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西部君
各地前三季GDP數據陸續揭曉。
其中,近幾年備受關注的中部兩大經濟重鎮——河南與湖北的GDP競賽,又有了新的動靜。
![]()
據最新披露,今年前三季度,河南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867.57億元,增速為5.6%。
同期,湖北GDP為44875.62億元,同比增長6.0%?。
比較之下,兩省的差距仍接近4000億。
但要注意的是,去年同期,河南GDP領先湖北超過6000億。這意味著,一年之間,湖北對河南就猛追了超2000億。
作為多年來的中西部第一大省,河南于2023年經濟總量首次被四川超過,在全國排名退居第六,失去了中西部第一大省地位。
![]()
如今,湖北加速追趕,河南的中部第一省寶座,會否也將易主?
01
其實,就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河南的表現,并不差。5.6%的增速,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
具體而言,有不少亮點。
如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高于全國2.2個百分點。
![]()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裝備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0%、14.3%,分別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1.6、5.9個百分點。
外貿方面,前三季度,全省進出口6431.8億元,同比增長18.7%,高于全國14.7個百分點。
但是,對比之下,湖北6%的增速,居于全國高增長省份之列,表現出更強的沖勁。
從“三駕馬車”的角度也可以看出,湖北的贏面更大。
外貿方面,前三季度,湖北進出口總額6176.9億元,同比增長25.3%,比河南的增速高出6.6個百分點。
![]()
投資方面,湖北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6.5%,高出河南兩個百分點。
河南則只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上,高出湖北1個百分點。
![]()
最終反饋到名義增速上,湖北更是高出了河南1.2個百分點。
02
就今年全年來看,湖北是否能就此超過河南,仍存在較大懸念。
但是,近幾年湖北對河南的“攻勢”,則處于一種持續發力的狀態。
據統計,2020年時,河南GDP領先湖北的規模超過1.1萬億。而到了2024年則僅有3600億。也即短短四年間,湖北追回了超過7000億元的經濟總量。
![]()
從近兩年來看,去年上半年,河南GDP超過湖北尚有3885億,到了今年上半年則只有2000億左右。
前三季度,也從去年同期的超6000億,壓縮到今年的不到4000億。
盡管說,湖北與河南GDP差距的快速拉近,與GDP核算調整不無關系,但總體趨勢上,湖北都展現出了“步步逼近”的勢頭。
這一轉折點的出現,既有偶然因素,也有結構性原因。
從短期沖擊看,河南近年接連遭遇疫情、洪災、富士康事件等多重挑戰,經濟發展波動較大。
包括眼下,河南不少地方,依然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
相比之下,湖北在疫情后走出了一條較為穩健的上揚曲線。
這種發展勢能的差異,從近幾年兩省人口的變化上,也能得到對應說明。
據統計,從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到如今,河南省常住人口合計減少超百萬。但湖北常住人口則總體維持穩定。
![]()
此外,更重要的是,在產業升級、資源要素的聚集等方面,湖北也有明顯的大動作。對比之下,河南的大動作似乎并不多。
耐人尋味的是,兩省的差距從逐年擴大,走向不斷縮小,拐點恰好是在2020年。
![]()
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在于兩省基本面的差異。
河南的核心優勢在于近1億的人口規模,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而湖北的強項則在于科教資源與高端要素聚集能力。
但是,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傳統要素優勢有所減弱,而創新驅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一轉變正好放大了湖北的競爭優勢,同時也暴露了河南的短板。
這一點,直接反饋到產業的進階上來。
目前,河南已成功培育裝備制造、現代食品、新型材料3個萬億級產業。而湖北今年5大支柱產業則都有望全部邁入萬億級,此外6個優勢產業也有望突破五千億級。
可以說,在整體的產業結構上,湖北占有明顯優勢。
這種產業能級的差距,直接源于兩省創新能力的差異。以省會城市為例,鄭州和武漢的在校大學生數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二、第三,但教育資源質量卻相差懸殊。
如本科高校數量,武漢達到46所,鄭州則只有27所。
![]()
在校研究生數量上,武漢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超過20萬人,鄭州則不到8萬人。
可以說,這種高等教育資源的差距,直接影響了兩省高端人才供給和創新能力,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產業升級的勢能。
03
此外,兩地還有一個鮮明的反差,即區域發展格局。
首先,在省會城市的綜合能級上,武漢是副省級城市,也是典型的“強省會”,而鄭州作為“普通”省會城市,首位度在全國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
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高端資源聚集能力的差異。
其次,湖北不僅擁有“強省會”,且更擁有宜昌、襄陽這兩大放在中西部都稱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副中心城市。
并且,目前湖北已明確要打造武漢、襄陽、宜荊荊三大都市圈。
相對來說,河南的副中心城市,洛陽和南陽,盡管具備歷史文化和規模等方面的優勢,但在發展后勁上,并沒那么突出。
當然,就在最近,河南對于推動區域格局優化也有了新的部署。該省召開的城市工作會議明確:
做強鄭州中心城市,提升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級;加快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推動鄭開同城化提質提速提效……
形成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和鄭州都市圈為引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市體系。
同時,對于河南來講,目前城鎮化率僅有59.22%,比湖北(66.35%)足足低了7個百分點。這是差距,也意味著更大的發展潛力。
展望未來,應該說兩個省的競爭位次,是比較有看點的。
一者,這關系到南北經濟格局的再平衡。
二者,也將體現不同發展模式的競爭力。
包括但不限于:“弱省會”與“強省會”模式,傳統要素驅動模式與創新驅動模式等。
一定程度上說,兩省的競爭結果,也將為其他地區的發展路徑選擇提供重要參考。
當然,不管中部第一大省是否會易主,這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后的競爭態勢,都值得肯定。因為,有競爭壓力,才會有更大的發展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