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3 日清晨,烏克蘭空降兵在頓涅茨克方向的波克羅夫斯克展開日常清繳,本是常規(guī)作戰(zhàn),卻在交火后收獲意外戰(zhàn)果:對方倒下的俄軍軍官中,竟有第 70 摩步師師長阿列克謝?普利索夫上校。
![]()
現(xiàn)場烏軍士兵事后向記者坦言:"誰也沒想到能撈到這么大一條魚。他乘坐的 BMP-3 步兵戰(zhàn)車被 RPG 直接命中,連人帶車瞬間起火。" 消息傳回基輔,烏總參謀部第一時間確認(rèn):普利索夫當(dāng)場陣亡,并非重傷后不治,是毫無爭議的戰(zhàn)場殞命。
這位上校絕非無名之輩。第 70 師隸屬于俄軍中央軍區(qū),堪稱 "普京親兵"——2014 年克里米亞事件、2022 年北頓涅茨克雙城戰(zhàn)役,均有該師參與,手上沾滿血債。去年在庫皮揚斯克被打殘后,今年春季又強行征兵補編,專門負(fù)責(zé)波克羅夫斯克防線。高級指揮官陣亡對俄軍的打擊,遠超損失十輛坦克:指揮體系直接斷裂,基層士兵連收尸的時間都沒有,只能倉促應(yīng)對突圍。
![]()
烏軍并未隱瞞戰(zhàn)果,直接將現(xiàn)場照片公之于眾:普利索夫的證件、肩章、手槍,還有那張被燒得殘缺的上校證件照,雖像素不高,卻足以讓此前嘴硬 "烏軍造謠" 的俄羅斯軍事博主啞口無言。"KAGGRAM" 頻道瞬間陷入沉寂,有評論直言:"上次第 150 師師長被海馬斯端掉,這次第 70 師師長遭 RPG 點名,下一個會是誰?"
更具戲劇性的是,普利索夫陣亡時并非在后方指揮部,而是位于前沿 600 米的觀察點。烏軍前線軍官透露:"他大概是想拍段視頻給上級交差,證明防線 ' 盡在掌握 ',結(jié)果先被我們的無人機鎖定,隨后小分隊抵近一擊致命。" 說白了,這位上校是為 "內(nèi)宣表演" 送了命 —— 普京要 "勝利畫面",前線就得拼命演,演砸了就是真的付出性命。
消息傳回俄羅斯,最先沸騰的不是莫斯科的權(quán)力中心,而是第 70 師的家屬群。該師士兵多來自新西伯利亞和克拉斯諾達爾,去年 9 月動員兵輪換時,不少人是被強行征召填補戰(zhàn)線的。普利索夫一死,家屬們瞬間意識到:"連頂頭上校都沒了,自家孩子還能活著回家嗎?"
23 日下午起,俄羅斯本土對 "死傷名單" 的搜索量暴漲,VK 社交網(wǎng)上 "第 70 師" 關(guān)鍵詞直沖熱搜,點進去全是家屬的求助:"有人知道某某某還活著嗎?" 指揮部電話無人接聽,官方試圖壓制消息卻無濟于事。
士氣崩盤的速度肉眼可見。烏軍同日公布的視頻顯示,第 70 師一個排在波克羅夫斯克外圍集體投降,12 名士兵彈藥齊全,卻主動放下武器。帶隊的俄軍下士對著烏軍無人機大喊:"我們沒吃的,也沒人指揮,誰愛打誰打!" 烏軍清點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步槍保險都沒關(guān) —— 顯然早早就商量好要投降。
一名 21 歲的被俘新兵直言不諱:"師長都被你們打死了,我們還賣命干什么?普京又不在戰(zhàn)壕里陪我吃土。" 這句話道破了俄軍的現(xiàn)狀。事實上,俄軍士氣低迷早已不是新鮮事:今年 6 月至今,官方內(nèi)部記錄的逃兵事件就超過 2.5 萬起,還未算上失蹤人員。普利索夫陣亡后,俄軍事博主 RIER 也不得不承認(rèn),48 小時內(nèi)第 70 師一線部隊出現(xiàn)大量擅自脫離陣地的情況,連督戰(zhàn)隊都攔不住。
更荒誕的是,烏軍 24 日凌晨反攻多布羅皮利亞,原計劃激戰(zhàn)六小時,結(jié)果兩小時就俘虜 50 多人。對方根本沒有認(rèn)真抵抗,聽到無人機轟鳴就主動舉手。烏軍士兵調(diào)侃:"我們的炮剛熱身,他們就排隊出來了,連白布都提前準(zhǔn)備好,搞得像歡迎儀式。"
面對如此局面,普京政府延續(xù)了 "壓熱度" 的老套路。俄羅斯國防部 23 日晚發(fā)布的戰(zhàn)報只字未提普利索夫,僅稱 "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擊退烏軍進攻,消滅敵方若干人員"。但紙包不住火,24 日一早,英國 BBC 俄語頻道就曝光了普利索夫的身份、照片和陣亡地點。克里姆林宮發(fā)言人佩斯科夫被記者追問時,只擠出一句 "向所有犧牲軍人致敬",便轉(zhuǎn)身離去,連 "是否撤換第 70 師指揮層" 的問題都不敢回應(yīng) —— 顯然,沒人愿意接這個爛攤子。
對烏克蘭而言,擊斃普利索夫不僅是戰(zhàn)術(shù)勝利,更是心理戰(zhàn)的大招。澤連斯基 23 日晚在視頻講話中直接點名:"第 70 師師長被烏軍空降兵擊斃,這是對所有侵略者的警告 —— 任何踏上烏克蘭土地的人,都會面臨同樣的結(jié)局。" 講話播出后,烏軍征兵點電話被打爆,無數(shù)人詢問 "現(xiàn)在報名還來得及嗎",這正是士氣此消彼長的真實寫照。
接下來的劇情不難預(yù)料:俄軍或許會甩鍋西方情報支援,或許會再拉一波動員兵填坑,但前線士兵心里再清楚不過 —— 師長都能被一炮帶走,自己再賣命也只是下一個統(tǒng)計數(shù)字。越來越多俄軍選擇投降或跑路,并非烏軍有多兇悍,而是他們終于意識到:這場戰(zhàn)爭從根源上就站不住腳,普京的野心,憑什么要普通俄羅斯孩子買單?
如今,普利索夫的尸體仍躺在烏克蘭的泥土里,或許不久后會被裝進黑色塑料袋,運回俄羅斯某個偏遠公墓,墓碑上刻著 "為了祖國的利益"。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真正的死因,是站在了歷史錯誤的一邊。對烏克蘭人來說,這是為同胞討回的一點利息;對俄軍而言,這只是士氣崩盤的多米諾骨牌中,最新倒下的一塊。只要普京不收手,這張骨牌還會繼續(xù)倒下去,直到整個侵略機器徹底散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