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職業餐飲網 張鐸
一邊,是塔斯汀在西式快餐巨頭的夾縫中突破萬店,坐穩“中式漢堡”頭把交椅。
另一邊,是模仿者們涌入得有多快,消失得就有多快。即便少數幸存者,也早已被遠遠甩在身后,無力構成威脅。
一個殘酷的注腳是,在社交媒體上搜索“中式漢堡加盟”,關鍵詞已從“風口”變為“創業天坑”與“快招陷阱”。
這并非個案,而是當下中國餐飲業的真實縮影: 在這個戰場上,“二八法則”已然失效,“一九法則”甚至“贏家通吃”正成為鐵律。
大樹底下無大草。頭部品牌憑借規模與心智,虹吸掉賽道的所有紅利,留給后來者的,只剩下清場式的淘汰。
![]()
塔斯汀撿起了槍
在肯德基、麥當勞、華萊士等群雄環伺的市場中,塔斯汀是如何突圍的?
創始人曾是華萊士的加盟商,塔斯汀早期曾主打漢堡與披薩,但一直默默無聞。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2019年——塔斯汀押注“手搟現烤堡胚”,確立“中式漢堡”定位,自此進入增長快車道。
但,什么是中式漢堡?漢堡,本質上是舶來品,是西式快餐的產物。行業巨頭也早已推出了無數“中式”口味。
事實上,第一個提出“現烤堡胚”的,也并非塔斯汀,而是德克士。2017年,德克士曾開出“未來餐廳”,將現搟現烤的工作臺搬到大廳。
![]()
德克士“非常堡”
諷刺的是,這個曾被視為德克士“未來”的嘗試,最終被其自己放棄。真正拿起這把槍的,是塔斯汀。
塔斯汀沒有發明一個新食物,它在消費者的心智中發明了一個新品類:“中式漢堡”。通過這個詞,它完成了對巨頭的區隔。
“手搟現烤”這個“可感知的差異化”,則讓“中式漢堡”的營銷敘事有了堅實的“口感支撐”。
這套“敘事”同時恰好踩在了一場“完美風暴”的風眼上。
天時,是2021年前后新消費與國潮的涌現;地利,是疫情期間釋放的大量
低價優質鋪位;人和,是餐飲加盟的浪潮與用戶追求極致性價比的趨勢。
![]()
憑借這一系列的精準卡位,塔斯汀從下沉市場成功撕開了一道口子。
資本隨之而來:2021年,塔斯汀獲得來自不惑創投與源碼資本的股權融資。
數據印證了這場狂飆:2022-2024年,塔斯汀的年均開店數分別為2315、3769和2338家。
然而,狂飆的頂點也是新戰爭的起點。當市場進入存量博弈,當麥當勞肯德基的“窮鬼套餐”發起降維打擊,塔斯汀賴以生存的“性價比”護城河被迫重估。
塔斯汀的應對是清醒且殘酷的:自2024年起主動提高加盟門檻、放慢拓店節奏,試圖穩住萬店規模。
然而“控速”無法解決核心隱患——層出不窮的加盟商食品安全問題,正持續撕裂塔斯汀的形象。
今年6月,塔斯汀的注冊資本與股權結構發生調整,被視為加速IPO的信號。
它能否在“內憂”(品控危機)與“外患”(價格戰)全面爆發前,憑借“萬店體量”與“中式漢堡第一股”的故事,成功拿到新的資本軍火?
這是塔斯汀正在試圖解答的問題。
![]()
為什么塔斯汀“一家獨大”?
更深的疑問是:在同樣的風口、同樣的敘事里,為什么沒有第二個塔斯汀?
當市場認為“新中式”是一個新故事時,一場模仿狂潮隨即開啟。但如今再追溯這些品牌的去向,大多數已經無聲消失。
事實上,大量所謂“獲得融資”的項目都查無實據,它們大多只是快招品牌放出的煙霧彈:借勢宣傳、批量招商、快速套現。
而現存的大量“中式漢堡”品牌,從名字、產品、包裝到口號,幾乎是塔斯汀的“像素級”復制。
但它們“只畫皮,未練骨”。
它們能輕易復制塔斯汀的視覺,卻無法復刻其真正的“運營底盤”:一個能支撐萬店“手搟現烤”的供應鏈,以及一個被反復驗證過的高周轉、可盈利的單店模型。
正是這個底盤,才支撐起了那股與時間賽跑的開店速度。
最終的結果不是“競爭”,而是“清場”。
塔斯汀完成了事實上的“品類壟斷”。“中式漢堡”這個詞,已不再代表一個開放賽道,而是一種品牌專屬的認知資產。
![]()
這一切的背后,是品牌底層邏輯的顛覆。
過去的規律是“二八法則”。這在一個“增量”市場中是可行的,因為蛋糕在不斷做大。但如今,中國快餐行業已進入“存量博弈”時代。
蛋糕不再增長,你多吃一口,我就必須少吃一口。“二八法則”已被“一九法則”,甚至是“贏家通吃”所取代。
這種“虹吸效應”是全方位的:
在上游,萬店體量帶來了絕對的議價權,塔斯汀能拿到最低采購價,這意味著模仿者的利潤空間在起跑線上即被鎖死。
在加盟端,市場的容錯率已低至塵埃。最優質的加盟商只追逐確定性——開塔斯汀是“投資”,開模仿品牌是“賭博”。
最終,這種效應在心智中完成了閉環:“中式漢堡=塔斯汀”。任何后來者一旦入局,就會被下意識地歸入“模仿者”之列。
塔斯汀正是利用其“萬店規模”與“心智占位”,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引力場”,虹吸掉整個賽道的所有氧氣。
贏家,只有一個。
![]()
當餐飲業“二八法則”已死
塔斯汀的故事,不是一個可以被復制的“創富藍圖”,它是一個“時代終結”的殘酷宣告。
1、“二八法則”的溫情時代結束了
過去,模仿頭部尚可安穩“喝湯”,如今,在“一九法則”甚至“贏家通吃”的絞殺戰中,市場不再為“老二”保留生存空間。一旦頭部品牌通過規模和心智形成“虹吸效應”,所有后來者都將被無情地歸為“模仿者”,在別人的陰影里掙扎。
2、“效率底盤”壓倒一切
“故事”能讓你起跑,但只有你的“效率底盤”——供應鏈能力、單店模型、人效坪效——能讓你活過終點。在“9.9元戰爭”成為常態的未來,沒有效率護城河的品牌,都將被巨頭或跨界者降維打擊。
3、窗口期極短,容錯率歸零
塔斯汀抓住了“國潮+鋪位+加盟潮與性價比趨勢”的“完美風暴”。這個窗口期,只有兩到三年。在當下的市場,任何一個品類風口的窗口期都將極其短暫。
它不再允許你“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可能必須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同時完成“品類定義”、“心智占領”和“規模化復制”三個動作。
而在存量市場,任何營銷敘事和品類紅利,都只能為你贏得一張短暫的入場券。這不再是“賽跑”——先是“閃電戰”,然后是“持久戰”。
中式漢堡的故事只講了一半,獲勝者塔斯汀,也將面對“漢堡”品類的終局之戰。所謂的“成功”。也無非是讓他從一場戰爭,驚現地跳入到下一場更殘酷的戰爭而已。
職業餐飲網小結:
在存量時代,“二八法則”不再是市場規律,它正在成為歷史的“遺物”。
當“贏家通吃”成為新常態,留給后來者的空間被極限壓縮。
剩下的每一個創業者,都只能在巨頭的陰影里尋找一線生機,或者,等待贏家自己犯錯。
主編丨陳青 統籌 | 楊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