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744期】
國 內 航 天
衛星視角下的中國臺灣省:街道、橋梁清晰可見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使臺灣重回中國版圖。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歷史事實無可辯駁。10月25日,第1個臺灣光復紀念日,中國臺灣省的每一寸土地,都在 “吉林一號” 太空視角下盡顯生機。
太空俯瞰日月潭,“日輪” 與 “月鉤” 形態清晰可見。湖面如翡翠鑲嵌在群山之間,周邊村落零星分布,盡顯臺灣省標志性自然景觀的靜謐與壯闊。
![]()
阿里山成片的綠色林海,山林起伏的輪廓層次分明,這片享譽兩岸的森林秘境,透露出濃郁的生態氣息。
![]()
臺北市的城市脈絡清晰鋪展,淡水河如銀帶穿城而過,道路交織成網,將現代都市的活力與自然肌理無縫融合,與大陸一線城市的繁華風貌一脈相承。
![]()
營運碼頭沿填海陸地依次排開,集裝箱與交通線構成繁忙的物流圖景。這座臺灣省的重要商港,與大陸福州港隔海相望,成為兩岸航運網絡的重要節點。
![]()
作為臺灣半導體產業核心,其現代化園區風貌,與大陸科創園區遙相呼應,見證兩岸科技發展的同頻脈動。
![]()
鵝鑾鼻半島如 “鼻尖” 般探入南海,三面臨海的輪廓格外鮮明,標志性的白色燈塔矗立在半島頂端,與周邊嶙峋的珊瑚礁地貌形成對比。太平洋與巴士海峽在此交匯的壯闊景致,成為中國南疆海岸的獨特印記。
(來源:北京日報 微信公眾號)
2025年第37場“航天精神大講堂”走進試驗隊|傳遞精神火炬 勇擔強國使命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第37場“航天精神大講堂”走進試驗隊,航天老同志宣講團成員郭寶柱、李光亞應邀圍繞“弘揚航天精神 建設航天強國”主題,為奮戰在一線的試驗隊員進行宣講。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微信公眾號)
國 際 航 天
薩馬拉航空航天公司新型衛星指向技術即將進行太空首秀,獲美軍方200萬美元資助
薩馬拉航空航天公司(Samara Aerospace)一項擁有專利的衛星高精度指向技術,即將搭載在Impulse Space公司的“米拉”軌道轉移飛行器上,通過SpaceX的“運輸者”拼單發射任務進入太空,接受首次在軌測試。
這項名為“姿態控制多功能結構”(MSAC)的技術,此前已通過地面測試,驗證其所有組件可承受發射沖擊,并預期在太空環境中正常工作。
在等待“蟬”載荷發射的同時,薩馬拉公司正依托MSAC技術開發名為“蜂鳥”(Hummingbird)的衛星平臺。今年6月,公司獲得了美國太空軍太空系統司令部及空軍研究實驗室通過SpaceWERX機構頒發的“戰術資金增量”(TACFI)200萬美元獎勵,該金額與公司年初預種子輪融資額匹配。
據悉,薩馬拉的七人團隊在四個月內完成了“蟬”載荷的研制。快速迭代能力為公司贏得了潛在客戶與合作伙伴的關注。公司計劃于2027年發射一顆重100公斤的“蜂鳥”技術演示衛星,并公開征集搭載載荷。韋丹特表示,盡管是技術演示任務,風險客觀存在,但公司樂意作為平臺方提供服務。
(來源:智研航天 微信公眾號)
來源 | 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編輯 | 賴雅崧、董鑫磊
校對| 孫志偉
主編 | 張文軍
郵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