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的黃金市場,從一路飆升到急轉直下,金價的劇烈波動不僅改寫了無數投資者的收益曲線,更讓一批加杠桿入場的炒家陷入兩難。
曾經躺著賺錢的香餑餑,為何突然變成了燙手山芋,那些借貸入場的投資者,如今又該何去何從?
![]()
10月20日,倫敦黃金期現貨價格觸及每盎司4381美元的高位,今年以來的累計漲幅一度逼近70%,讓不少人萌生了借雞生蛋的想法,但誰也沒想到,狂歡戛然而止。
僅僅四個交易日過后,截至10月24日,倫敦黃金期現貨價格就快速回落至每盎司4100美元附近,前期的部分漲幅被快速吞噬,這場高臺跳水式的回調,讓杠桿炒金的風險徹底暴露。
![]()
比如各大官方新聞都報道了一個典型例子,在深圳工作的李女士她在某銀行的黃金積存賬戶,一個月積累的豐厚收益幾乎全部回吐,而自動委托加單觸發的新買入操作,讓她短期內就面臨每克10元到30元的浮虧。
更讓她焦慮的是,投入黃金市場的資金并非閑置資金,而是兩筆消費貸款,此前金價上漲時,收益不僅能覆蓋貸款利息,還能帶來可觀利潤,但如今行情反轉,浮虧疊加持續的利息支出,讓她壓力倍增。
![]()
和李女士有相似遭遇的不在少數,多個炒金交流群里,借貸入場的投資者陷入了兩難境地:割肉離場意味著實實在在的虧損,繼續持有則要不斷承擔貸款利息,進退維谷。
近三個月的黃金過山車行情,催生了一批全身心投入的炒金者,他們實時盯盤,追逐每一次波動帶來的收益,更有人不惜通過各種杠桿方式加大投入,只為博取更高回報。
![]()
李女士就是主動加杠桿的典型,她曾覺得炒黃金就像做好一碗蛋炒飯,只要火候到位,收益自然而來,在金價上漲初期,她通過消費貸入場,很快就獲得了超過30%的收益。
嘗到甜頭后,她的操作越發大膽,從多個平臺申請消費貸款,利用部分平臺一個月的免息期降低資金成本,高峰時期投入的貸款金額高達30萬元。
![]()
為了精準抄底,她不僅每日研究行情、實時盯盤,還在網絡攻略的引導下設置了多層委托單,卻沒料到行情反轉來得如此之快。
相較于主動追高的李女士,華南某地從事互聯網行業的林生則屬于被動卷入,他老家有一套閑置房產,既無人居住也難以出租,還面臨貶值風險。
![]()
在金價上漲的誘惑下,他選擇將房產抵押,把貸款資金投入黃金市場,同時還將一半的收入和存款換成黃金資產,在國內金價沖上每克1000元時,他還小幅加倉追高,如今這部分資金被牢牢套在高位,浮虧明顯。
無論是利用消費貸短線操作,還是抵押房產長線布局,這些投資者的核心邏輯都是押注金價持續上漲。
![]()
但黃金市場的波動從來不受個人意志左右,高杠桿帶來的高收益預期,背后必然潛藏著高風險,而社交平臺上,大量大V和老師分享的炒金資訊、收益曬單,以及各類粉絲群組的操盤經驗分享,進一步放大了這種投資熱情,讓不少人忽略風險,盲目跟風加杠桿。
貸款炒金看似是空手套白狼的套利捷徑,但實際上,這種模式從一開始就暗藏諸多隱患,只是在金價上漲的狂歡中被掩蓋了,先看金價波動的不可控風險。
![]()
黃金價格受國際局勢、貨幣政策、市場供需等多重因素影響,短期波動劇烈且難以預測,2012年金價見頂后,曾步入漫長的下行通道,截至2018年末,倫敦黃金現貨累計跌幅超過25%。
對于加杠桿的投資者來說,一旦金價回調,不僅本金面臨虧損,還要承擔持續的貸款利息,很容易陷入雙線失血的困境。
![]()
再者是容易被忽視的交易成本,無論是銀行黃金ETF、積存金,還是實物金條,交易過程中都存在一定成本,銀行黃金ETF的交易成本約為1%,積存金約為0.5%。
實物金條的成本差異更大,銀行渠道每克交易成本在5元至20元之間,商場金條折價回購時,損失可能高達5%至20%,對于頻繁操作的短線投資者來說,這些成本會不斷侵蝕利潤,一旦行情反轉,成本疊加浮虧,虧損幅度會進一步擴大。
![]()
從資金成本來看,主流網貸平臺的年化貸款利率普遍在7%至24%之間,雖然黃金自2015年至今的累計漲幅超過200%,理論上存在套利空間,但這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短期加杠桿入場,一旦金價回調,收益根本無法覆蓋貸款利息,原本的套利就會變成虧本買賣,如今,面對金價回調,投資者的策略開始分化。
![]()
李女士計劃在價格反彈時賣出部分黃金,優先償還貸款以控制風險,林生因為前期有一定收益積累,打算繼續持有觀望,不同的選擇,本質上都是對資金成本和持倉成本的權衡,但無論如何選擇,都已經付出了時間和精力成本,更有人已經承受了實實在在的虧損。
面對貴金屬價格的劇烈波動,以及杠桿炒金帶來的潛在風險,多家銀行近期密集出臺措施,為市場降溫,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
![]()
現在風險提示成為標配,10月25日,蒙商銀行發布公告,明確指出近期市場不穩定因素加劇了貴金屬價格波動,建議客戶基于自身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購買黃金。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通過官網、APP彈窗等方式發布類似風險提示,提醒投資者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審慎決策,而對于違規用卡炒金的行為,銀行也加大了監管力度。
![]()
多家機構明確公告,若信用卡資金被用于黃金投資,違規者將面臨降額、限制交易甚至封卡的處理,這一舉措,直接切斷了部分投資者利用信用卡杠桿炒金的通道。
銀行還通過上調投資門檻的方式,過濾掉部分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投資者,10月15日起,中國銀行調整積存金產品購買條件。
![]()
按金額購買或創建定投計劃的最小金額從850元調整為950元,10月21日起,興業銀行將積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業務的單次購買、新增定投起點從1000元調為1200元。
更有銀行推出動態調整機制,10月24日公告稱,自10月27日9:30起,該行貴金屬錢包積存計劃起點金額將改為隨金價浮動的方式,積存金額需大于等于實時金價,且為100元的整數倍。
![]()
這意味著隨著金價波動,投資門檻會相應調整,進一步提高了炒金的準入難度,一系列監管措施的出臺,傳遞出明確的信號:黃金投資并非穩賺不賠的買賣,加杠桿炒金更是風險極高的行為。
投資者不應被短期的行情波動誘惑,而應理性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用閑置資金進行投資,遠離杠桿投機。
![]()
黃金本身具有保值增值的屬性,是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盲目炒作,李女士和林生的經歷已經提醒我們,投資沒有捷徑,風險與收益永遠成正比。
在追逐收益的同時,守住風險底線,才能在資本市場長久走下去,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與其跟風加杠桿賭行情,不如回歸理性,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投資計劃,這才是對自己資金最負責的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