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福建省南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偏僻而神秘的小島——東引島。它的面積雖然不大,卻因被賦予了所謂的戰略意義而備受關注。這個小島就像是臺軍布置的一個隱秘堡壘,地下隱藏著復雜的軍事工事和防御設施。這種深埋于地底的防御體系,乍聽之下似乎有點像秘密基地,似乎是臺當局為“對抗大陸”而精心策劃的一個前哨據點。
![]()
(東引島)
從解放軍的角度看,如果未來真的要對臺“動真格”,該島肯定不容忽視,那么此處究竟能不能迅速拿下呢?還是說,臺軍能憑借島上的各種設施,負隅頑抗?
從表面上看,東引島的防御工事固若金湯,臺軍似乎對此充滿信心。然而,細想一下兩岸當前的軍事實力對比——說懸殊其實有點委婉,而更接近真實的比喻,是差距非常巨大。
在解放軍面前,即便這樣一座“武裝到牙齒”的小島,不過是甕中之鱉。當解放軍的攻擊如驚濤駭浪般撲來時,東引島究竟能撐多久?
在解放軍過去的各種聯合演訓中,我們早已注意到東引島的存在。例如,去年5月,解放軍東部戰區就在臺灣海峽和包括東引島在內的周邊地區,開展了一次規模宏大的聯合演習。這項軍事行動不僅展示了大陸的軍事實力,同時大概率也對周邊地區,做了詳細的偵查。
![]()
(東部戰區在臺島周邊開展聯合演訓)
至于涉及到未來可能展開的行動,從解放軍以往的演習舉動,就能分析出一二。很多人都認為,東引島有牢固的地下設施,“防御性極強”,但解放軍打擊能力,可不是隨便說說。
曾經,一架解放軍殲-16戰斗機,在實彈訓練中投下了一枚威力巨大的“神秘炸彈”。經過分析,推測這是一款先進的鉆地炸彈,專門用于針對地下掩體和堅固工事的打擊。其威力足以摧毀由厚重混凝土保護的目標,而視頻中顯示的精準度簡直令人咋舌,仿佛鉆地彈長了眼睛,會自動尋找弱點。
鉆地彈相比于美國的GBU-24“寶石路III”毫不遜色,甚至可能在技術上更勝一籌。后者曾在伊拉克戰爭中大顯神威,具備穿透數米厚鋼筋混凝土的能力。要知道,這相當于將半層樓房直接擊碎。解放軍的鉆地彈被稱作“地堡破壞者”,盡管聽上去很夸張,但它的真實威力確實不可小覷。
![]()
(殲16實彈訓練)
更讓臺軍感到東引島防御無力的是,執行此次演習任務的戰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殲-16。這款戰機在臺海巡航任務中,可以說是老面孔了。所以有聲音指出,這很可能是解放軍為特定作戰任務,量身打造的一場“大戲”。
話說回來,就算臺軍在島上設有再多的隱藏設施和防空系統,面對解放軍新型武器的全方位壓制,也不過是紙上談兵。解放軍的作戰體系已經不再單一,它涵蓋了衛星偵查、網絡戰能力以及遠程精確打擊。這樣的作戰能力是現代戰爭的標志,能夠對東引島實施從天到地的各類打擊。即便島上的防空系統再先進,也難逃解放軍多種手段的針對。
東引島防御依賴的更多是其地形優勢,這種“老派”的防御方式,在面對解放軍的現代化作戰手段時,顯得力不從心。特別是,當解放軍的各類型導彈雨點般降臨,即便是最堅固的地下堡壘,也無法承受這樣持久的打擊。
![]()
(解放軍遠程打擊)
而真正震懾臺軍的,不僅僅是那些先進的打擊武器,還有那不動聲色但無處不在的信息戰和電子戰能力。想象一下,一旦臺海發生沖突,解放軍將以何等速度摧毀目標。這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火力壓制,更是全面的信息戰主導下的多維度作戰。
總而言之,東引島雖小,但它折射出了兩岸的巨大實力差距,如果說我們需要絞盡腦汁研究,如何才能拿下該島,那屬實是大材小用了。
而通過以上分析,也再一次提醒了臺當局,如果仍要執迷不悟,幻想所謂的“對抗大陸”,那么等待他們的下場,是一定不會好過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