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10月22日,在世界傳統醫藥日之際,國際青年學子走進福建中醫藥大學及其四所附屬醫院,探尋中醫藥文化瑰寶。
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的針灸科診室內,二十余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學子目不轉睛地看著醫師手持寸許淺針,如執羽扇般輕貼面癱患者的面部,指腹旋推針柄時,吳明霞主任同步講解著取穴的要領及針刺的手法。國際青年學子們不自覺地探身向前,雙眼緊追醫師的操作,連嘆“大開眼界”。
這是10月22日上午,“青囊探閩”國際青年福建中醫藥文化研習營的生動一幕。
![]()
10月21日-10月22日,來自美國、西班牙、斯洛伐克、新西蘭等多個國家的青年學子走進福建中醫藥大學及其四所附屬醫院,通過親身體驗中醫藥在現代醫療體系中的創新實踐,收獲了屬于自己的“中醫記憶”。
“我看到了中醫的另一種可能”
“淺針不刺入肌骨,而是通過手指刮推針柄,以振動傳導刺激穴位。”在附屬人民醫院“吉祥山·老時光”中醫藥文化館,康復科陳良華醫生手執銀針,向國際青年學子展示著中醫外治法——淺針術的精妙。

▲20多位國際青年學子參訪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在“吉祥山·老時光”中醫藥文化館,沉浸式體驗藥膳之味、外治之妙,并與智慧中醫展開趣味互動。
一位美國營員屏息凝神,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這太適合兒童患者了!孩子們往往難以配合傳統針灸,淺針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我想學會了,回去用上。”
而這枚寸許長的淺針成了美國學子眼中最珍貴的"信物"。當陳良華醫生演示完淺針療法后,一位美國營員小心翼翼地詢問:“能不能送我一根針?我想把它帶回去,好好研究這枚小小銀針里蘊藏的奧秘。”
![]()
在火龍罐療法體驗區,排隊體驗的隊伍始終不斷。當溫熱的陶罐在纖細的脖頸上緩緩游走,暖意順著經絡滲入肌理,剛體驗完的一位美國營員當即舒展眉頭。只見她揮動手臂,興奮地與其他營員分享:“太神奇了!感覺全身通暢,百病皆消!”
![]()
▲營員體驗火龍罐
“中西醫竟然可以這樣結合”
在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第三人民醫院康復科、康復醫院,現代化的康復訓練設備與中醫中藥、傳統針灸、推拿的協同運用,讓營員們連連稱奇。

▲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國際青年學子看到了國醫大師、名中醫們研發的中藥制劑,領教了針灸治療的強大,并被中醫治未病理念深深吸引。
來自新西蘭、目前在福建中醫藥大學讀研一的學生Adina,主動當起了“臨時翻譯”,為其他營員們解釋康復原理,言語間充滿了對中醫藥融入現代醫療的贊賞。
“我們看到了康復醫院的下肢機器人如何輔助患者重新行走,也看到了針灸如何介入語言康復,這種中西醫結合的康復模式讓我對中醫藥有了全新的認識。”Adina分享道。

▲國際青年學子走進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在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及言語治療部等沉浸式參觀、學習。
“原來中醫也這么‘潮’”
在附屬人民醫院的智慧中醫展區,營員們被多媒體經絡腧穴訓練系統深深吸引。屏幕上清晰浮現出人體經絡走向,指尖輕點“足三里”就能顯示穴位的定位、主治功能等注解。
“用科技讓古老的經絡學說變得可視化,原來中醫藥也在緊跟潮流!”一位美國營員感慨道。
![]()
▲營員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體驗智慧中醫
在附屬第三人民醫院,營員們見證了一場傳統與現代的精彩對話。治未病科的“太空艙”智能檢測設備與傳統診脈并行不悖,名醫館內老專家指下尋蹤,外治室中艾香裊裊。一位營員在體驗耳穴壓豆療法后驚嘆:“小小一粒豆竟能調理全身,這就是中醫的神奇魅力吧!”
![]()
![]()
更讓營員們感到震撼的是,在附屬第三人民醫院的中醫經典病房,他們看到純中醫藥治療疑難雜癥取得的顯著成效。“沒想到中醫能在現代化醫院里發揮這么大作用,效果還這么好,這完全顛覆了我對中醫的認知。”一位營員表示。

▲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國際青年學子們開啟了一場深度體驗之旅。他們探訪了充滿未來感的“太空艙”,走訪了骨傷科、名醫館、外治室等特色科室,親身體驗了中醫護理門診的精湛技藝,并零距離感受了康復科與中醫經典病房里傳統醫學的獨特魅力。
給自己取中文名為“羅睿娜”的美國營員道出了大家的心聲:“在這些醫院,我們真切看到了中醫師是如何通過科技讓古老的中醫煥發新生。這樣的創新能讓更多人看懂中醫、接受中醫,非常有助于推動中醫藥‘出海’走向世界。我們也十分欣喜看到這樣的景況。”
"我要把中醫智慧帶出海"
本次“青囊探閩”國際青年福建中醫藥文化研習營——2025年青年使者交流學習計劃暨國際青年人才來華交流項目在10月21日上午正式啟動,福建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林生在開營儀式上寄語,希望青年朋友們通過這次福建之行,能夠沉浸其中,用心感知,讓這次旅程成為一次啟迪智慧、增進友誼的難忘經歷。
![]()
▲福建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林生在開營儀式上寄語
從“望聞問切”到“辨證論治”,從“君臣佐使”到“整體觀念”,中醫藥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診療方法讓營員們深深著迷。
從聆聽中醫藥文化專題講座,到參觀時珍園辨識百草;從在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博物館里研讀醫史,到走進福建中醫藥大學的四所附屬醫院親身體驗——營員們對中醫藥的認知,從抽象的理論概念逐漸轉化為具象的實踐體會。
“這兩天的體驗和觀察改變了我對中醫的認知,中醫不只是扎針和草藥,而是一套完整的醫療體系。”一位美國營員總結道,“我會把‘治未病’的理念和整體健康管理的概念帶回國、帶出海,讓更多人了解這種守護生命的東方智慧。”
隨著福州段行程落幕,營員們將前往武夷山、廈門繼續中醫藥文化探索之旅。而這短短兩日的所見所感,被珍藏的“中醫信物”——一枚淺針、一段體驗、一種理念,已如一顆顆種子,悄然落入不同膚色的青年心中。未來,這些種子或將在世界各地發芽,讓“岐黃之術”的芬芳,飄向更廣闊的天地。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鄧劍云
攝影攝像:蔡穎雯 林承威
編輯:菲菲
審核:黃美輝、陳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