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山海
工地上那根隨便拖來拖去的電線,真能要了一家人的命。
最近南通那邊出了個新課件,專門講臨時用電,就是因為這事兒出的事故太多了。
![]()
說到底,不是技術多難,就是嫌麻煩,心存僥幸。
那個JGJ46新標準,其實就是把以前血的教訓寫成了規矩。
比如強調TN-S系統,說白了就是零線和地線必須分開,從源頭就分開。
![]()
很多工地圖省事,零線地線混用,平時沒事,一旦漏電,整個金屬架子、設備外殼都帶電,誰碰誰倒霉。
這就是“省”出來的禍。
還有那個“三級配電、兩級保護”,喊了多少年了。
總箱、分箱、開關箱,一級一級下來,最后到機器的開關箱里必須有個靈敏的漏電保護器。
![]()
有人覺得總箱有了就行,中間省掉。
結果線路一長,末端漏電,總箱的保護器根本反應不過來,或者動作電流太大,等人觸電了它還“沒感覺”,那不就是個擺設嗎?
新標準還特別提了生活區用電。
![]()
以前覺得工人宿舍插個排插無所謂,現在明確要求插座必須接PE線,還得有漏電保護。
想想夏天,宿舍里潮濕,私拉亂接充電,用個“熱得快”燒水,哪個不是在玩火?
更要命的是外電防護。
塔吊一揮臂,離高壓線就差那么一點點,看著都心驚膽戰。
![]()
規范里寫的安全距離,那都是用米來算的,不是用“目測感覺差不多”來量的。
安全距離不夠,又不搭防護架,就是在賭吊車司機那天眼神好、手夠穩。
說一千道一萬,這些規范不是為了考試,是為了保命。
![]()
設備合格證、電工上崗證、安全技術檔案,這些東西不是為了應付檢查的。
每次檢查發現PE線沒接、漏保失靈,都該當成一次未遂的殺人事故來看待。
再好的課件,再全的標準,貼在墻上不落實,就是廢紙一張。
關鍵還是人,從老板到項目經理,再到每個工人,都得把這根弦繃緊了。
僥C幸心理,才是工地上最可怕的“漏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