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最美的城市是哪里?老舍先生早就給了答案:北平。
「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有人說,一入秋,北京就變成了北平,似乎也不無道理。
「北平的秋天,是沒有一項不能使人滿意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藍,那么亮……人甚至隨著那飛雁去到那遙遠的、春的地方去……」
![]()
來 自馬蜂窩用 戶@LuC Photo
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都,北京的秋天, 是百年皇城下,金瓦紅墻與斑斕秋葉交織的恢弘畫卷;
![]()
來 自馬蜂窩用 戶@LuC Photo
也是縱橫交錯的胡同里,高大的白蠟樹撐起的「金色天空」。
陽光透過枝葉在青磚墻上流動;人來車往,蹬著三輪的快遞小哥、窗戶里伸出的晾衣竿、在胡同聊天的大爺大媽,秋色與煙火氣的交織,
充滿老舍筆下「使古老的北平更加美麗了」的豐饒與溫情。
![]()
![]()
來 自馬蜂窩用 戶@LuC Photo
哪怕是普通的街道,也因為街邊的古老銀杏,而將北京裝點得一片金黃。
![]()
來 自馬蜂窩用 戶@LuC Photo
雖然今年北京還沒入秋就直接入冬了,但樹卻完全沒反應過來,直到這兩天才慢慢黃了起來,這周末到下周可幾乎就是最盛期,且最近都是晴天。
![]()
![]()
來 自馬蜂窩用 戶@LuC Photo
北京一年中最美麗也短暫的時候,就要到了...
![]()
![]()
來 自馬蜂窩用 戶@ LuC Photo
無論你是常駐北京,還是專程來京旅行,萬萬不過錯過北京的秋天。
![]()
![]()
來自馬蜂窩用 戶@LuC Photo
金黃樹葉與紅墻灰瓦的交相輝映
古剎里的秋天
北京的秋總是離不開各大園子,故宮、頤和園、圓明園、地壇公園、北海公園、月壇公園、景山公園、中山公園、奧森公園....
不管是明清的皇家園林,還是各大公園,每到秋天,總是讓人移不開眼,人多也不可避免。
![]()
來 自馬蜂窩用 戶@ LuC Photo
其實,想看 古剎紅墻與金黃的銀杏、斑斕的彩葉交織的,獨屬于北京的秋景,這些古寺也可以。
![]()
來自馬蜂窩用戶@ LuC Photo
潭柘寺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
始建于西晉時期,至今已有約1700年歷史,初名「嘉福寺」,后經歷幾代帝王多次更名,因寺后有龍?zhí)叮缴嫌需蠘洌耖g稱為「潭柘寺」。
![]()
![]()
來自馬蜂窩用戶@刀刀
寺內毗盧閣前的兩株古銀杏是絕對的焦點。東側名為「帝王樹」的銀杏,樹齡已逾千年,高40余米,相傳其名號為乾隆皇帝所賜。
![]()
![]()
來自馬蜂窩用戶@刀刀
秋日里,巨大的樹冠通體金黃,與古寺的紅墻碧瓦形成強烈對比,帶著一種皇家的磅礴氣勢,異常抓人眼球。
![]()
![]()
來自馬蜂窩用戶@刀刀
從毗盧閣繞行至殿后,還可以看到由黃櫨、楓樹等組成的彩葉林,色彩斑斕,與古舊斑駁的青瓦飛檐相互映襯,別有一番韻味。
![]()
![]()
來自馬蜂窩用戶@Bruce在路上
戒臺寺
戒臺寺以擁有「天下第一壇」的戒臺而聞名,是北方佛教最高等級的受戒之所。與潭柘寺的皇家氣派相比,這里的秋色更顯清幽和禪意。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寺內有一株樹齡數(shù)百年、高二十余米的古銀杏樹,且為雌雄同體樹。
它的變色過程較為獨特,雌株會先變黃落葉,隨后雄株才變得金燦燦,整個觀賞期可以從10月底持續(xù)到11月中下旬。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香山公園北側,是一座依山勢而建的古老寺院,寺院是六進院落,層層疊起。因為相對小眾,是躲避喧囂,獨享清靜秋光的好去處。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鐘鼓樓旁佇立著的百年銀杏,是碧云寺秋色的焦點,金黃色的巨大樹冠,與古寺紅墻相互映襯,禪意滿滿;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另外寺內栽種了銀杏、爬山虎、梧桐等多種植物。深秋時節(jié),金黃的銀杏、赤紅的爬山虎與古寺的紅墻青瓦、殿塔亭坊相映襯,色彩鮮明,極具詩意。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登上寺內高處的金剛寶座塔,可以俯瞰碧云寺全景及西山一帶。放眼望去,寺內寺外一片丹黃滿眼的景象,秋色盡收眼底。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五塔寺
五塔寺原名「真覺寺」,創(chuàng)建于明代永樂年。
![]()
寺內高石臺上有五座小型石塔,五塔寺金剛寶座塔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堪稱為明代建筑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
![]()
來自馬蜂窩用戶@梁子北漂
塔前兩棵與塔同齡的銀杏樹,足足有30來米高,經歷了幾百年滄桑,還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生機勃勃,氣度雍容。
![]()
來自馬蜂窩用戶@微胖六爺
而后院充滿秋日氣息的柿子樹,果實累累,同樣引得游人駐足。此外五塔寺石刻博物館也值得細細瀏覽。
![]()
![]()
來自馬蜂窩用戶@微胖六爺
大覺寺
大覺寺始建于遼代,以清泉、古樹、玉蘭、環(huán)境優(yōu)雅而聞名。寺院坐西朝東,山門朝著太陽升起的地方,體現(xiàn)了遼國時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筑格局。
![]()
![]()
來自馬蜂窩用戶@Conycici暖暖
大覺寺的玉蘭花與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稱為北京三大花卉寺廟。
然而,秋天的大覺寺卻別有一番韻味。
![]()
來自馬蜂窩用戶@飛行中的小a
寺廟的第三座大殿無量壽佛殿上「動靜等觀」的門匾是乾隆御筆,殿前有一株雄性銀杏樹,傳為遼代所植,樹齡已逾900年。
樹木高大,與古殿相映,秋意濃重。
![]()
來自馬蜂窩用戶@飛行中的小a
寺內除了銀杏樹,還有不少楓樹,入秋之后,蜿蜒的山路和交錯的黃櫨、紅楓相襯,用層林盡染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
來自馬蜂窩用戶@Conycici暖暖
銀山塔林
原為遼金時期的名剎法華禪寺,寺院已不存,留下了珍貴的塔林。
![]()
來自馬蜂窩用戶@中山狼
其中最壯觀的是五座金代密檐式磚塔和兩座元代喇嘛塔,它們造型各異,塔身磚雕精美,彼此相距又很近,看起來十分壯觀。
![]()
![]()
來自馬蜂窩用戶@中山狼
秋天銀山塔林最美的季節(jié)。
山間的黃櫨、楓樹、橡樹等紛紛變色,與古樸的塔林相映成趣,色彩斑斕。
![]()
![]()
來自馬蜂窩用戶@中山狼
萬壽寺
萬壽寺由明代萬歷皇帝的母親慈圣皇太后出資修建,后經明清兩朝的興修、擴建,形成了集寺院、園林、皇家行宮于一體的大型古代建筑群,素有「京西小故宮」美譽。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寺廟也是北京藝術博物館,展品涵蓋歷代書法、繪畫、碑帖、名人書札、宮廷織繡、官窯瓷器、古代家具等各類歷代藝術品約12萬件。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秋季到訪,寺內御碑亭東西兩側的古老銀杏樹是重點。
它們栽種于清康熙時期,樹齡已有三百八十(雄株)和三百七十年(雌株)左右。每年11月中旬,金黃的銀杏葉與古寺的紅墻青瓦相映成趣,是賞秋的絕佳去處。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法源寺
法源寺是北京城內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古剎,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初名「憫忠寺」,清雍正時期定名為「法源寺」,寺內有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毗盧殿、藏經樓等,均為清代古建筑。
![]()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豪哥Mom
法源寺丁香被稱為「京畿三大花事」之一,每年四月中旬前后,丁香盛開,繁花似錦,詩意盎然。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與大熱的丁香相比,法源寺外的銀杏大道,顯得非常小眾。秋日里,黃色的銀杏大道盡頭是寺廟朱紅色的影壁墻,色彩搭配非常和諧。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西黃寺
西黃寺始建于1651年(清順治八年),是清代理藩院直轄的著名皇家寺院,歷史上曾是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在北京的駐錫地。
寺內現(xiàn)存的清凈化城塔是尤為珍貴的建筑,為紀念六世班禪而建,融匯了漢、藏、印建筑風格,堪稱藏傳佛教皇家寺院建筑藝術的瑰寶。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藏經閣(也稱慧香閣)前那十棵柿子樹,由十世班禪大師于1987年親手栽種,寓意「柿柿如意」與「十全十美」。
深秋時節(jié),寺內柿子樹綠葉未落,而果實已轉為金黃或橙紅。
累累碩果與背后古樸的藏傳佛教殿宇的紅墻、金色的琉璃瓦相互映襯,隨手一拍都是一幅充滿禪意與秋韻的畫面。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市井煙火與金色秋天的一期一遇
胡同里的秋天
和各大園子里高大的銀杏不同,秋日胡同里,白蠟樹是絕對的主角。金黃的樹葉與胡同的青磚灰瓦、老式門樓相映成趣。
陽光透過枝葉,在磚墻上灑下流動的光影,充滿了老舍筆下「北平之秋便是天堂」的意境。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北鑼鼓巷
北鑼鼓巷的秋日盛景,最動人的莫過于金黃色的白蠟樹葉與巷子里財神廟(增福財神廟)同框畫面。
紅墻黃瓦配上陽光下金燦燦的葉子,絕對是北平之秋的極好詮釋!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而且與一街之隔的南鑼鼓巷相比,北鑼鼓巷更為清靜。沒有摩肩接踵的游客, 可以悠閑的感受秋日氣息。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東四十三條
東四十三條胡同里,有一顆「網(wǎng)紅」白蠟樹,巨大金色樹冠,盛放在灰墻黛瓦的胡同間,前面是的生活氣息滿滿的老房子,充滿老北京風情。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雖然今年,白蠟樹進行了修剪,沒有之前那么壯觀了,但仍然值得一去。
東四十二條
沒有網(wǎng)紅樹,但十二條沿著胡同有一排白蠟樹,樹葉黃了之后,映襯的整個胡同都金燦燦的,金秋的味道撲面而來。
![]()
![]()
來自馬蜂窩用戶@ LuC Photo
辛寺胡同
夾在十二條和十三條之間,辛寺胡同同樣是相對安靜的一條街,貓咪經常出沒 胡同中段還有能「上房揭瓦」的小館子。
東不壓橋胡同
東不壓橋胡同的秋色,不止有白蠟,還有銀杏,更加豐富。
![]()
![]()
來自馬蜂窩用戶@ LuC Photo
最大的銀杏在南端的voyage咖啡旁,和旁邊巨大的白蠟,一黃一綠,秋日氛圍感滿滿。
![]()
![]()
來自馬蜂窩用戶@ LuC Photo
黃化門胡同
雖然處在景山公園與南鑼鼓巷之間,但與兩者相比,都是胡同里的居民,充滿了真實的老北京生活氣息,清凈的似不在皇城根。
可以悠閑漫步,感受陽光透過枝葉灑下的斑駁光影,偶遇在墻頭悄然綻放的菊花,沉浸在這份慢時光里。
![]()
來自馬蜂窩用戶@ LuC Photo
細管胡同
細管胡同也有顆巨大的神樹,位于田漢故居門口,秋天暖陽下,被照耀的熠熠生輝。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銀杏鋪就的金色大道
馬路邊的秋天
五四大街
五四大街大概是京城秋天的頂流了。
沿街高大的白蠟樹在秋日換上金黃盛裝,與北大紅樓等充滿歷史感的建筑共同構成一幅古韻與秋韻交融的畫面,隨手一拍都充滿了復古的文藝氣息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三里屯使館區(qū)
秋天的三里屯使館區(qū)是北京最負盛名的秋景之一。
與浮華喧囂的三里屯太古里僅一步之遙的使館區(qū),總是一副靜謐的景象,但秋天的到來,卻讓這里比太古里更加吸引人。
![]()
![]()
來自馬蜂窩用戶@ LuC Photo
長滿銀杏樹的街道,映襯不同風格的各國使館建筑,以及不時路過的使館工作人員,讓這里的秋天頗具異國風情。
而身著深綠色軍裝列隊巡邏的武警戰(zhàn)士,更為此增添了一絲肅穆的氣氛。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位于東五街的喀麥隆大使館和剛果(金)大使館,可謂是使館區(qū)秋景中的亮點建筑:
兩座使館的外墻都是與銀杏葉相差無幾的橙黃色與金黃色,樓體與密集的銀杏葉形成的色塊分割,不失為是來此拍照時獨具美感的構圖創(chuàng)意。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釣魚臺銀杏大道
釣魚臺銀杏林,與地壇及雍和宮的銀杏大道,被譽為「京城三大銀杏道」,這里也是北京城內歷史最為久遠的秋景觀賞點之一。
![]()
來自馬蜂窩用戶@ LuC Photo
近千棵銀杏樹在釣魚臺國賓館的東墻外整齊排列,樹冠在空中融合,秋天時便形成了金黃色的穹頂。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11月中上旬是釣魚臺銀杏大道最燦爛的時段。銀杏葉的顏色在此時最為濃艷,并開始漸漸落葉。
此時來此觀賞,空中和地面上都是厚厚一片明艷的橙黃色,中間黝黑筆挺的樹干點綴其間,大概就是老北京心中的秋天模樣吧。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最后一眼的驚艷,和25年的山野說再見
京郊的秋天
慕田峪長城
慕田峪長城作為京郊最著名的長城之一,不僅因其地勢險要,長城上的秋季同樣讓人炫目。
長城兩側的山林,樹木種類繁多,秋天變色的時間也各不相同。
![]()
來自馬蜂窩用戶@ 阿爽Alisa
初秋時節(jié),能看到山中綠色打底,期間點綴著淺黃、金黃至鮮紅、深紅的楓樹,畫面極富層次感。
![]()
來自馬蜂窩用戶@ 阿爽Alisa
漫山遍野五彩繽紛的楓葉林,密布在古老長城的兩側,都是慕田峪長城表現(xiàn)出的、極具中式古風的壯美秋景。
![]()
![]()
來自馬蜂窩用戶@阿爽Alisa
坡峰嶺
坡峰嶺風景區(qū)位于北京城區(qū)西南約80公里處。相比于其它景區(qū),坡峰嶺更像是一座碩大的“果園”:
坡起處多以柿樹、核桃、桃樹、山杏、楊樹分布,伴生野酸棗、野山梨、野山菊等。
![]()
來自馬蜂窩用戶@發(fā)光體
半坡抬階而上,蜿蜒小路兩側以自然生高大黃櫨為多,伴生麻榆、麻全子、酸棗、山荊等。
高坡處又以高大黃櫨、欒樹、楊樹密集分布。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與香山的紅葉相比,坡峰嶺的紅葉卻別有一番情致。
![]()
![]()
來自馬蜂窩用 戶@ LuC Photo
成熟的果實掛滿枝頭, 鮮紅和亮黃色相間的元寶楓、黃櫨花 ,讓坡風嶺風景區(qū)宛如五彩世界一般, 非常惹眼 。
![]()
![]()
來自馬蜂窩用戶@LuC Photo
喇叭溝原始森林公園
位于北京城區(qū)以北160公里的懷柔喇叭溝原始森林,被稱作「北京的后花園」。海拔高達約1700米,因此這里也比其它地區(qū)更早入秋。
雖然離北京的距離有些小遠,但也讓這片森林 保留了 難得的幽靜 。
![]()
來自馬蜂窩用戶@振作Chris
十月開始,喇叭溝門原始森林就已顯露秋色。在山中的小徑徒步,是零距離感受喇叭溝門秋季的絕佳方式。
在湛藍天空下穿越五顏六色的山林,若是運氣好,或許還能與山雞、野兔等小型野生動物偶遇。
![]()
![]()
來自馬蜂窩用戶@振作Chris
![]()
出游目的地推薦
點個在看,不能錯過的北京的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