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美國街頭,肥胖人士隨處可見。
![]()
但是時間回到上世紀60年代,又是另一番景象。
![]()
那時候,沒有鋪天蓋地的減肥廣告,沒有復雜的卡路里計算,更沒有每天強迫自己去健身房的壓力。他們是怎樣做到的?
![]()
今天,我們好好聊聊這個問題~
![]()
餐間零嘴?不存在的
在60年代的美國,吃零食是不多見的。廚房有明確的“營業時間”——不到下一頓飯點絕不開放。如果孩子在兩餐之間要吃的,一定會聽到那句經典的提醒:“現在吃了,等會正餐就吃不下了。”
![]()
那時候,薯片、蛋白棒還很少見,人們的正餐足夠吃飽,能讓人滿足好幾個小時。
![]()
他們按時吃飯
早餐7點,午餐中午12點,晚餐傍晚6點——60年代的美國人一日三餐像時鐘一樣規律。
![]()
正如上文提到的,兩餐間沒有隨意的小吃和零食。
身體養成了習慣,只有在特定時間才會期待食物,有助于保持新陳代謝穩定,減少隨機出現的食欲。
![]()
吃飯是一項活動,而不是持續一整天的事。
食物份量小得多
現在美國到處都是大分量的食物,比如超大漢堡、大杯汽水等等。但當時,漢堡只有手掌那么大,汽水也只有236毫升,甚至家里的餐盤直徑約23厘米——比現在的小了整整一圈。
![]()
沒有“超大份”文化,爆米花和冰淇淋都是全家一起分享,而不是人手一桶或一罐。
![]()
因此,你不需要靠意志力節食,享受你分配到的小分量食物就好了。
![]()
所有食物都是親手從頭制作
現在健康人士和營養學家倡導“從零開始”做飯,但在當時,這是一種常態。
![]()
媽媽們每天用新鮮蔬菜、面粉、雞蛋和黃油準備飯菜,連沙拉醬都是自制的。
制作食物需要付出努力,因此人們更尊重食物,不會浪費。
![]()
沒有隱藏的糖和添加劑,只有實實在在的家常菜。從零開始做飯意味著更少的加工食品、更小的份量,以及真正能帶來滿足感的正餐。
![]()
新鮮食物是唯一選擇
那時候去超市購物,意味著購買真正的食物——沒有經過加工、預切或充滿添加劑的食品。
水果和蔬菜都是應季和本地的,更新鮮、味道更好。
![]()
肉類由認識的屠夫按需切割,面包、奶酪甚至花生醬都只用幾種基本原料制成。因為食物變質快,家庭購物更頻繁,飯菜自然更有營養、更飽腹。
![]()
家庭晚餐是神圣的
傍晚6點整,全家圍坐在餐桌旁,沒有電視,沒有手機,只有真正的交談和家常菜——這是60年代美國家庭的常態。
![]()
在這種環境里,你需要做的就是——聊天、傾聽、以放松的速度進食,給身體足夠的時間感受飽足。
份量合理,想添菜還得靠“爭取”,只有吃完盤中餐才有甜點。
![]()
這種日常習慣有助于調節饑餓感,教會人們欣賞食物——完全不需要計算卡路里或為節食焦慮。
![]()
糖只是偶爾的享受
在60年代,糖是特別的款待,不是日常必需品。
![]()
孩子們不能無限制吃糖果,甜點也不是每晚都有的。
一片生日蛋糕或一勺冰淇淋就足以讓人興奮,因為這不常發生。
![]()
即使是早餐麥片含糖量也低,含糖麥片也很稀罕。
![]()
汽水裝在小小的6.5盎司(約192毫升)瓶子里,而不是像今天的美國人大口灌下的大瓶20盎司(約591毫升)裝。
![]()
糖都是肉眼可見的,比如餅干、蛋糕或者加在咖啡里的一勺糖——而不是隱藏在醬汁、面包等加工食品里。
![]()
糖是稀有的,所以攝入量也很少,無需刻意就能自然地保持苗條。
![]()
他們很少外出就餐
外出吃飯是為生日、紀念日保留的特殊待遇。大多數飯菜都在家里用新鮮食材制作,份量也是適中的。
![]()
快餐還是一種新鮮事物,只有少數幾家連鎖店,份量也小得多。因為家庭自己控制食物成分,他們自然就避免了如今餐館食物中常見的隱藏糖、脂肪和超大份量。
![]()
每個人都會走路——去任何地方
現在美國人把步行當做“鍛煉”,可過去這是生活日常。
孩子們步行或騎自行車上學,大人步行去街角小店或鄰居家串門。
![]()
沒有遙控器、洗碗機,日常家務就是大量的體力活動。媽媽們洗洗碗、晾晾衣服就能消耗卡路里,爸爸們用推式割草機修剪草坪。
![]()
甚至在辦公室工作,也需要時不時起來活動活動。
![]()
這些活動強度低,但可以持續一整天,讓新陳代謝始終活躍,根本不需要專門去健身房。
![]()
以上這些習慣看似簡單,卻構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活系統。它們不是為了減肥而刻意為之,而是那個時代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
對于我們來說,雖然那只是遙遠國度幾十年前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們也可以從中吸取教訓,有意識地減少加工食品、增加日常活動、重視家庭共餐,或許就能找到一條更自然、更可持續的健康之路。
![]()
畢竟,最有效的健康秘訣,往往就藏在那些被我們遺忘的簡單習慣中。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