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要贏麻了?莫迪剛登上“維克蘭特”號,就吹這航母讓敵軍夜不能寐。轉頭總統座機陷入坍塌停機坪,幾十人徒手硬抬。這戰斗力,到底該怕還是該笑?一個連特種鋼都要進口的國家,憑什么敢說"光聽名字就嚇退敵人"?當14億人玩起"印式操作",世界還能淡定嗎?
10月20號,印總理莫迪登上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那叫一個志得意滿,自信心直接爆棚。他當著所有人的面吹噓,說這艘航母是印度“自力更生”的象征,代表了印度人不再依賴西方,自己也能撐起一片天。還吹在印巴沖突里,這艘航母壓根沒參戰,光往那一站,就逼得巴鐵“趕緊投降”。
更離譜的是,他說光是“維克蘭特”這名字,就能讓巴基斯坦人嚇得夜不能寐,連拿槍的膽子都嚇沒了。合著以后打仗不用開火了,光靠比誰的武器名字更嚇人就行了?這“嘴炮戰斗力”真是全球獨一份。吹完航母還不過癮,莫迪又把話題扯到國產武器上,說印度要當全球頂尖武器出口國,靠武器出口賺大錢。
![]()
他還拿“布拉莫斯”和“阿卡什”導彈舉例子,說這倆在印巴沖突里“老厲害了”,現在好多國家都搶著要。然后他又開始玩“名字攻擊”了,說是“布拉莫斯”這名字一出來,就足以讓敵人感到恐懼,滿腦子想“是不是導彈要來了”,這心理壓迫戰,印軍是贏定了。咱就是說,敵人要是真這么膽小,還不早就被滅國了?
發表完這番肉麻的吹捧后,印度特色環節來了。莫迪帶著大批航母官兵,在甲板上鋪開墊子,集體練起了瑜伽。這又唱又跳的場面,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廣場舞大賽搬航母上了。我琢磨著,老仙要是再高興點,說不定得組織大伙兒在甲板上疊羅漢!這戰斗力,主打一個身心合一,用瑜伽感化敵人。
然而,最具諷刺意味的一幕發生了。就在莫迪喊著“自力更生”的時候,身后背景板直接拆臺,三架明晃晃的米格-29K艦載機停在那兒,這不是當眾“打自己臉”嘛?更尷尬的是,當初買這米格-29K時被大俄坑慘了,不光價錢虛高,雷達這些關鍵零件還有缺陷,買回來后天天出故障,根本沒法用,最后只能再砸錢從法國買“陣風”救急。
![]()
再看“布拉莫斯”導彈,這玩意兒確實在印巴沖突里亮過相,但真沒啥可吹的,這導彈的核心技術是大俄轉讓的,不知道三哥咋好意思吹是國產的。而且,俄軍自己都不愿大規模裝備,可印度倒是把它當成壓箱底的寶貝,還說這導彈能讓敵人嚇破膽?
這話倒是沒全錯,但怕的不是威力,而是那“放飛自我”的布朗運動,這導彈飛起來跟喝了假酒似的,路線飄得沒譜,誰也不知道最后會落在哪。對手擔心的不是被精準命中,是怕它跑偏砸到住宅區,這種不確定性才真讓人提心吊膽。
說完導彈,咱們再回頭看看老仙引以為傲的“維克蘭特”號航母,號稱“國產驕傲”,可扒開細節全是貓膩。船上的關鍵玩意兒,像動力系統、電子設備,全是從國外買的“進口貨”;連造船用的特種鋼都要靠外購,這樣的“國產”,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更尷尬的是,印巴沖突這么關鍵的時候,這航母愣是沒敢出戰,可莫迪不管這些,照樣把它當成印度制造的招牌。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莫迪這次登航母,根本就是場精心設計的“宣傳秀”。目的就是給國內老百姓畫大餅,打造“印軍天下無敵”的假象。可現實很打臉:印巴沖突里,印度國力明明比巴鐵更強,卻沒占到半點便宜,反倒是巴鐵,用咱們的殲-10CE戰機,打破了“陣風”從未被擊落的神話。
![]()
所以說,航母也好,導彈也罷,也就只能騙騙印度自己人。要是印軍真信了莫迪的吹噓,把這些“半吊子”裝備當神器,那對印度的對手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搞笑的是,這總理剛整出點離譜事,總統穆爾穆就給大伙上演了出“直升機掉坑里”的魔幻大戲。
事情是這樣的,穆爾穆去喀拉拉邦視察,本來挺嚴肅的事兒,結果坐的直升機剛一落地,好家伙,停機坪塌了,砸出個直徑1.5米的大洞,把飛機右主輪死死卡里頭,咋拽都拽不出來!當時我就想,這不得趕緊叫個起重機?再不濟找個拖拉機來拉一把啊!結果周圍人慌慌張張喊來一群警察、消防員,啥專業工具都沒有,上來二話不說,幾十人喊著“一二一”的口號,徒手給這龐然大物推出來了!
我算是開眼了,以前總聽說印度演習拆車是段子,現在才知道,人家連直升機都能徒手抬,這“人力基建”技能點得也太滿了。那這停機坪為啥這么不經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21號晚上剛澆的混凝土,22號就敢讓總統直升機降落,水泥都沒干透呢!這哪是豆腐渣工程,根本就是“半生不熟”工程!
![]()
更魔幻的是,本來總統不打算停在這兒,就因為天氣不好臨時改了降落點,改就改吧,你非挑個剛澆完還在冒氣的停機坪,這腦回路咋想的?出事后官員還甩鍋,說“是直升機太重,混凝土沒凝固才承受不住”,合著飛機還得為自己“體重超標”道歉唄?在別的國家,這種事能炸三天熱搜:總統遇險、基建崩盤、官員甩鍋三件套齊了。但在印度?這只能算是“常規操作”,沒人大驚小怪。
這些年,印度基建的“神跡”可太多了。26個億修的橋,通車不到一個月就塌了;32個億的橋,剛用72小時就裂了;地鐵漏水漏得跟水簾洞似的,乘客體驗堪比花果山一日游。每次出事,官方解釋永遠三件套:天氣不好、材料不行、設計失誤。可關鍵原因從來不敢說:能偷工減料就絕不手軟,能趕工期就不管質量。
這背后是制度的缺失和問責的空白,犯錯成本太低,才導致鬧劇不斷。所以你才會看到,一邊是莫迪在航母上吹噓“自力更生”,一邊是總統在沒干透的停機坪上玩心跳。連總統和總理這倆“門面”都這么糊弄,還想著靠基建和軍工撐起大國夢?怕是夢還沒醒,先被自己的“神操作”絆個大跟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