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我們經常嘴上說著不再討好,但就是忍不住,因為很多時候,無論是在網上還是線下,討好都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習慣動作,很多時候,如果不帶著一些討好,甚至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說話。
當然,我就算發現了,也很難不被影響,因為這背后是一套混雜了大腦獎勵系統與社會懲罰機制的聯合復合作用:
1、被看見和被接納,是我們非常底層的需求,而當我們準確識別出對方喜好,并且恰如其分地遞上早已經潤色好的討好語言,將會立馬收獲積極的反饋和接納融入的快感,那一刻,大腦已經上癮了。
當然,并不是每一次討好都會有正向反饋,很多時候甚至是隨機的,但恰恰是這種不確定性,會更容易誘發這種強迫性討好行為,一次次討好,期待下次討好可以爆出稀缺的「隱藏款」。
2、被無視和被反駁,是我們非常底層的恐懼,面對發出聲音后的悄無聲息,或者表達后面臨各種抬杠挑刺,這些都很刺痛,有時候社交中的虛擬傷害大過實際軀體傷害,所以大腦啟動了討好的保護機制。
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漸形成路徑依賴,大腦一直在接受不斷討好后的正反饋,在討好技巧方面爐火純青,同時因為長期無法承受負反饋且無法通過負反饋來修正和改善,久而久之,討好已經成了默認選項。
我原本以為到這里基本也就結束了,后來發現,當討好成為默認選項之后,還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1、長期持續用別人的預期來編輯自己的語言,把外部評價當成自我認知的標準,起初還是我嘴上不說,但心里知道自己真實的想法,慢慢變成了自己也不知道真實想法是什么,整個自我被外部評論接管。
2、當語言不再為自己表達時,真實情緒被一次次截流,生理層面就有可能出現情緒倒灌,本該當場釋放的憤怒和委屈找不到出口,只能變成無對象的焦慮或抑郁,進而出現生理層面的崩潰。
3、向外來看,討好換來的社交資源可能從早期價值變成了新的桎梏,因為溫柔懂事被認為是你的默認人設,展露真實棱角則被視為要放棄所有,所以只好苦苦維持,但又苦不堪言,且無法停止。
4、當討好逐漸成為主流,人們追求誰的討好更極致,直白的,真實的,有瑕疵的表達不再有生存空間,人們視野中充滿正確答案,空氣中彌漫著奶油般甜膩的香氣,每個人都溫柔和善,警惕地辨別著彼此臉上的微表情,唯恐自己哪里冒犯了,不得體了。
5、如果心里的聲音無法正常的表達,那么必然會流向更加隱秘的地方,那些尖銳的,刺痛的,肆無忌憚的話,會在善良、正義、勇敢等天然正確的包裹下,奔向一個又一個被流量推向高處的靶子,形成新的正向反饋。
當然,就算我能寫下這些,我也不敢說我以后就不討好了,因為生活在其中,你只是站在原地不隨波逐流,都是一種冒犯。
我是六層樓,我愛這個世界。
獨家推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