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楊振寧先生的離去,讓世人的目光再度聚焦于他與翁帆二十載的相伴歲月。
近日,好友的悼念話語公布之后,翁帆的回復簡短而堅定,悲痛中不失禮貌。
這份曾引發熱議的忘年情誼,也因楊振寧大兒子的講述更顯真摯。
其中的一個細節,早已道破真心。
![]()
悲痛中的克制與教養
2025 年 10 月 18 日,一則消息讓全網為之震動,103 歲的楊振寧先生走了。
前一天西湖大學施一公還在公開辟謠 “楊振寧離世” 的傳言,半個月前他才在親友圍繞下過了 103 歲生日,吹蠟燭時眼里的光還被鏡頭記錄下來,誰都沒料到這場離別會來得這么快。
更讓網友熱議的是他身后的翁帆。
![]()
這個比楊振寧小 54 歲的女人,從 2004 年嫁給他開始,就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有人說她圖名,有人說她圖利,“老夫少妻” 的標簽貼了二十多年,哪怕楊振寧多次公開說 “翁帆是上帝給我的最后禮物”,質疑聲也沒停過。
直到楊振寧離世后,翁帆的一個舉動、大兒子的一句話,才讓大家突然看懂了這段感情。
![]()
最先引發關注的是北京朱炳仁中軸線藝術館館長董竹曬出的聊天記錄。
![]()
楊振寧先生走后,董竹第一時間給翁帆發去慰問,還特意提醒她 “記得你之前海鮮過敏,最近別碰生冷”。
消息發出去 4 分鐘,翁帆回復了,不是長篇大論的感慨,只有三個雙手合十的表情。
![]()
后來董竹又替朱炳仁大師轉達關心,讓她注意花粉過敏,這次翁帆隔了 17 分鐘回復,是 “謝謝” 兩個字加一個雙手抱拳的表情。
就這短短幾個表情和兩個字,卻讓很多人改了對翁帆的看法。
之前總有人說她對著鏡頭笑是裝的,說她陪伴楊振寧是演的,可看這回復就知道,她不是沒情緒,是把悲痛壓在了禮貌下面。
![]()
董竹后來回憶,之前和翁帆聊天可不是這樣,2023 年他們在頒獎典禮上聊起昆曲,翁帆能從《牡丹亭》的唱段講到唱腔技巧,滔滔不絕像個分享心愛事物的小姑娘;2024 年聊到楊振寧喜歡的古典樂,她還會說 “楊先生最近常聽巴赫,說能靜下心來”。
![]()
可現在,連多說一句話的力氣好像都沒有了,這種克制里的難過,比哭出來更讓人覺得真實。
而真正戳破所有爭議的,是楊振寧大兒子楊光諾的一段話。
![]()
不是后媽,而是家人
在接受采訪時,有人問他 “這么多年,你怎么看翁帆這個后媽”。
楊光諾的回答特別實在:“她不像后媽,更像我爸的親妹妹。我爸年紀大了之后,晚上起夜總怕吵到別人,翁帆就會在他床頭放個小夜燈,燈繩上還系了個軟布套,怕他摸黑碰到手。有次我爸感冒咳嗽,她凌晨三點起來煮梨水,還把梨核挖得干干凈凈,說這樣不影響口感。我們做子女的,有時候都想不到這么細。”
![]()
楊光諾還提到一件事,2022 年楊振寧百歲宴后不小心摔倒,導致脊椎骨裂,住院 85 天。
那段時間翁帆幾乎天天守在醫院,早上六點就起來幫楊振寧擦身、按摩,中午趁他午休去食堂打飯,晚上就趴在病床邊的折疊床上睡。
有次醫生說可以適當下床活動,翁帆怕他站不穩,特意找了塊軟布纏在自己腰上,讓楊振寧扶著她的腰慢慢走,走一步問一句 “疼不疼”。
![]()
“那時候我才明白,我爸說‘翁帆是禮物’不是客氣話,她是真的把我爸當成要好好照顧的人,不是什么‘名人’‘科學家’。”
其實回溯兩人的過往,會發現他們的感情從來不是突然發生的。
![]()
靈魂與歲月的雙向成全
1995 年翁帆還是大一的學生,學校舉辦世界華人物理學大會,她被選去做接待志愿者,負責引導楊振寧和他第一任妻子杜致禮。
那時候翁帆才 19 歲,說話有點怯生生的,卻記得杜致禮喜歡喝不加糖的咖啡,每次去會場都會提前準備好。
![]()
楊振寧后來在回憶錄里寫:“那個小姑娘很細心,知道我愛人胃不好,還會提醒服務員餐具要溫過。”
真正有交集是在 2003 年,杜致禮女士去世后,翁帆給遠在美國的楊振寧寄了一張賀年卡,上面寫著 “楊先生,希望您多保重身體,常想起開心的事”。
![]()
沒想到沒過多久,楊振寧就給她回了信,還邀請她去香港見面。
據翁帆后來回憶,第一次單獨見面是在香港的一家咖啡館,楊振寧給她點了一杯熱巧克力,還特意讓服務員多放了點棉花糖,說 “女孩子應該喜歡甜一點的”。
那天他們聊了很久,從翁帆的學業聊到楊振寧年輕時在美國的經歷,臨走時楊振寧還送了她一本自己寫的《楊振寧文集》,扉頁上寫著 “愿你永遠保持對世界的好奇”。
![]()
2004 年年底,兩人決定結婚的消息傳出來,幾乎全網都在討論。
有人翻出翁帆的履歷,說她 “普通家庭出身,就是想靠婚姻改變命運”;還有人說楊振寧 “一把年紀了,不顧子女感受”。
翁帆的父母一開始也反對,可翁帆當時只說了一句話:“我知道你們擔心,但我和楊先生在一起,覺得踏實。”
婚后的生活沒有像外界想的那樣 “轟轟烈烈”,反而特別平淡。
![]()
楊振寧不喜歡用手機,翁帆就把重要的事情記在筆記本上,每天早上讀給他聽;楊振寧喜歡早睡早起,翁帆就改掉了熬夜的習慣,晚上九點多就陪他一起看會兒書;有朋友來家里做客,翁帆會提前跟對方說 “楊先生精力有限,聊天別超過一個小時”,到時間了就笑著說 “不好意思,楊先生該休息了,下次再聊”。
![]()
現在楊振寧走了,翁帆在悼文中寫:“楊先生離開的時候一定很欣慰,他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還附上了楊振寧 90 歲時寫的一首詩,里面有兩句是 “圓滿人生今已矣,無怨無悔亦無求”。
有人說這悼文太短,可了解他們的人都知道,這就是翁帆的風格,不張揚,卻把所有的感情都藏在字里行間。
![]()
楊振寧曾經預言,“三四十年后,大家會覺得我們這段感情是一段非常好的羅曼史”。
現在才過了二十多年,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開始理解他們。
或許真正的愛情就是這樣,無關年齡,無關外界眼光,只是兩個靈魂相互陪伴,彼此照顧,把平凡的日子過成屬于自己的溫暖時光。
文/編輯:Alone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