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的瑜伽:開鐮儀式的創意之爭…
10 月 18 日,浙江寧波象山縣涂茨鎮湯岙村的 “2025 花漾湯岙?音樂稻香季暨第七屆象山開鐮儀式” 上,一幕場景引發全網熱議:稻田中央的舞臺上,身著瑜伽褲的表演者舒展身姿,金黃稻浪環繞其間,奇特的搭配讓網友直呼 “看不懂”。
![]()
爭議源于一段現場視頻。畫面中,瑜伽表演者在稻田舞臺上做著高難度動作,周邊仍有掛穗稻谷矗立。
![]()
一位網友在視頻中憤怒質問:“你們把人家稻子都給踩了,人家老百姓都在罵,什么素質?如果是我的稻田,我拿棍子趕你們!” 這番話瞬間點燃輿論,網友紛紛指責活動 “糟蹋糧食”“形式主義”。
![]()
面對洶涌質疑,涂茨鎮政府于 10 月 19 日迅速回應,揭開了事件真相。工作人員表示,活動前已對表演區域及通道的稻谷進行提前收割,地面鋪好稻草后再放置瑜伽墊,完全不會損傷農作物。
![]()
“每一粒稻谷都是農戶辛苦種出來的,要是浪費糧食,農戶第一個不同意。” 他強調,該活動實為農旅融合項目,能帶動糧食銷量和旅游收入,農戶與活動方都不會允許浪費發生。
![]()
現場目擊者楊先生的說法也印證了官方回應。他透露,當地豐收季活動向來豐富,“稻田里打年糕、抓魚都有,瑜伽只是新增節目”,且表演區域確實搭有專用舞臺,周邊通道早已清障。這一澄清化解了 “浪費糧食” 的核心爭議,但網友的討論并未停歇。
![]()
“真的毫無美感,倒像是群魔亂舞!”“肯定給錢了,不然誰愿意讓踩地?”“人真不能吃太飽”,社交平臺上的吐槽直指場景違和感。新京報等媒體也評論指出,開鐮儀式的核心是慶祝豐收、傳承農耕文化,瑜伽與稻田 “八竿子打不著”,強行混搭既無邏輯也無意義,這樣的 “腦洞” 實屬跑偏。
![]()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動并非首例 “稻田創意”。作為連續舉辦七屆的傳統活動,當地今年以 “一序、二分、N 體驗” 為框架,新增稻田音樂會、茶會等項目,吸引了近千名游客參與。初衷本是通過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但瑜伽表演的爭議卻讓焦點失焦。
如今爭議漸平,“浪費糧食” 的質疑已被事實澄清,但創意與主題的適配性討論仍在繼續。鄉村振興需要文化創新注入活力,但創新不該脫離農耕本質。正如評論所言,若將瑜伽換成割稻體驗等貼合主題的環節,或許既能保留鄉土特色,又能避免不必要的爭議 —— 這或許才是農旅融合的正確打開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