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瑟清冷的秋風吹來了,很多網友再說此時此刻不要問翁帆值不值,而要問她冷不冷。
如果翁帆一定要給個回答,我想她的答案是:
“謝謝你們關心,我的心頭,依然殘存著余熱。”
這個余熱,是她的丈夫楊振寧先生給的。
![]()
10月18日,楊振寧在過完103歲生日之后,遺憾離開人世。
他的身后事,大家最大的關注點,就是遺產翁帆能分多少?
坊間一直在炒“18億巨額遺產”,但那不過是網友們心中的意淫罷了。
就在“18億”網絡爭端的爆火到沖上熱搜之后,楊振寧的一紙遺書,迅速將這股輿論平息了下來。
遺書內容是,楊振寧的財產,歸他和前妻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所有。
而與個人學術相關的那些諸如專利、科學成果等無形資產,和未來收益的50%,他捐給了楊振寧教育基金會。
剩下的50%,歸他的三個子女自行處理。
也就是說,他的錢,交給了自己的兒女血親。
他的學術,交給了教育和未來。
而不動產,他們也沒有自己的房子,楊振寧在美國的房子早年已經捐給了清華,這么多年他和翁帆一直住在清華的別墅里面。
這個別墅,產權是清華的,但翁帆可以永久居住,直到百年。
![]()
對此,很多人抱不平。
21年的陪伴,最后只能得個不屬于自己的房子,住到終身。
大家替翁帆慨嘆。
其實,這不過是我們普通人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代入自己的經歷和投射自己的過往,而產生的一種執念罷了。
人家翁帆,根本就不在乎這些財產。
對此,她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那一篇《他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足可以看出,21年,她追隨的是楊振寧先生的科學家精神和他對這個國家的奉獻。
![]()
而且她自己年紀輕輕就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她也不差錢。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一點似乎被大家遺忘了,那就是21年的陪伴婚姻存續期間,楊振寧先生的收入,翁帆是享有50%的。
![]()
另外50%,屬于楊振寧的,翁帆也可以和他的三個子女分。
![]()
所以,翁帆并不是一分未取。
不過,錢財這些東西都不是這些科學家所追求的,他們追求的是學術成果,是科研帶給這個國家的貢獻。
再說,楊振寧的那些學術成果等無形資產,除了有50%捐給楊振寧教育基金會,捐給國家,剩下的50%,由三個子女處理。
其實這當中,是留了余地,留了尊重的。
楊振寧的子女都六七十歲了,他們都是科研領域和醫學領域里的拔尖人才,都跟父親一樣,把錢看得很淡。
看了楊振寧和翁帆以往,除了為這個國家作出的學術貢獻還一直成立教育基金,捐贈了很多給清華,就是為了支持教育和學術。
這一點,是凡人和普通人的眼光永遠無法企及的高度。
只剩下兩個字,欽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