,靈活地調整采購策略,
巴西這200萬噸大豆滯銷的事件,已經成為了全球貿易中的一個經典警示案例。
它告訴全世界,中國這個萬億級的大市場,從來都不缺合作伙伴,“互利共贏”才是長期合作的唯一基石。
![]()
任何試圖利用短期供應優勢來搞壟斷漲價的行為,最終都只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食惡果。
真正的智慧,不是看自己手里有什么牌,而是看自己有沒有能力,應對對手打出任何一張牌。
中國正以堅定的步伐和深遠的布局,在全球大豆貿易中,牢牢地掌握著主動權,引領著一種更公平、更可持續的貿易新秩序的建立。
![]()
巴西大豆滯銷,警示我們任何單一的短期優勢,都無法挑戰一個擁有系統性抗風險能力的智慧對手。
未來,國與國的競爭,將不再是“牌”的好壞之爭,而是“牌組”的優劣之爭,是系統韌性的全面比拼。
你認為,這個“大豆模式”還可以應用到哪些關鍵領域?歡迎分享你的看法。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