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5年10月25日,歌手鄭智化在社媒上發文吐槽深圳機場服務,稱忍無可忍。
全文如下:
深圳機場對殘疾人的態度是最沒人性的,遠機位就算了,升降車停至機門居然離機門地板25公分,我輪椅推不進飛機,腿也沒辦法跨進機門,更惡劣的是操縱升降車的司機根本不顧我的安全,完全不愿把升降板提高,冷眼看著我連滾帶爬進飛機。我已經算是一個有涵養的人,但是對這種沒人性的行為跟態度,我忍無可忍!
2
要知道,鄭智化可不是普通的殘疾人,他作為華語樂壇的標志性人物,其作品和人生經歷深刻影響了數代人。
鄭智化以《水手》《星星點燈》等經典歌曲成為現象級流行符號,這些作品不僅傳遞逆境奮斗的精神,還蘊含對社會問題的批判。例如《中產階級》預言式地描繪了都市人壓力現狀,歌詞“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直擊現代職場困境。其創作融合個人經歷與社會觀察,形成獨特的“人文關懷+批判現實”風格,被樂評人稱為“華語樂壇的卡夫卡”。 ?
他以輪椅歌手身份登上央視春晚舞臺演唱《水手》,歌詞中“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成為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其作品持續傳遞“不向命運低頭”的韌性,如《別哭我最愛的人》追憶初戀分手的創作背景,展現了將痛苦轉化為創作動力的生命力。
3
大多數人或許不知道,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無障礙需求者,無障礙環境是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的重要條件。在人口老齡化持續加深和數字化加快發展背景下,無障礙環境已從殘疾人的特需特惠轉變為全體社會成員的普惠。
近幾年,根據國際無障礙理念與實踐的發展,進一步將受益人群界定為全體社會成員。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平等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國家和社會文明的標志。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質量,對于加強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權益保障,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于2023年6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4
近些年,我國持續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的無障礙建設與改造,已經取得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比如,客運列車設置殘疾人專座,城市公共交通設置“老弱病殘孕”專座,使用低地板公交車和無障礙出租汽車,公交車配備車載屏幕、語音報站系統,等等。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無障礙裝備設備,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務水平。
考慮到我國的國情實際和公共交通運輸工具設計本身的局限,現階段要求全部的公共交通運輸工具均實現無障礙還不現實,因此,本條立法規定在滿足無障礙出行需求與投入成本方面尋求平衡,規定新投入運營的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中有一定比例符合無障礙標準即可。
立法中立足國情實際,實行適度前瞻。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是無障礙環境建設推得動、可持續的客觀要求。在無障礙實現程度上,把建設目標建立在財力可持續和社會可承受的基礎之上,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合理安排無障礙環境建設達標時序,對新建與改造、不同領域和場所等,作出適度區別的規定,不搞過高標準、齊步走、“一刀切”;在實現形式上,實行因地制宜,既高度重視技術標準,也鼓勵配套服務,同時充分考慮科技賦能因素,對于未來可能通過高科技實現無障礙的領域不做過細的規范,為科技發展留下充足空間。
5
我國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2012年《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實施后快速發展,為包括殘疾人、老年人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參與融入社會生活、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權保障的成就。但總的來看,我國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整體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尚不匹配,存在許多問題、面臨亟待解決的困難:無障礙設施建設需求量大而迫切,不平衡不充分不系統特征明顯;無障礙信息交流和無障礙社會服務遠遠不能滿足當前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數字鴻溝”和“服務赤字”客觀存在,與此同時,無障礙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人才培養嚴重不足、建設資金來源渠道狹窄、管理體制不夠完善,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健康發展。
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對無障礙環境建設需求多樣、基數龐大、主體多元的現實,民法典、殘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法律中對無障礙的相關規定失于零散、缺乏銜接,有的內容交叉重疊;城鄉規劃法、建筑法、民用航空法、鐵路法等與無障礙環境建設密切相關的法律中則沒有直接涉及;現行《條例》位階不高、規定較為原則、監管力度不足、約束力不強,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專門的法律,對無障礙環境建設進行集中規范。
6
我國現有殘疾人約8500萬,截至2021年底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有2.67億,加上有無障礙需求的孕婦、兒童、傷病人員等,人數合計數億人。
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消除公共設施、交通出行、信息交流、社會服務等領域的障礙,使這些人平等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保障其生活尊嚴,提升其生活品質,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憲法法律要求和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推動我國人權事業進步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履行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等國際公約義務的重要內容,體現了國家的責任和社會的溫情。
7
期待鄭智化先生的呼吁能夠引發全社會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關注。
2025年10月26日星期日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