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首相選出來了,高早市苗,極右翼反華份子,當選為日本第104任首相。
![]()
說高早市苗是極右翼反華份子,是因為她的言行舉止在日本右翼里都屬于最激進的那一檔。
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否定南京大屠殺,否定“慰安婦”問題,主張修改日本和平憲法重建國防軍,主張日本應該擁有核潛艇,渲染“中國威脅論”等,是高早市苗的基本操作。
![]()
在對中國臺灣問題上,“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一理論一經提出,就受到了高早市苗的狂熱支持,在這次選舉日本首相的時候更是反復被高早市苗提及。
在選舉過程中,高市早苗不僅再次強調“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還聲稱日本可以用“撤僑”“協助美軍”作為借口,繞過相關法律,把自衛隊派到臺灣去。
![]()
這樣的一個反華份子當了日本首相,還喜歡炒作臺灣問題,會不會給我國和平統一臺灣帶來很大的額外困難?
恰恰相反,我認為不僅不會帶來額外困難,甚至讓和平統一更簡單了也不是沒可能。
因為只和臺灣談,是不可能談成和平統一的,要想和統臺灣,我們需要一個“天津戰役”。
我國對臺灣問題的政策,官方表述是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為基本方針,同時明確 “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的底線原則。
“和平統一”是基本方針,“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是底線原則,這兩者相輔相成的。
有人把“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理解為先和臺灣談和平統一,如果臺灣不同意那就直接打,同時認為不可能讓臺灣同意和平統一,這些理解都是錯誤的。
因為和平統一這事,我們歷史上是有過成功經驗的。
臺灣是我們的,不能打爛了,所以最好是和平統一,但歷史上的北平城更重要,我們更不想打爛,更想和平統一。
而當年控制北平城的傅作義集團,比現在的臺灣當局是更不想和平統一的。
在遼沈戰役結束之前,我們還沒有打下整個東北的時候,傅作義是根本不和我們談的,沒有什么和平談判一說。
此時的傅作義手握60萬大軍,掌控華北五個省的地盤,是絕對的實力派,腥風血雨里殺出來的華北王,沒啥興趣和我們談什么和平統一,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傅作義部對1948年解放軍的實力差值,都比今日的臺灣當局強不知道多少倍。
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遼沈戰役結束,東北解放軍隨時可能進入華北,和華北解放軍合兵一處。
從來沒興趣聊什么和平統一的傅作義,開始愿意聊和平統一了,于11月中旬正式對我軍提出了他的和平統一方案:
一、建立以北平為中心建立一個“華北聯合政府”,名義上接受中共領導,但實際上由傅作義派系主導行政、軍事事務,具體的框架仿效抗戰時期“聯合政府”形式。 二、保留傅作義嫡系部隊的編制和指揮權,僅對國民黨中央軍部隊進行改編。 三、中共應停止軍事進攻,以“和平共管”方式過渡華北地區。 四、傅作義部控制區域包括北平、天津、河北、綏遠(今內蒙古西部)等地,與中共解放區形成“分治”局面。 五、傅作義本人擔任華北聯合政府最高領導人,同時要求中共保障其部下政治待遇和安全。
只要中共同意以上條件,那傅作義立刻同意和平統一,不僅可以把手下的蔣介石中央軍交出來當投名狀,一起去打蔣介石也不是不行。
毛澤東主席在1948年12月給予了明確的指示:
“傅作義企圖保留軍隊和地盤,是幻想。”——(《毛澤東軍事文集》)
我軍開出了自己的和平統一條件,要求傅作義無條件交出軍隊和政權,僅承諾保障傅作義個人安全。
1948年12月,傅作義做出了讓步,放棄“聯合政府”要求,同意軍隊接受改編,但要求保留部分警衛部隊。提出"和平通電全國",試圖以和平功臣身份換取政治資本。
但與此同時,傅作義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要求,比如:
1.解放軍應立刻停止一切攻擊行動,兩軍后撤,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平、津、張、塘一線問題。 2.解放軍應讓讓出南苑機場。 3.解放軍要將包圍在新保安的傅作義嫡系第35軍放回北平,以便于傅作義制約城內的國民黨中央軍,好和平解放北平城。
1948年12月22日和24日,傅作義的王牌部隊第35軍和11兵團在新保安和張家口被全殲,切斷了其西撤綏遠的可能性。
1949年1月11日,已經合圍天津的林彪部向天津守將陳長捷送達《和平放下武器》的最后通牒。
陳長捷請示傅作義,傅回復:"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然后加緊和中共“和平談判”。
1949年1月14日,毛澤東主席擬定的“八項條件”公告全國,“八項條件”是寫給國民黨的,但也是寫給傅作義的。
“八項條件”的核心內容包括:
1.懲辦戰爭罪犯:明確點名蔣介石、何應欽、顧祝同等43名“頭等戰犯”,要求追究其在內戰中的責任。
2.廢除偽憲法:國民黨1946年單方面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中共認為其程序非法(未接納中共及民主黨派參與)。
3.廢除偽法統:否定國民黨政權的“法律正統性”,要求徹底推翻舊政權司法體系。
4.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國民黨軍隊必須解除武裝,由解放軍接管改編,不允許保留任何獨立軍事力量。
5.沒收官僚資本:國民政府控制的銀行、鐵路、工廠等應收歸國有。
6.改革土地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7.廢除賣國條約:廢除國民黨政府與外國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8.排除國民黨右翼勢力,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由中共主導新政權建設。
在“八項條件”公告全國的當天,啟動天津戰役。
1月14日上午10時,解放軍500多門大炮齊鳴,總攻開始,各部隊在炮火掩護下奮勇突擊。
1月15日凌晨5點,東西對進的主攻部隊金湯橋勝利會師,將天津守敵攔腰斬斷。
1月15日上午,解放軍攻占天津警備司令部,在地下室活捉司令陳長捷。
1月15日下午3點,攻城部隊在耀華學校會師,天津戰役勝利結束。
至此整個天津戰役結束,耗時29個小時,天津守軍13萬連同修建的無數工事全軍覆沒。
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天津陷落之速,匪夷所思"。
1月16日,傅作義再次修改了自己的談判條款,并于1月21日正式在《北平和平解放協議》上簽字,接受和平統一。
《北平和平解放協議》的核心內容為:
1.北平守軍分批開出城外,接受解放軍改編,其中傅作義嫡系部隊直接按解放軍建制整編,傅作義嫡系軍官可保留部分親信隨從,但軍隊指揮權移交中共。國民黨中央軍部隊自愿選擇,愿意加入解放軍的就加入,不愿意加入的發放路費遣散回家。 2.北平城內軍事設施、武器彈藥、軍用物資全部移交解放軍,北平市政機構、學校、醫院、工廠等正常運轉,行政權交接給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 3.國民黨的黨政人員,登記后按“愿留者留,愿走者走”原則處理。 4.承諾對傅作義及其家屬、將領的生命財產安全予以保護,對參與和平改編的軍官既往不咎,允許部分人員加入新中國建設。 5.對于仍留在綏遠等地的董其武部,暫緩解決,雙方維持目前現狀。
至此,北平城和平統一的談判完成了,北平守軍放棄武裝,這座歷史文化古城和200多萬市民的生命財產免遭戰火。
![]()
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舉行入城儀式,宣布北平正式和平解放。
![]()
1949年9月,靜默了8個月的綏遠董其武部,在傅作義的促成下宣布起義,所部改編為解放軍第23兵團,史稱綏遠起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傅作義出任新中國水利部部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北平的和平統一模式,不僅加速了解放戰爭的進程,也為后來湖南、新疆、云南等地的和平解放提供了范例。
所以臺灣的和平統一并不是沒有先例的,反而是先例很多。
但并不是空口談談就能談出和平統一的,其中的關鍵轉折點就是天津戰役,要徹底消滅對方的一切幻想,使其困守孤城,同時明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讓其清晰的感知到自己頑抗只有死路一條,沒有任何其他可能性,才有可能談出和平統一的協議。
對于臺灣問題來說,要想讓其同意和平統一,徹底消滅對方的一切幻想是前提條件,而其幻想主要來自于美國“天兵”的武力援助。
所以能打贏美國,徹底斷絕臺灣地區的幻想,是和統臺灣能談成的前置條件。
但因為中美都是核大國,沒辦法也不可能互相大打出手,所以我們現在是用其他手段讓美國“天兵”被迫撤離東亞地區,從而斷絕臺灣當局的幻想。
美軍在東亞的活動范圍逐年被我們壓縮和驅逐,就是為了不斷接近這一目標。
現在日本跳出來了,日本說“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給了臺灣當局很大的鼓舞,成了臺灣當局的另一個精神依托。
當年的北平傅作義,但凡還有一個精神依托,但凡還有一點勝利幻想,那就不可能同意和平統一。
美國是核大國,不好打,要慢慢來解決問題,但日本不是啊。
距離和平統一北平城,我們正缺一個“天津戰役”做樣板,因為美國是核大國所以只能緩慢實現這一目標,但如果日本真的跳出來,那不就自己來當這個“天津城”了。
所以高早市苗上臺后做什么都行,改弦易張對華友好我們歡迎,維持原有政治觀點繼續極端反華我們也無所謂,說不定還能正好拿來當平津戰役里的“天津城”來用,極大加速如今這個緩慢在東亞驅離美軍的過程。
只要能在29個小時之內打下天津城,同時明確對北平守軍“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那北平的和平統一就可以談了,對方就愿意簽字了。
主頁右上角設置加星標,可增大收到文章推送的概率
作者:遠方青木(公號ID:YFqingmu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