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夜再長也有天亮的時候。
的確,黑夜再漫長,也總有天亮的時候。
等我們熬過去了,熬出頭了,那么那一段的暗夜時光,就不會淪為你的心魔。
人生在世,那一段段的暗夜時光,就像是懸在我們頭上的困境和失敗,你越是不敢面對,就越無法戰勝。
最終,活在了其中的陰影之下,把自己搞得雞飛狗跳,甚至把這輩子都搞廢掉了。
人在低谷,其實我們最怕的不是困難,而是自己先亂了陣腳。
越是在困難之際,在我們感到迷惑和痛苦的時候,越是渴望四處求助,不如學會靜靜蟄伏。
然后,借助安靜的力量和智慧,把我們從苦難堆里徹底爬出來。
![]()
靜,是穩住心氣
人心靜了,做什么事情都能穩得住,否則的話,那就容易把事情搞糟,搞砸。
比如說,人心一慌,那么自己就很容易犯下病急亂投醫的毛病。
到頭來,什么事都做不好,倒是麻煩一大堆出來了。
結果往往就是,自己的舊愁未解不說,還不斷添新煩。
這樣的局面就是,很容易把自己的心態都搞崩了。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前曾被政敵曹爽排擠,剝奪了實權。
為了穩住心氣,于是茍且隱忍的司馬懿,選擇稱病在家。
這無疑是他仕途的低谷,但他沒有貿然行動,而是一直佯裝稱病不出,暗中觀察,靜待時機。
而這一等,就是近十年的功夫。
最終,終于被他等來機會,一舉成功。
思想家蒙田說:“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如何放松。”
人在低谷期,一定要靜下來,這可不是懈怠。
如此,能穩住自己的心氣,那就不會輸。
始終都要給自己時間理清好頭緒,穩住陣腳。
說白了,心氣穩了,判斷才不會出錯。
靜,是向內扎根
人在低谷期最珍貴的,是無人打擾的時光。
只有這樣,我們才更大可能靜得下來,向下扎根。
于是,靠自己在背地里安安靜靜的付出和努力。
然后,一步步把自己從低谷里拉出來。
實際上,人在低谷期,努力去做出安靜的姿態,不斷地積累經驗和教訓。
如此,正好把向外張望的眼睛,轉回自己身上。
那么,最終自己一定能從中得到不錯的成長和進步。
明代大儒王陽明被貶至貴州龍場時,可謂是身處蠻荒,前途盡毀。
不過就是在那種極度的靜寂中,他日夜沉思,反復追問自己。
終于在一個深夜里,心足夠平靜的王陽明,悟得了“心即理”的真諦,創立了心學。
作家林清玄寫道:“我們活著,要像一間在鬧市中打烊的茶館,外面喧囂,里面清凈。”
當你在低谷的時候,其實外界的繁華也是與你無關的。
我們在這個時候能做到的,正是修煉內心的最好時機。
然后,只管把根扎深,未來才能從此變得枝繁葉茂起來。
靜,是默默蓄力
真正的轉機,從來不是等來的,而是靠自己在背后安安靜靜積蓄、準備而來的。
在無人看見的角落默默積累,而且還要積累到一定時候,我們才能在機會來時牢牢抓住。
蘇軾被貶黃州時,是他人生最失意的階段,甚至可以說,這是他的人生至暗時刻。
但是他沒有終日怨天尤人,更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在東坡開荒種地,與漁樵為友,靜心讀書創作。
最終,靠自己在那段沉寂的歲月里,經過一番默默無聞地積累和成長,反而成就了他文學創作的巔峰。
《菜根譚》中說:“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潛伏越久的鳥,飛得越高。在低谷期的所有默默努力,都是在為未來的起飛積蓄能量。
說到底,低谷期的“熬”,不是被動忍受,而是在安靜中修復,在獨處中成長。
當你學會與寂靜為伴,與自己對談,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成為你生命中最堅硬的骨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