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和朋友小李喝咖啡,他一坐下就嘆氣:“唉,你說,這房子啊,到底該不該繼續供下去。”
小李三年前在廣州買了套小三房,月供1萬2,工資才兩萬出頭,老婆在家帶孩子。每個月房貸一到期,他整個人都緊張得像提著一口氣。
“賣掉吧,又得賠幾十萬,不賣吧,又得繼續供。真是走投無路啊。”他搖搖頭,把咖啡杯捏得“咯咯”響。
我聽了,只能點點頭。其實我自己也是。三年前咬牙在廣州買了套93平的房子,總價295萬,首付95萬,貸款200萬,利率5.5%,月供1萬4。那時候我工資到手9000,老公8500,算下來,每個月房貸一交,家里剩下的錢連基本開銷都緊巴巴的。
“你就這么著吧,繼續供房?我看你這日子也夠嗆的。”朋友常調侃我,可我知道,這不是開玩笑。
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算賬。房貸多少,水電多少,孩子學費、菜錢,剩下的錢夠不夠用。生活就是這樣,一邊努力掙錢,一邊看著數字一點點流走。
朋友小王也是。上海人,買了套小兩房,月供9000。工資兩萬多,但日常開銷也很高。每個月賬單一堆,他總在微信里給老婆算:“這周吃飯多少錢,菜市場花了多少錢,孩子的興趣班費交了嗎?”
“再撐一年吧,希望能緩過來。”他嘆氣。可誰知道,這一年會不會更難。
我們這一代人,拼命上車的時候,都想著房子能改變命運。朋友圈里一個個曬網簽、曬新房,我們生怕自己不趕上潮流,落在別人后面。
可現實呢?房價跌了,房貸沒少,工資漲得慢,生活成本高得離譜。房子本來是家的象征,可現在,很多人都把它當成一塊大石頭壓在肩上。
我自己就是典型例子。每個月房貸一交完,剩下的錢連日常開銷都緊得要命。去超市都得掐著手指算:“買這個夠不夠?孩子想多買一包零食,要不要買?”
老公呢?工資也不高,每天回家就刷視頻、打游戲,對家里事不聞不問。我累得團團轉,他還說:“你想買的房,你自己扛。”
有時候真的很想逃,想賣掉房子算了,可一算賬,虧掉幾十萬,我哪有那個力氣再賠?繼續供下去,又是幾年煎熬。房子本來是家,變成了深不見底的坑,把生活和希望都吞掉。
朋友圈里還有朋友說:“早知道,我就沒買房,現在租著也輕松。”大家心里都明白,這個“輕松”,已經是奢望。房貸時代的中國人,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算賬,晚上睡前腦子里還在算賬。生活就是一堆數字,快樂被壓榨殆盡。
前段時間,小李又發消息給我:“你家情況怎么樣?我現在每天都在想,繼續供還是跳車。”我一邊苦笑,一邊回復:“我也是,天天在算,心里就一個念頭,希望早點熬過去。”
這種日子,像是泥潭里掙扎,你越掙扎越深。房子沒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只給我們帶來壓力和疲憊。每個月房貸都像一根繩子,勒得你喘不過氣,想放松都不敢。
有時候真希望有個出口。賣掉房子,算了吧,又要賠幾十萬;繼續供下去,又是一場看不到頭的戰斗。孩子的學費、生活開銷、應急的錢,每一筆都要算得清清楚楚。生活自由一點點被吞掉,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每天醒來第一件事是算賬,晚上睡前心里還是算賬。我們這一代人,曾經拼命上車,以為房子能改變命運;如今卻在想,該不該跳車。生活就是這樣,一邊算賬,一邊撐著,一邊給孩子、給家庭、給自己一點點希望。可這些希望,總是離現實很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