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我們的關鍵礦產和稀土將多到無處安放。”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簽署價值85億美元關鍵礦產協議后,在白宮自信宣告。
此時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9月稀土磁鐵出口量在連續增長三個月后回落,同比仍增長17.5%。
西方正加速構建“去中國化”的稀土供應鏈,而中國借助新技術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突破關鍵材料制備瓶頸。
![]()
10月20日,華盛頓上演了關鍵資源爭奪戰的重要一幕。特朗普與阿爾巴尼斯簽署了總額高達85億美元的關鍵礦產協議,旨在重塑全球稀土供應鏈。
根據協議,美澳將在未來六個月各自投入超10億美元啟動首批項目,涵蓋礦產開采、加工及供應鏈建設。
美國國防部將資助西澳大利亞州建設年產能100噸的高端鎵精煉廠。
這一協議并非突如其來。特朗普坦言,與澳洲洽談稀土協議已進行四、五個月。而背后推動力量正是對中國稀土主導地位的擔憂。
中國稀土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70%,并掌握超過90%的稀土加工能力。這種壟斷地位使得中國在貿易爭端中擁有重要籌碼。
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哈塞特在會談前對媒體表示,澳洲將幫助全球經濟“減少暴露于我們目前看到的中國稀土勒索”。
面對西方聯手,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影響力遠不止于原始資源。數據顯示,中國占據全球稀土磁鐵供應量的90%以上,為反制美國關稅政策,中國于四月初將幾種稀土產品列入出口限制清單。
今年9月,中國對稀土磁鐵實施了更嚴格的出口管制新規。咨詢機構歐亞集團中國區主管王單表示:“全世界必須適應中國的管理模式。”
中國真正的優勢正在從資源儲備轉向技術突破。在包頭稀土研究院,研究人員通過晶界擴散技術,在達到同等磁學性能的情況下,將重稀土使用量減少了30%-70%。
山西師范大學開發的稀土永磁雙重晶界擴散技術,僅用6微米的涂層厚度就實現了傳統14微米涂層的效果。
這項技術讓磁體在180℃高溫下穩定工作,大幅提升了電動車電機的壽命和性能。
中國稀土產業的技術突破正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包頭稀土研究院磁材所表面技術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崔紅兵介紹,通過晶界擴散技術,磁體矯頑力提升超過1000千安/米,而重稀土減量高達30%-70%。
這意味著中國可以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單臺電機因重稀土用量減少就能節省500元成本。
對于金力永磁這樣的企業,87%的產品已應用晶界滲透技術,重稀土用量比行業平均少30%。
包頭建設的自治區首條稀土超磁致伸縮材料批量化生產示范線,解決了“批量制造難題”。
該生產線預計2026年年底實現年產1000千克的產能,為國家戰略領域提供穩定材料供給。
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在國防、新能源、半導體等關鍵領域不可或缺。中國對稀土資源的管控與技術進步,引發西方國家的戰略擔憂。
![]()
美國財長貝森特此前表示,正與澳大利亞等盟友商議聯合反制。澳大利亞作為全球第四大稀土儲量國,力圖通過本土加工能力替代中國供應。
受協議預期推動,澳大利亞稀土公司Lynas Rare Earths股價過去12個月累計漲幅超過150%。
美聯社分析指出,如果美國公司可以取得澳洲礦場正在生產的稀土,這項協議將對美國稀土供應帶來立即影響。
然而,要在中國之外開發足夠稀土,減少中國在稀土的稱霸地位,恐怕要耗時數年甚至數十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