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最熱鬧的人民廣場,有一家奶茶店的門口總是排著長隊,招牌上寫著五個紅字——滬上阿姨。
你也許喝過她家的血糯米奶茶,也可能被她家的國風杯刷過屏。
但你未必知道,這個從上海走出的品牌,老板其實是個山東人。
十幾年前,一對山東夫妻背著行李南下上海,只為找一個能立足的生意。
誰也沒想到,他們從一位老阿姨的手中接過一個10平米小鋪的手藝后,硬是做成了全國7000多家門店、年入21億的連鎖帝國。
![]()
但故事的另一面,卻沒那么光鮮。
如今,在“奶茶第二股”的激烈角逐中,滬上阿姨雖然沖到了賽場,卻并不穩。
他們的背后是激烈的競爭、管理的焦慮,以及一場關于“中端品牌何去何從”的困局。
這杯看似甜的奶茶,入口其實并不輕松。
01
2011年,單衛鈞和妻子周蓉蓉辭掉了外企高薪工作,從山東搬到上海。
那一年,他們已經三十多歲,存款有限,卻帶著一點不服輸的勁。
兩人都做過企業管理,算賬、看趨勢、做產品都有一手。
剛到上海,他們就跑遍了弄堂、夜市、小攤子,尋找能落地的項目。
起初,他們看過餛飩、粽子、米線,甚至想開鮮花店。
直到有一天,他們在一個老弄堂深處,發現了一家不起眼的小鋪。
那是一位五十多歲的上海阿姨開的店,店不大,賣八寶粥、綠豆湯,也賣奶茶。
最特別的是,她愛混搭,能把半杯雜糧加上半杯奶茶,做出奇怪卻出奇受歡迎的飲品。
![]()
這對山東夫妻被這份“混搭”打動了。
他們認為,這就是未來茶飲的方向,兼顧傳統和年輕,既健康又新奇。
于是,他們找到這位阿姨,提出愿意學習手藝,并承諾將來開店后會以“滬上阿姨”為名,以此紀念。
阿姨爽快地答應了。
不久后,上海人民廣場的一角,“滬上阿姨”第一家店開業。
店面依舊不大,但排隊的人越來越多。
那時正值珍珠奶茶興起,他們加上糯米、紅豆、薏米,做成“現煮五谷茶”。
那股谷香混著奶香,迅速征服了年輕人。
02
最初,滬上阿姨在上海站穩腳跟,但真正讓它爆發的,是“北上”。
單衛鈞發現,五谷口感偏厚重、甜度適中,特別適合北方消費者。
于是他反其道而行,不在南方卷門店,而是一路往北開。
2015年以后,滬上阿姨幾乎把門店的重心全部放到秦嶺—淮河線以北。
在山東、河南、河北、遼寧,這種帶谷物顆粒的奶茶大受歡迎,甚至被稱作“喝得出飽腹感的飲品”。
北方人對它的評價很直接:“這杯奶茶能當飯喝。”
而這句話,恰恰成了滬上阿姨最樸素、也最接地氣的品牌記憶。
短短幾年,門店數量從幾百家擴張到上千家。
到了2023年,滬上阿姨全國門店超過7200家,其中一半以上在北方城市。
![]()
而令人意外的是,發家地上海,反倒只剩幾十家店。
單衛鈞夫婦清楚,這并不是失敗,而是一種選擇。
“北方市場的消費潛力大,競爭少,更適合我們這種定位。”他在一次采訪中說。
但市場不會永遠靜止。
當新茶飲進入“鮮果茶時代”,厚重的五谷茶逐漸顯得不夠輕盈。
為了不掉隊,滬上阿姨在2019年開始轉型,推出鮮果茶、多料奶茶、酸奶昔。
轉型的結果很明顯,品牌年輕化,門店增速加快。
那幾年,滬上阿姨幾乎以“每天新開兩家店”的速度擴張。
看起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03
當奈雪的茶在2021年成為奶茶第一股后,整個新茶飲行業的資本游戲開始加速。
2024年初,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三家齊齊遞交港股招股書,掀起了“奶茶第二股”爭奪戰。
不久之后,滬上阿姨也跟進了,從表面看,滬上阿姨的數據并不難看。
2022年營收21.99億元,2023年前九個月就超過25億元,凈利潤從1.49億漲到3.24億。
但冷靜分析,這些數字放到同行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同樣是2023年前九個月,蜜雪冰城營收154億、茶百道57億、古茗55億。
滬上阿姨雖然增長快,卻依然是最小的那個。
問題出在哪?答案藏在盈利模型里。
蜜雪冰城靠薄利多銷,單杯便宜、加盟多,
古茗靠單店盈利能力強,20%的利潤率打遍同行。
而滬上阿姨夾在中間,不夠便宜,也不夠高端。它的飲品定價在10-20元之間,看似平衡,實則尷尬。
![]()
高端客戶嫌它不精致,低價市場又拼不過蜜雪。
再加上快速擴張帶來的管理難題,滬上阿姨的加盟體系開始出現裂痕。
投訴、差評、異物、員工態度等問題頻出。
一杯“白開水賣10元”的新聞,就足以讓品牌信譽受傷。
更糟糕的是,它的幾次營銷翻車也讓外界看到了短板。
旗袍國風包裝被罵擦邊,與游戲《光與夜之戀》的聯名因員工失言導致項目夭折。
免單券被系統撤回、周邊不發貨等事件,更是讓網友吐槽“玩不起”。
在品牌看來,這些只是小波折,但在資本眼中,卻意味著治理風險。
滬上阿姨的路,好像越走越像一場艱難的平衡術。
要保持增長,又要控制質量,要有故事,又要數據漂亮。
這,恰恰是所有中端品牌的共同困境。
04
當下的新茶飲江湖,已經不只是“誰家好喝”的問題。
蜜雪冰城靠極致成本取勝,把一杯奶茶賣到5元,也能賺錢。
喜茶、奈雪靠高端形象取勝,讓奶茶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而滬上阿姨、茶百道、古茗這樣的品牌,則擠在中間地帶。
這個位置看似最安全,其實最危險,價格上不占優勢,品牌故事又不夠鮮明。
滬上阿姨的優勢是“故事”。
一對山東夫妻、一個上海阿姨、一個弄堂的傳承。
但當行業卷向營銷、聯名、流量后,故事本身的力量在減弱。
![]()
想要突圍,滬上阿姨必須找到新的敘事。
比如,重回健康茶飲的定位,用五谷、低糖、現煮的概念打造差異。
或者重新聚焦北方市場,用地域文化強化品牌歸屬感。
但更關鍵的,是治理。
加盟擴張的速度要慢下來,系統培訓、質量管控、顧客體驗必須提上日程。
奶茶這門生意,說到底拼的是“復購率”,顧客不是因為廣告來喝第二杯,而是因為第一杯沒讓他失望。
只有穩定的口碑,才能換來資本的信任。
05
有人說,奶茶是最年輕的生意,但也最容易老。
幾乎每三年,這個行業就會洗牌一次。
十幾年前,大家喝“CoCo”,后來流行“一點點”,再后來,是喜茶、奈雪、蜜雪冰城。
如今,輪到了滬上阿姨、茶百道、古茗。
但無論誰在臺前,都有相同的命題,如何在口味、故事、資本之間找到平衡。
![]()
滬上阿姨的成功,從一個弄堂故事開始,它的未來,也許要從“回歸初心”開始。
畢竟,一杯好奶茶的價值,不在規模、也不在估值。
而在于,當顧客喝下第一口時,還能想起那位在上海老弄堂里,用心煮粥、慢火熬茶的阿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