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頭條曬家鄉(xiāng)#在京西門頭溝的峰巒疊翠間,坐落著一座千年古剎潭柘寺,這里居然藏著北京最美的秋景。每逢金秋,這里便迎來一年中最喧鬧的時節(jié)。絡(luò)繹不絕的游人涌入古寺,不為進(jìn)香禮佛,只為那一樹璀璨的金黃——御封“帝王樹”銀杏。
![]()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這座始建于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的寺廟,是北京地區(qū)最早的佛教寺院。相傳華嚴(yán)法師行至西山,見此地九峰環(huán)抱如蓮,龍?zhí)肚宄海蠘鋮采J(rèn)定是修行寶地。
![]()
然而建寺之舉觸怒潭中青龍,一場人龍斗法后,法師降服青龍,寺廟方得建成。“潭柘”之名,正是源于龍?zhí)杜c柘樹。
![]()
步入寺內(nèi),毗盧閣前的“帝王樹”令人屏息。這株唐貞觀年間栽植的古銀杏,歷經(jīng)1400余年風(fēng)雨,依然挺拔參天。樹高40米,胸徑4米,需六人合抱。樹冠如蓋,枝葉婆娑,自有一股王者氣度。
![]()
其名源于乾隆皇帝的御封。傳說乾隆巡幸至此,見其巍峨挺拔,頗具帝王威儀,故賜名“帝王樹”。更神奇的是,民間盛傳清代每位新帝登基,樹根必發(fā)新枝,漸與主干合抱。這一傳說雖無從考證,卻為古樹增添了神秘色彩。
![]()
與“帝王樹”相望的“配王樹”,同樣歷經(jīng)千年滄桑。雖因同為雄株不能結(jié)果,但其挺拔之姿與“帝王樹”相映成趣。兩樹如兩位高僧,默然守護(hù)著古剎的晨昏。
![]()
每年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中期,是古樹最美的時節(jié)。秋霜初降,兩株古銀杏仿佛被點(diǎn)燃般,從樹梢開始漸漸暈染成一片金黃。陽光透過葉片,將庭院映照得金碧輝煌;秋風(fēng)輕拂,萬千金葉如蝶飛舞,為古寺鋪上金色地毯。游人行至此處,無不放輕腳步,唯恐驚擾這份千年靜謐。
![]()
清晨的銀杏葉沾著露水,晶瑩如金箔;午后的樹冠通體透亮,燦若云霞;傍晚時分,夕陽為金葉鍍上暖光,與紅墻碧瓦構(gòu)成絕美畫卷。細(xì)雨蒙蒙時,濕漉漉的葉片更顯嬌艷,雨打落葉聲如訴千年往事。
![]()
除了這兩株古銀杏,寺內(nèi)楓樹如火,松柏蒼翠,與金黃銀杏交織成濃墨重彩的秋日長卷。飛檐翹角在斑斕枝葉間隱現(xiàn),梵音裊裊,香火繚繞,營造出離塵避世的寧靜。
![]()
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詩篇。清代王嗣槐寫道:“寺門古柏銀杏樹,一千年來青不改。”如今,游人面對這片金黃時的震撼,與古人一般無二。攝影者架起相機(jī),寫生者鋪開畫板,更多游客則在樹下駐足,感受這份跨越千年的生命奇跡。
![]()
站在“帝王樹”下,仰望這片歷經(jīng)十四世紀(jì)依然生機(jī)勃勃的金色華蓋,令人頓生敬畏。它見證了多少王朝興替,依舊年年煥發(fā)新生。當(dāng)最后一片銀杏葉飄落,我們知道,它只是在等待來年秋天的再次輝煌。
![]()
這樣的秋色,不僅美在色彩,更美在千年歷史積淀的文化底蘊(yùn)。那一刻,我們觸摸的不只是金色葉片,更是一段活著的歷史,一個永恒的生命傳奇。
![]()
歡迎關(guān)注我,用原創(chuàng)圖文打動您,用鏡頭帶您領(lǐng)略中國的美,看盡世界風(fēng)貌,職業(yè)攝影師劉杰,帶你看不一樣的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