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安全教育,從來都不是靠幾句話提醒來解決的,而是系統性地、全方位的關注與引導。
![]()
男孩10歲生日成出殯日
10月24日,四川一位媽媽在網絡上發布長文,悲痛訴說喪子之痛,一字一句都帶著悲傷,很多網友坦言,為人父母見不得這種離別,估計是媽媽思念過度,只能在網上訴說內心的痛苦。
![]()
在這段文字中,可以獲悉男孩當時正在籌備10歲生日,從年齡來看可能在讀小學四年級,這個年齡的孩子往往特別喜歡過生日,因為這一天可以實現很多愿望,還能收到家長的禮物。
![]()
尤其是10歲生日,很多家長可能還會搞一個小型的生日宴,可讓人痛心的是,媽媽說孩子的生日成了出殯日,生日還未過就去世了,喜事變成了喪事。
![]()
男孩此前說要山地車、運動鞋,父母都提前買好了,生日蛋糕也提前訂過了,而結果猝不及防,讓媽媽無法接受,一直在問自己:為什么?
![]()
死因曝光
關于兒子的死因,媽媽也在評論區曝光了,稱兒子和四個小伙伴去玩水,結果只有兒子一個人沒有回來,出事前每天都說不能去玩水,兒子也一口答應了。
![]()
從媽媽10月18日發布的文字可知,她兒子溺水具體時間大概在9月14日左右,那時候的天氣還很熱,如果是9月14日的話,那天正好是周日,可能約著其他小伙伴去玩水了,而家長對此并不知情,如果她知道兒子去玩水,又怎么會同意呢?
信任成了永遠的痛
不過從媽媽的文字來看,這個小孩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強,知道騎自行車去接媽媽下班,要知道在城市很多家庭對10歲的孩子是不放手的,不可能讓孩子一個人騎車到公共道路上去。
![]()
或許正因為如此,媽媽相信了兒子不玩水的承諾,而且孩子本身也非常優秀,學習不用家長操心,從一年級開始就是班長,每年都能拿到很多獎狀,還是學校活動中的積極分子,非常活潑開朗,周圍的家長都認識。
![]()
可此時此刻,兒子身上的這些優點都成了媽媽心中最大的痛,她寧可兒子學習不好,也不夠優秀,只希望兒子能永遠在她身邊。
如今關于兒子的點點滴滴都成了媽媽的回憶,思念和痛苦交織,看到兒子生前的朋友、玩具等,都會想到兒子的一切。
據這位媽媽透露,家里還有一個小兒子,未來的生活還要繼續,但大兒子的離去會成為媽媽心中永遠的痛,揮之不去。
![]()
結語
看到四川這位媽媽的喪子經歷,相信任何為人父母者都會心頭一緊。孩子說好不玩水,也一直很懂事,可意外還是發生了,值得更多家長深思。
1、說教千遍,不如實戰一遍
我們常對孩子說“不許玩水”、“注意安全”,但孩子真正理解危險嗎?在水的誘惑面前,幾句提醒太單薄了,給大家兩個小建議:
安全教育需要場景化,帶孩子到安全水域,實地講解哪里危險;一起觀看安全教育視頻,討論那些真實悲劇案例。讓孩子不僅“聽到”,更真正“懂得”。
![]()
2、信任不能代替監督
懂事的孩子更讓家長放心,但這份信任還需要父母更多的守護。對潛在危險,除了取得孩子的承諾,父母更要了解他和誰在一起、去了哪里?
這不是監視孩子,而是為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設置必要的安全網,否則放心嗎?
![]()
3、安全教育是持續的功課
對家庭來說,安全教育不是某個階段的叮囑,而是伴隨成長的長期課題。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危險因素在不斷變化,教育方式也要隨之升級,從時刻看護,到教會他們識別風險、掌握自救技能等。
孩子的安全不能完全寄托于他們的承諾或懂事。唯有將安全教育融入日常,在關心中引導,在信任中守護,才能為他們的成長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