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某新勢力品牌車子瞬間爆燃的視頻再次將三元鋰電池推向了風口浪尖。從后方車主行車記錄儀視角可以看出,事發車輛正常狀態行駛時,在沒有發生任何磕碰的情況下,突然從底盤下方竄出明火,且在不到10秒的時間內發生劇烈爆燃,好在車內人員迅速逃離,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
從官方網站上,我們可以查詢到出事車輛搭載的是來自于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組,而事后,車主則是第一時間發表了律師聲明,澄清了車輛在出事前發生底盤磕碰等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單單是10月份,已經發生了多起搭載三元鋰電池車型爆燃事件,一時間,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問題再次被網友們熱議。那么,今天咱們就來說說看,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究竟誰才是家用“最優解”?
![]()
首先,既然兩種技術路線的電池可以在市場上并存,那么它們必然都有著自身無法代替的優點。
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通常要超過150kWh/kg,普遍要比市面上在售的磷酸鐵鋰電池組更高,這意味著同樣的電池容量,三元鋰電池可以做到尺寸更小、重量更輕,繼而為車企留出充裕的布局空間。
此外,三元鋰電池在低溫環境下的性能表現相對較好,測試顯示,在-20℃ 的環境中,磷酸鐵鋰電池容量最高可衰減達50% 以上,而三元鋰電池的衰減只有大約只有20%左右。
![]()
但與磷酸鐵鋰電池相比,因為制造過程中需要加入鎳、鈷等昂貴金屬,三元鋰電池的生產成本來的更貴,以當下的市場價格來看,三元鋰電池為600元/kWh,而磷酸鐵鋰的平均價格大約在450元/kWh,每度電差價在150元上下。以一輛十萬級的純電車來看(搭載50kWh電池組),搭載三元鋰電池的生產成本要比磷酸鐵鋰貴出近一萬元。
此外,因為鎳含量的增加,這導致三元鋰電池的熱失控起始溫度較低(150-200℃),高溫下容易導致結構不穩定,并釋放出氧氣,加劇燃燒的同時還增加了著火溫度(>1100℃),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爆燃”現象。反觀磷酸鐵鋰電池,其熱失控溫度通常能夠達到300℃甚至更高,而且即便發生了熱失控,因為材料使用的不同,表現出的現象也相對溫和。
可以看得出,單從使用的角度出發,三元鋰電池有著磷酸鐵鋰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是說到安全和成本,則是磷酸鐵鋰電池的強項。
不過,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各大電池廠商所生產出的磷酸鐵鋰電池在能量密度上也在逐漸提升,比如比亞迪最新的磷酸鐵鋰電池已經將能量密度提升至150kWh/kg,達到了三元鋰電池的平均水平。
從市場反饋來看,兩種不同技術路線的電池的命運也在發生著悄然的轉變。
![]()
2021年是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三元鋰電池是當之無愧的市場霸主,份額一度高達80%,在2021年實現了反超之后,磷酸鐵鋰電池將正在將優勢逐漸擴大。
數據顯示,在剛剛結束的9月份,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為76.0GWh,環比增長21.6%,同比增長39.5%。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13.8GWh,占總裝車量18.2%,環比增長26.5%,同比增長5.2%;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62.2GWh,占總裝車量81.8%,環比增長20.5%,同比增長50.4%。
而1-9月份,三元鋰電池累計裝車量91.2GWh,占總裝車量18.5%,同比下降7.8%;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402.6GWh,占總裝車量81.5%,同比增長62.7%。
![]()
三元鋰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組之間此消彼長的關系也恰恰反映了當下兩種電池技術的市場走勢,前者雖然牢牢霸占著中高端市場,但市場份額逐年走低,而磷酸鐵鋰電池組則是成為了當下主流,拿下了30萬元以下市場絕大部分份額。
寫在最后,依照當下的技術來看,無論是磷酸鐵鋰電池還是三元鋰電池都存在著明顯的缺點,它們注定只是過渡技術,雖然電池散熱效率以及電池管理系統(BMS)實時監控的水平會越來越好,兩種電池的安全性也會越來越好。但對于咱們普通消費者而言,既然售價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已經可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還有什么理由去選擇三元鋰電池呢?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