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歷來有一種偶像崇拜的“優良”傳統,這正是心智極不成熟的表現。
過去崇拜的是政治人物,如今則開始崇拜知識分子。崇拜對象似乎“升級”了,仿佛意味著時代進步。可實際上,只要是“對人”的崇拜,無論對象是君王、英雄、還是諾貝爾獎得主,本質上都是蒙昧的。偶像換了衣裳,信仰的結構卻沒有變化。
今天看到楊振寧遺體告別 新聞,前去“致敬”的人絡繹不絕。若是親朋好友,自屬人情;但更多的是不相干的陌生人,他們的肅立與鞠躬,不是出于情感,而是一種被文化弧光驅使下的條件反射的儀式。
![]()
![]()
![]()
看上去像是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其實這種心理與舊時代對權威的頂禮膜拜并無本質區別。時代看似進步了,實際只是時間在前進,而不是人心在成長。
楊振寧先生當然值得尊重。但他值得尊重的地方,并不在于他取得了多少科學成就,而在于他憑個人努力走出了一條人生道路,贏得了社會地位與體面的生活。這樣的努力值得肯定,但世界上值得尊重的努力者并不止他一人。尊重可以有,但崇拜沒有必要。對普通人不該崇拜,對楊先生同樣如此。
中國人對楊振寧的崇拜,也暴露出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極其膚淺。可以說,他們時至今日仍然完全不懂科學是什么。他們對科學的了解,不高于滿清時代的人,不高于大明時代的人,不高于春秋時代的人,不高于山頂洞人。他們把科學當作信仰,把科學家當作祭司。這種態度,說穿了,與中國古代拜神求仙并無二致。
科學是什么呢?其實楊振寧也不知道。他當然不知道,能知道就怪了。科學家不懂科學,這實際上是一個科學規律——這是由于科學的有限性決定的。楊振寧認識到了科學的有限性,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也是他最大的認知成就。局外的人呢,比如中國人,他們以為“尊重科學”就是現代文明,其實他們對科學的理解,還停留在“神秘技藝”的階段。
我說句實話吧,科學就是游戲,就是物質世界的游戲規則。即便你發現了這個規則,但你仍然不能搞懂這個規則,這就是科學的本質。因此,真正懂科學的人不會崇拜科學。當你不懂科學,就會去崇拜它。
有人常說:都什么時代了?如何如何。可是,都什么時代了,都21世紀了,還完全不懂科學、還崇拜科學,實在可笑可嘆。然而更可嘆可笑的是,都什么時代了,還在崇拜人。時代在向前走,而我們的民族認知和民族精神,仍停留在嬰幼兒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