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1947年,印度正式建國已經進入倒計時。
5月的一天下午,即將卸任的末代印度總督蒙巴頓,專門把即將上任的印度總理尼赫魯約出來喝茶。
![]()
在蒙巴頓的刻意引導下,兩人聊到了未來印度海軍的建設。
印度位于南亞次大陸,三面環海,扼守印度洋要沖,有7500公里長的海岸線。這樣的地緣環境,注定即將出生的印度共和國需要保持一支強大的海軍。
尼赫魯當然也清楚這點,所以向蒙巴頓大倒苦水,指望從對方身上打打秋風。
蒙巴頓微微一笑,說我這里剛好有一艘航母,還是全新的,可以低價賣給你們。
經歷過二戰的檢驗,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航母是未來海軍的終極形態。
很可惜的是,當時的亞洲所有國家栓一塊兒,都湊不出一艘航母來。
如果新生的印度海軍有航母坐鎮,那不光能激起民族自豪感,還能大幅提升國際地位,就連世仇巴基斯坦,恐怕也不敢造次。
想到這兒,尼赫魯不禁露出意動之色。
蒙巴頓望著他表情的變化,心中不禁哂笑,小樣兒,我就是號準你的脈才開的這個口。
二戰結束后,英國國內從上到下都彌漫著一股反戰情緒,為此他們不惜讓帶英國打贏二戰的丘吉爾下臺。再加上戰后的英國千瘡百孔,財政吃緊,所以處理一些二戰時期建造的,現在已經完全無用的海軍艦船就成了當務之急。
蒙巴頓所說的這艘航母是英國的尊嚴級“大力神號”航母,1943年開建,剛剛完成主體結構下水測試時,趕上二戰結束了。于是便一直停在船塢吃灰,直到現在。
聽了蒙巴頓的介紹,尼赫魯大為意動,作為一個心懷大國夢的領導人,誰不想自己手底下有一支稱霸亞洲的海軍呢?
他嘗試著問了一下價格。
蒙巴頓微微一笑,輕聲說道:“1500萬英鎊。”
尼赫魯聽完,立刻意興闌珊,果斷回絕了蒙巴頓的建議。
1500萬英鎊相當于1.5億美元,當時印度一年的財政收入才50億美元。
而且建國之初百廢待興,到處都需要錢,讓他一下子拿出3%的財政收入買航母,別說他不答應,就算是他答應了,底下人也不會答應。
1947年這次的交易雖然沒有達成,但不代表尼赫魯從此就息了買航母的心。恰恰相反,成為“亞洲第一航母國家”這個誘惑從此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尼赫魯在心中為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等有錢了,一定要拿下它。
![]()
這一轉眼,就是十年。
1957年,此時的尼赫魯雄姿英發,志得意滿。
對外,作為萬隆會議的主要發起國,他收獲了巨大的國際聲望,儼然第三世界國家的帶頭大哥;對內,印度國內穩定,發展迅速,再也不是當初的那個窮小子了。
這個時候,尼赫魯心中那個存在十年之久的“航母夢”再也壓抑不住了。
他立刻讓人和英國方面聯系,點名要買那艘“大力神號”航母。
接到印度方面的要求,英國人簡直欣喜若狂。
這艘航母自從45年下過一次水,之后十二年就一直停在船塢里吃灰,愁的國防部都想把它拆解當廢鐵賣了。
如今印度人點名要買,這樣的大冤種,打著燈籠都找不到啊。
當年蒙巴頓說“大力神號”已經基本完工,實際上這里的“基本完工”指的是剛把框架造好,勉強能浮在海面上,要想形成戰斗力,還得對全艦進行改造。
這樣一來,印度不僅得支付1500萬英鎊的航母費用,還得額外再掏一大筆錢來讓英國人改造這艘航母。
不過當時的尼赫魯財大氣粗,反正大頭都花了,再多花一點也無所謂。
緊趕慢趕,“大力神號”航母終于趕在尼赫魯發起成立“不結盟運動”前夕,順利交付給印度海軍。
1961年,尼赫魯親自出席印度海軍首艘航母的入列儀式,并親自把航母命名為“維克蘭特號”,“維克蘭特”取自梵語,意思是強大無比。
至此,印度成為二戰后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也是第三世界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
![]()
尼赫魯心想,有了這艘航母,自己這個“第三世界帶頭大哥”的名頭更加坐實了。
他不知道的是,這艘航母在不久的將來確實會震撼世界,不過與他想象的有點偏差。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
面對自己這位鄰居世仇,印度毫不猶豫地派出了“維克蘭特號”航母。
在亞洲地區,哪怕自己這艘二戰時期的航母也堪稱“降維打擊”。
然而他們還沒高興多久,海上突然傳來一個噩耗。
“維克蘭特號”航母鍋爐突然出現預警!
鍋爐是航母的動力來源,要是鍋爐出問題了,等于航母報廢了一半。
航母艦長要求返航休整,但他這個請求被海軍高層高不猶豫的否決了。
開玩笑,本國的第一艘航母首次參加實戰,結果剛出家門口就灰溜溜返航了,這事兒傳出去,讓巴基斯坦怎么看?讓國際社會怎么看?印度的面子往哪兒擱?
在海軍高層的嚴令下,“維克蘭特號”航母只能硬著頭皮降低航速往巴基斯坦近海趕。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沒過多久,航母又出問題了!
“維克蘭特號”航母的燃油系統突然出現預警,經過緊急排查,發現是為航母提供動力燃料的重油油箱出現滲漏。
再往前走,油料耗盡,航母就只能趴窩在海上了,萬一要是被巴基斯坦海軍襲擊或者俘虜了,那可真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這下印度海軍也顧不得面子了,不得不下令返航。
事后,印度海軍部門出于“諱過揚功”的心理,掩蓋了航母有質量問題的丑聞。
同時,他們還向國防部報告,說經過這次實戰,發現一艘航母實在不夠用,真要有事只會顧頭不顧腚。最好的辦法就是再買一艘航母,兩艘航母輪流這用,一個守家,一個出征。
印度國防部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于是爽快地批準了。
出于路徑依賴,他們又聯系了英國。
當時的大英帝國已經日落西山,正愁海軍的破爛沒地方處理。
如今打瞌睡碰上送枕頭,雙方一拍即合,迅速達成交易。
1986年,印度花費5000萬英鎊把英國皇家海軍的“競技神號”航母買了過來,并改名“維拉特號”。
這艘航母也是二戰期間的老古董,艦齡42年,只比“維克蘭特號”晚一年。
![]()
從此,印度進入“雙航母”時代,印度洋沿岸的周邊國家,單論海軍實力,沒有比印度更強的。
然而好景不長,僅僅只過了七年,印度海軍的兩艘航母竟然先后報廢!
先是1993年,“維拉特號”航母在出海例行訓練時,由于海軍官兵操作失誤,導致航母輪機艙進水。
英國專家過來一檢查,說要想修復,最少得數年時間。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印度海軍的先見之明了,“維拉特號”航母大修期間,“維克蘭特號”航母無縫銜接,繼續執行戰備任務。
可僅僅一年之后,“維克蘭特號”航母也出事了!
“維克蘭特號”航母在一次出海訓練歸來后,突然發生大火,由于撲滅不及時,造成嚴重損失。
修了三年之后,實在修不下去了,只能宣布“維克蘭特號”航母原地退役。
這時,印度海軍進入了“無航母”時代。
可是印度海軍的終極夢想是把印度洋變成印度人的印度洋,沒有了航母,偌大的海疆怎么顧得過來?
仍舊是出于路徑依賴,他們又聯系了英國人,想再買艘航母用著。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英國人竟然一口回絕了。
是英國人沒有航母可賣了嗎?不是,是英國人不想賺印度人的錢了嗎?更不是!
英國人之所以不賣,實在是被逼無奈。
原來,當時印度的核計劃幾乎已經到了收官階段,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滿。
在得知印度有意采購航母之后,美國立刻警告英國政府,不能賣給它航母!
畢竟你有核武器又有航母,想挑戰我的權威啊!
所以英國人并非不想賣,而是不敢賣。
我們都知道,哪怕是冷戰結束后,世界也是分陣營的。
你美國有小弟,自然也有對手。小弟不敢賣,對手可不吃你這一套。
于是,就在印度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北方大國主動向它伸出橄欖枝。
俄羅斯出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