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趙梔
編輯 | 趣解商業資訊組
繼宇樹科技之后,又一家人形機器人企業明確披露IPO意向。
10月22日,樂聚機器人宣布于近日完成近15億元Pre-IPO輪融資。
本輪Pre-IPO融資由深投控資本、深圳龍華資本、前海基礎投資、石景山產業基金、東方精工、拓普集團、中信金石、中證投資、道禾長期投資、盛奕資本、聯新資本、探針創投、合肥產投、玖兆投資及中美綠色基金聯合投資。
樂聚機器人表示,本輪融資將用于強化核心技術研發、深化產業鏈布局、完善產業場景應用,旨在推動人形機器人邁向大規模量產與多元化場景應用的新階段。
![]()
圖片來源:“樂聚機器人”公眾號截圖
此外,公司相關負責人向《上海證券報》透露,目前公司已完成股改,IPO計劃推進中。
此前9月9日,樂聚機器人完成股改,由原來的“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變更為“樂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彼時,公司就股改給出的解釋是“出于業務需要”。
官網介紹,樂聚機器人是一家專注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智能機器人產品研發和生產的高科技企業。
自2016年成立以來,已獲騰訊、深創投、洪泰基金等戰略投資,入選2019年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融資中國2019年度中國最佳創業投資案例TOP10。
產品方面,樂聚機器人先后推出了Aelos小型雙足人形機器人、Roban中尺寸人形機器人,KUAVO(夸父)全尺寸高動態人形機器人等,后者是國內首款可跳躍、可適應多地形行走的開源鴻蒙人形機器人。
值得注意的是,樂聚機器人是國內第一家搭載開源鴻蒙系統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同時也是華為云在人形領域的合作伙伴。去年11月,華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正式宣布生態伙伴名單,樂聚機器人正是華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本地生態合作伙伴。
另外,樂聚機器人還與海爾、中國移動、江蘇亨通等行業領軍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據悉,樂聚機器人去年與紅旗等車企合作,讓人形機器人進工廠訓練,今年已經開始批量生產和交付,一度“爆單”。今年年初,樂聚第100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交付給北汽越野車,這標志著樂聚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自2023年11月“發布即量產”以來,已邁入穩定交付的新階段。
不過,與其他具身智能企業一樣,商業化落地也是樂聚面臨的核心挑戰。有業內人士認為,數據以及硬件成熟度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重要障礙,并且,當前70%的場景并不需要機器人具備“人形”,因此“機器人做成人形”的必要性不夠充分。
![]()
圖片來源:罐頭圖庫
樂聚機器人創始人冷曉琨也曾表示,目前就技術而言,人形機器人能夠進入家庭需要3年至5年,但考慮到安全、倫理等其他因素,迎來爆發期還需要5年甚至10年時間,這需要社會對行業有信心及包容心。樂聚機器人CEO常琳進一步表示,樂聚目前仍戰略聚焦于商業化交付。
如今,具身智能賽道上,已有多家機器人公司正在推進或被傳出上市。10月14日,宇樹科技完成第一期上市輔導,此前公司預計將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間正式提交IPO申報文件。智元機器人則多次傳出籌備港股上市,不過均被公司方面否認。
國慶前,合肥優艾智合、廣州極飛科技、天津望圓科技、常州微億智造、山東珞石機器人這五家機器人企業,也密集在港遞交了招股書,擬沖刺所在細分領域的“第一股”。
在此之前,今年已有極智嘉、博雷頓、三花智控這三家機器人企業登陸港股,云跡科技最近也通過港股上市聆訊,有望成為“機器人服務智能體第一股”。
不過,客觀來看,這場資本市場的“機器人總動員”,或許更像是資本周期與生存壓力雙重倒逼下的妥協。面對著真實場景需求還非常有限的市場,以及高昂研發投入所帶來的盈利挑戰,上市只是馬拉松的補給站,終點還遠未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