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甘孜州有機牦牛隊與德陽重裝隊的對決以0:5的比分定格。甘孜隊員笑著與德陽隊員相擁,比分牌上的數字瞬間被注入溫度——這失去的三分,不是賽場遺憾,而是藏在攻防里的赤誠感恩,致謝德陽跨越300多公里的幫助。畢竟足球賽場的魅力不止于比分,前有常州隊“丟球輸筆畫”的趣談,今有甘孜隊以拼搏為墨、感恩為紙,將競技寫成雙向奔赴的長卷。
![]()
一
“川超”賽場上這顆滾動的足球,恰似一把鑰匙,打開了甘孜與德陽的情誼之門。而這份情誼,藏在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鋪就的“電力天路”里。
![]()
2013年,德陽電力人帶著赤誠與技術奔赴色達。為保障施工,該公司不僅選派精兵強將,更備齊保暖御寒裝備、制定應急方案,每一處考量,都只為讓甘孜農牧民早日告別“用電愁”,用上安心電。
銀線循著這份初心向著甘孜高原深處延伸,打破了這片土地長久的電力沉寂,“用電難”的困境逐步消散。抵達光明的那一刻,也悄然埋下兩地情誼的第一粒種子。
如今,甘孜的電力已從“用電難”升級為“電滿格”。電流淌過草原,點亮農牧民家中的燈,驅動牧場里的機械,書寫甘孜電力的新篇章的同時,也讓德甘兩地的情誼,在每一縷電流的傳遞中愈發深厚。
![]()
要知道,這份光明從不只是技術的單向傳遞,更是蘊藏著沉甸甸的雙向奔赴。當年德陽全力送光明,如今,甘孜以球為媒,在德陽主場將賽場上的積分化作感恩的心意,把拼搏的姿態留在賽場。
“川超”賽場雖有比分勝負,但賽場之外,德陽與甘孜的情誼早已被電流與銀線緊緊串聯,成為兩地最堅實、最溫暖的橋梁。
二
甘孜州奔流的江河與熾烈的陽光,恰似一條紐帶,串聯起德陽與甘孜的協作之路。而這份協作的內核,正是“德陽智慧”為甘孜清潔能源發展注入的強勁動能。
![]()
在大渡河流域、雅礱江流域的水電站中,“德陽智慧”無處不在。東方電機為甘孜州眾多水電站注入“德陽芯”,成為甘孜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后盾。
不止于水電,德陽的企業還助力光伏板在鄉城的荒坡上“綻放光芒”,將甘孜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綠色電能成為富民安康的“金鑰匙”,也為兩地情誼埋下第二粒種子。
今年1—7月,甘孜州清潔能源(含水電、光伏、抽水蓄能電站)48個,同比增加10個,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7.5%,較上月提升3.9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占全州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2.7%,同比提升12.4個百分點,7月當月完成投資同比增長64.3%,其中,水光互補光伏電站24個,同比增加10個,完成投資增長161%。清潔能源投資增長促使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收窄。
![]()
這份深度協作,早已超越簡單的技術輸出。從“德陽芯”到光伏板,清潔能源既點亮了甘孜的綠色發展之路,也帶動群眾增收。因此,為感恩德陽以智慧賦能、用情相助,甘孜以球為橋,把滿心的感恩寫進了心底。
三
一堂堂跨越山河的課,恰似一縷暖陽,織就了德陽與甘孜之間溫暖的情誼紐帶。而這份情誼的底色,正是教育幫扶中流淌的“德陽溫度”。
2007年,成都師范學院德陽高級中學承辦“富民安康工程內地甘孜高中班”,像一盞明燈照亮甘孜學子的求學路。從最初的“輸血式”辦學托舉夢想,到如今無數畢業生帶著學識返鄉播撒希望,教育幫扶早已升級為“造血式”的成長守護,這意義遠超課本之上。
![]()
從“輸血”到“造血”,德陽的教育幫扶從未停步,更在“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中深化著情誼。去年德陽市雅居樂泰山路小學教師帶著書本走進海螺溝,讓書香校園的種子在甘孜生根發芽,這也為兩地情誼埋下了第三粒種子。
這份教育情,早已融入甘孜學子的心中,對他們而言,德陽早已是牽掛于心的“第二故鄉”。于是,感恩德陽以教育為梯、課堂為橋,甘孜便以球傳情,致謝多年來對甘孜莘莘學子的深情相助。
![]()
如今,這根教育“軟紐帶”仍在不斷延伸,未來會有更多課堂跨越雪山,讓知識的養分持續滋養情誼生長,讓德甘教育協作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四
“川超”賽場躍動的足球,恰似一簇星火,點燃了德陽與甘孜雙向奔赴的情誼。而這份情誼的熱度,正藏在賽場內外的每一份真誠里,書寫著兩地相知相惜的故事。
9月27日,甘孜隊主場時,德陽隊賽后默默清理客隊休息室,留下“謝謝甘孜,歡迎來德陽”的暖心字條;700名德陽球迷歡慶勝利后,俯身拾起看臺散落的雜物,用“人走場凈”的文明之舉,勾勒出比進球更耀眼的風景,這也為兩地情誼埋下了第四粒堅實的種子。
![]()
從賽場的溫暖互動到生活的深度交融,德陽與甘孜的情誼不是淺嘗輒止,而是雙向奔赴。持一張球賽門票,既能解鎖綠茵場的熱血激情,也能兌換兩地聯動的消費福利;逛一次特色展區,既能觸摸德陽文創的巧思,也能回味甘孜美食的醇厚。
從賽場內外的相互體諒,到日常點滴的雙向賦能,甘孜與德陽的情誼從不是冰冷的比分能衡量的。它早已跳出賽場的邊界,融進彼此的煙火日常,在每一次互動中升溫,在每一份守護中沉淀,成為兩地人民心中最珍貴的聯結。也正因如此,感恩德陽以文明為禮、用真心相待,甘孜以球會友,讓這份雙向奔赴的情誼,成為比勝負更重的收獲。
![]()
五
德陽用工業實力賦能甘孜的發展,甘孜用高原的真誠回饋德陽的善意。這種雙向奔赴,無關利益,只為“一家人”的守望相助;這種跨越千里的情誼,不似轟轟烈烈,卻如川西高原的雪水,清澈、綿長,滋養著兩地人民的心田。
![]()
這份情誼,早已滲透在兩地發展的點滴里,也因一顆足球有了更生動地表達。如今,甘孜的風依舊吹拂,德陽的“電力天路”仍在延伸,光伏板的光芒愈發璀璨,甘孜學子的讀書聲依舊響亮。那顆小小的足球,早已踢出了賽場,飛進了兩地人民的生活,凝成了一段跨越百里的深情,也繪出了兩地關于團結、互助、共榮的動人篇章。
這份深情,既藏在賽場的默契里,也化作甘孜最真誠的邀約。今日,“川超”賽場終場哨響,甘孜隊“送”出比分,里面藏著對德陽情誼的記掛與感恩。為此,我們特意送上另一“球”——“文旅大禮包”,邀德陽家人到甘孜,共賞甘孜之美。
甘孜州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這里有多元交融的文化之美,這里有紅色印記的歷史之美,這里有綠水青山的生態之美,這里有團結和諧的奮斗之美。尤其是,巍峨雄偉的“蜀山之王”“長江之巔”貢嘎山,絢麗斑斕的“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亞丁,山水交融的“光影世界”新都橋 ,鬼斧神工的“異域星球”墨石公園,無一不映襯著甘孜的別樣之美。
![]()
“川超”的故事還在續寫,比分的輸贏從不是終點。雖然此次我們丟掉比分,但這顆承載情誼的足球仍在滾動。未來,不管是在甘孜的草原還是德陽的街頭,這份跨越300多公里的“家人情”,我們相信在更多互動中會綻放出更溫暖的光彩。
全媒體記者/甘超
編輯/ 楊雪
校對 / 馬儷伲
責編 / 劉睿娟
審核 / 肖宵
監制 / 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