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面圖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浩然斯坦
來源:雪球
多看看投資大師的投資失敗案例 , 遠比只看他們的成功更有啟發 。 能讓大師栽跟頭的坑 , 往往是投資中最具普遍性的 “ 高頻陷阱 ” , 畢竟連頂尖高手都躲不開的風險 , 一定也是普通人最容易踩中的雷區 。 如果我們能主動避開這些陷阱 , 我們在投資路上想走得穩 、 走得遠 , 自然會容易得多 。
01
在我的投資生涯中 , 我持有的高科技公司股票自始至終一直都是賠錢的 , 對此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
這些一直讓我賠錢的高科技股票包括 : 1988年在數據處理公司上虧損2500萬美元 ;
損失量略低于數據公司的高科技股票包括 : Tandem 、 摩托羅拉 、 德州儀器 、 EMC ( 一家計算機外圍設備供應商 ) 、 國家半導體 、 微技術 ( Micro Technology ) 、 尤尼塞 斯 ( Unisys ) 等 。
當然 , 還有所有著名的基金都會持有但也都虧了錢的IBM。
我并不懂什么高科技 , 但是偶爾還是會禁不住誘惑買點高科技公司的股票 , 結果往往會虧上一把 。
—— 節選自彼得 · 林奇 《 戰勝華爾街 》
02
年輕的時候 , 沃倫 · 巴菲特和我買下了巴爾的摩 ( Baltimore ) 的一家百貨商店 , 那也是個錯誤 。 這筆投資做錯了 , 因為我們那時年輕 、 無知 。 其實 , 那時候我們已經不小了 , 不應該犯這個錯誤 , 主要是當時我們沒能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
好在我們很快醒悟過來了 , 百貨這個爛生意不是我們能駕馭得了的 。 后來的事態發展讓我們明白了 , 百貨這個生意太難做了 , 誰都做不好 。
巴爾的摩的那個百貨大樓 , 任由誰來經營 , 都是束手無策 。
我們買入那家百貨商店的時候 , 當地有四家連鎖百貨 , 大概平分市場份額 。 四家百貨公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 你得不斷燒錢 , 才能把這個生意做下去 。 好在我們走運 , 把這家百貨公司賣出去了 , 收回了成本 , 好像還賺了每年2%的利息 。
通過這筆投資 , 我們學到了一個非常寶貴的教訓 。
—— 節選自查理 · 芒格 《 1994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
03
忠誠保險公司是一家有200年歷史傳承底蘊的公司 , 也遭遇了三次重大失誤 。
60年代初期 , 它大量投資于債券或持有現金 , 錯失了股市的牛市 。 為了改正錯誤 , 它拋棄了一貫謹慎的原則 , 在1973-1974年的熊市中殺進股市 。
然而 , 股市繼續下跌 , 在接近底部的時候害怕了 , 于是拋出了手里尚在虧損之中的股票 , 再次買入債券 。
不幸的是 , 隨之而來的是股市牛市重臨 , 而債市卻由于通貨膨脹的抬頭再次崩潰 。
—— 節選自 《 戴維斯王朝 》
04
巴菲特買賣股票也有失手的時候 。
伯克希爾 · 哈撒韋在折扣零售商弗蘭多公司上損失了300萬美元 , 在綠色食品生產商斯佩里 - 哈欽森公司上也損失了一些 , 這兩只股票都是他在70年代買進的 。
巴菲特在一些金屬類股票的套利中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
—— 節選自 《 巴菲特傳 》
05
股東 : 2008年之前 , 伯克希爾投資了愛爾蘭的銀行 。 請問您如何看待愛爾蘭的銀行 ? 如何看待愛爾蘭的經濟前 景?
芒格:伯克希爾的這筆投資是個錯誤 。 我們不應該犯這樣的錯誤 , 因為沃倫和我都很清楚 , 不能輕易相信銀行的財務報表 。
銀行的財務數字很容易操縱 , 銀行的管理者經常抵制不住誘惑 , 走上財務造假的歧途 。 銀行造假太容易了 , 所以投資銀行的風險很大 。
我們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 , 我們從中吸取了教訓 。 就算是自己很擅長的投資 , 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 我們不應該輕易相信財務報表 , 不應該投資愛爾蘭的銀行 , 我們的這筆投資做錯了 。
一節選自查理 · 芒格 《 2017年每日期刊股東會講話 》
06
伯克希爾經歷過很多失敗 。
新英格蘭地區的那家紡織廠 , 我們實在無力回天 。 還有我們的珠寶店 , 銷售額不可能再創新高 , 因為競爭對手太多了 。
我們和所有人一樣 , 都無法違背殘酷的競爭規律 。 很多人像飛蛾撲火一樣去送死 , 我們則謹小慎微的躲開很多難題 。
一一節選自查理 · 芒格 《 2014年每日期刊股東會講話 》
07
Dexter 的問題不在于經營管理 , 就工作上的經驗 、 活力與認真而言 , Dexter 與其它子公司優秀的經理人毫無二致 , 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我們的制造據點位于美國本土 , 缺乏競爭優勢 , 總計 1999 年 , 在美國 13 億雙的鞋子消耗量中 , 93%來自于進口 , 廉價的勞工成本是主要的關鍵因素 。
—一節選自1999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以上所有案例中 , “ 不懂 ” 是虧損的第一誘因 。
彼得 ? 林奇明確承認 “ 不懂高科技 ” , 卻仍禁不住誘惑買高科技股 , 最終持續虧損 ; 巴菲特早期買巴爾的摩百貨商店 , 事后反思自己 “ 年輕無知 ” , 本質來說好是沒看懂百貨行業的經營邏輯 ; 芒格投資愛爾蘭銀行 , 明知銀行財務報表易操縱 , 卻仍踩坑 , 本質是違背了不碰自己不擅長領域且遠離風險的原則 。
價值投資的核心不是找牛股 , 而是排除自己不懂的股 , 能力圈之外的機會 , 再誘人也是陷阱 。
還有一個教訓是遠離無力回天的公司 。
巴菲特的巴爾的摩百貨商店 , 面臨四家公司平分市場 、 競爭持續加劇的局面 , 需要不斷燒錢才能維持 , 事后他坦言 “ 百貨是爛生意 , 誰都做不好 ” , 從此盡量遠離零售業 ; 伯克希爾的紡織廠無力回天 、 珠寶店銷售額難創新高 , Dexter 鞋業被中國對手搶走生意 , 核心也是行業競爭過于殘酷 , 屬于無論誰經營都難盈利的賽道 。
我們選擇投資對象的時候 , 應該優先選競爭格局清晰 、 不需要持續燒錢 、 有護城河的生意 , 而非在過度競爭 、 盈利邏輯脆弱的賽道里賭自己能例外 。
芒格在反思愛爾蘭銀行投資時 , 認為核心風險在于銀行的財務數字很容易操縱 , 管理者常抵制不住造假誘惑 , 而他們正是因為輕信了財務報表才踩坑 。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長期投資+資產配置”推出的配置理念,通過資產分散、市場分散、時機分散這三大分散進行長期投資,從而實現投資收益來源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化。點擊下方圖片立即領取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