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內國際發展大勢、準確把握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10月24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如是說。
![]()
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介紹情況。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陰和俊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實力躍上新臺階,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為“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3.6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48%。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數量和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5年排名世界第一。國家綜合創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速融合,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較“十三五”末增長42%,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正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科技創新讓天更藍、水更清,健康更有保障,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向未來五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十五五”時期,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
陰和俊說,《建議》具體從4方面作出部署:
——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全鏈條推動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高端儀器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決定性突破。突出國家戰略需求,部署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加強基礎研究戰略性、前瞻性、體系化布局,加大長期穩定支持。強化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原始創新導向,產出更多標志性原創成果。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統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增強體系化攻關能力。強化科技基礎條件自主保障,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更多國家科技攻關任務。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高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培育創新文化,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建立健全一體推進的協調機制,強化規劃銜接、政策協同、資源統籌、評價聯動。圍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協同育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評價導向,深化項目評審、機構評估、人才評價、收入分配改革。
——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建設開放共享安全的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創新,強化算力、算法、數據等高效供給。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
“我們相信,經過未來五年的奮斗,中國的科技實力又將邁上一個大臺階,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將取得更大成效,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陰和俊說。
來源:科技日報。文章觀點不代表主辦機構立場。
◆ ◆ ◆
編輯郵箱:sciencepie@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